趙辰星 吳鋒
摘 要 目前我國報業正在經歷調整困難期,探索轉型之路曲折且充滿未知,報業新聞客戶端對于報業的戰略轉型具有重要意義。針對當前報業積極進行轉型與調整的大背景下,新聞客戶端的發展環境與發展態勢,分析了我國報業新聞客戶端存在的問題。未來報業新聞客戶端的發展必須認清局勢,在堅守新聞報道原則的基礎上,重塑經營理念,以獲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市場回報。
關鍵詞 報業;轉型;移動應用;新聞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6)06-0043-02
近年來,報紙的發展態勢持續低迷。在報業亟需通過轉型獲得生命力的背景下,國家新聞出版總局于2014年10月11日正式出臺的《深化新聞出版體制改革實施方案》中明確指出,敦促傳統媒體積極進行轉型,這表明國家已經將傳統媒體轉型納入深化改革的重要層別。在此背景下,我國各大報刊紛紛推出安卓版媒體自有app,在統計的200家報紙中,100%擁有安卓版自有app,13%擁有iOS版自有app。
1 我國報業新聞客戶端現狀分析
根據易觀智庫發布的《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行為統計報告2015》數據顯示,我國移動互聯網用戶已增至7.29億人次。截至2014年底,新聞資訊的用戶滲透率為41.4%,平均每臺移動設備安裝的新聞資訊app數量為1.46個。在龐大的新聞客戶端市場中,發展卻極不平衡。網易、搜狐網等門戶網站旗下的新聞客戶端較早開拓新聞客戶端市場,擁有豐富的互聯網媒體運營經驗,占據較大市場份額。報業旗下的新聞客戶端發展現狀卻差強人意,下載量寥寥。
2 報業新聞客戶端存在的問題分析
在我國,多數報業新聞客戶端在移動新聞客戶端市場上的表現不盡理想,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2.1 整體趨同,定位模糊
報業新聞客戶端雖數量眾多,但同質化現象嚴重,從功能設置到界面設計多有雷同,未能全面體現母報獨特的品牌定位及獨特的人文情懷。一個新聞客戶端若沒有其品牌特色與人文背景的支撐,則可有可無,易被取代。
2.2 新聞質量堪憂
傳統媒體轉型而成的報業新聞客戶端中不乏大量虛假新聞資訊,以訛傳訛,造成類似的假新聞在報業移動新聞客戶端上肆意傳播。這種情況頻頻出現在將“真實性”原則奉為圭臬的報業新聞客戶端中,實屬不該。
為迎合讀者的獵奇心理,部分新聞客戶端內容編輯盲目選取惡劣低俗的新聞事件,進行夸張扭曲,造成用戶對新聞事件的誤讀、曲解。甚至為了挑動讀者的興奮神經,故意凸顯新聞事實中的敏感詞匯,或過度解讀、斷章取義,發布具有明顯傾向性的新聞資訊,易造成大范圍不良社會影響,有損報業及其新聞客戶端的公信力。
2.3 傳統媒體思維亟待重建
報紙行業在長久的發展歷史中形成的固態思維在短期內無法從根本上得以改變,互聯網領域人才較為匱乏導致報業新聞客戶端依舊沿用傳統媒體思維,遵循傳統報紙的生產營銷模式。忽視促使報紙在互聯網土壤上實現成長蛻變,導致其所謂的互聯網思維僅僅是傳統媒體式的互聯網思維。報業移動新聞客戶端產品缺乏對用戶體驗的關注,對用戶需求缺乏深度探究。以傳統媒體思維做新媒體平臺,開展新媒體業務,對于報業來說,可謂挑戰與困難重重。
2.4 尚未探索出合適的盈利模式
報紙按尺寸售賣廣告版面,廣告營收是其創收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這種模式卻不可能照搬到面積狹小的手機屏幕之上。迫于營收壓力,部分新聞客戶端將廣告軟文混雜于新聞之中而不明確標注推廣或廣告標識。雖然能一定程度上緩解創收壓力,但是嚴重違反了我國明令禁止有償新聞的規定,不僅在無形中消磨了自身的公信力,同時也游走在法律邊緣。
3 報業新聞客戶端未來發展的策略
針對報業新聞客戶端存在的問題,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由傳統媒體思維下僅僅關注內容轉變為互聯網思維下不僅關注內容,更關注市場、關注用戶,使報業新聞客戶端能精確定位,精準突破戰略重點,在數字媒體時代中獲得新生機與新活力。
3.1 凸顯特色,尋求差異
地方報業新聞客戶端需從細分市場著手,立足本土,對自己的品牌、產品進行精準定位,將母報特色、本土人文情懷融入客戶端之中,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運營理念,增加報業新聞客戶端的辨識度與認知度,使其與其他報業新聞客戶端區分開來,構建競爭壁壘。關注用戶的情感化體驗,深化報業移動新聞客戶端與本土用戶之間的情感聯系,呈現有“人情味”的新聞客戶端,讓用戶在使用過程中產生認同感,從而培養起對產品、對品牌的信任感與忠誠度。
3.2 加強新聞內容的審查監控
新聞工作者在新聞傳播活動中扮演著“看門人”的角色,堅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承擔的社會責任是其基本責任擔當。報社應以彼時對待報紙新聞報道的嚴謹態度開展新媒體工作,對新聞客戶端編輯人員規范新聞采寫流程,提高新聞甄別能力,嚴格核實新聞的真實性,避免不實報道混雜其中。嚴格落實新聞從業人員的工作規范制度,明確責任,進一步完善對于新聞內容與評論的監管機制,建立健全輿情監測機制。
3.3 以用戶為中心,關注用戶體驗
在新媒體時代,讀者的閱讀習慣亦發生顛覆性改變,使用情境紛繁不一,使用情境的變化直接影響著用戶的使用行為與體驗。用戶體驗關乎一個應用的成敗。報業新聞客戶端的設計和運營中必須以用戶為中心,充分明晰用戶的真實需求,在移動客戶端產品的設計和運營中,幫助用戶以最簡短的操作路徑,獲得符合用戶預期水平的內容甚至超過預期水平的高品質內容與服務。
3.4 打破常規,積極創新
新媒體平臺與科技水平的提高為新聞形式的創新提供了無限可能。針對不同的新聞資訊,創新新聞形式,多種報道方式相互穿插,促使新聞報道方式的多元化沖淡瀑布流式新聞條目的枯燥感,使新聞在真實有效的前提下更具有可讀性和易讀性,提高用戶的參與度與積極性。對于有價值的新聞事件在報道時應深度挖掘,進行后續報道或深度報道,集成相關報道,從多層次、多維度反映新聞事實,形成一條完整、脈絡清晰的新聞鏈條。
現階段,新媒體平臺是報紙轉型的重要載體。報社應認清形勢,與時俱進,重視移動新媒體的作用,把握住移動新媒體發展的脈搏,將新媒體、新平臺納入新聞客戶端發展的視野之中,推動新聞客戶端與不斷更新的新媒體有機結合,積極創新,方能立于不敗之地,迎接新的媒體形態帶來的新的
挑戰。
4 結束語
總之,報業新聞客戶端發展時日尚淺,縱有缺點也是在所難免。報業的數字化探索任重而道遠,在未來的運營之中,應循序漸進,不可一蹴而就。應在探索中破舊立新、勇于開拓,也應守住報業作為媒體的底線,恪守原則,力求在為用戶提供新鮮即時、真實有效的新聞資訊之余,逆轉頹勢,成為報紙的新生載體,延續報紙曾經的輝煌。
參考文獻
[1]李珠.2014年中外數字報紙發展報告[R]//唐緒軍.新媒體藍皮書: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403-417.
[2]易觀智庫.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行為統計報告(2015)[R/OL].[2015-04-21].http://wenku.baidu.com/link?url=2wbz0ALY77kCWazpCY303G_9zg30EV5lM2AUHV5OrfJvDIvsJuIZQ2cF1ZEhizJLerT3djfc7sFNM2blZf7mqGSrm3mRg8YFgcedzOlSv9_.
[3]人民網.易觀發布2015新聞客戶端發展狀況研究報告[R/OL].[2015-08-17].http://yjy.people.com.cn/n/2015/0817/c245079-27474883.html.
[4]林卓穎,何桂林,劉自然,等.新媒體時代“假新聞”現象與治理對策研究[R]//唐緒軍.新媒體藍皮書: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
65-83.
[5]張靈敏.從The Daily的失敗談新聞客戶端的運營之道[J].傳媒,2014(7):57-59.
[6]馬緣園,王燦發.論社會轉型期新聞工作者的責任擔當[J].新聞愛好者,2014(11):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