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鵬舉
摘 要 數字動畫技術具有強烈的視聽沖擊效果,也是新媒體領域最具有代表性的技術之一,在文化藝術領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一方面,基于互聯網的傳播方式,數字動畫技術豐富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另一方面,數字動畫技術擁有極強的感染力,賦予了傳統文化全新的生命力。文章結合數字動畫技術的特點,針對其在新媒體時代對傳統文化傳播的應用進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發展策略。
關鍵詞 新媒體;數字動畫;傳統文化;傳播應用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6)06-0036-01
“新媒體”的概念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是以計算技術為基礎,相對于傳統的報刊、電視、廣播等媒體形式而言,新媒體本身也是一個泛化的概念,并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或內涵。就目前而言,所謂“新媒體”與傳統媒體最大的特征區別在于傳達信息的方式不同,新媒體強調的是交互性、選擇性和自主性,它實現了人與信息的針對性功能。從這一點出發,以互聯網為載體的多種媒體形式應用,都可以列入新媒體行列。
1 數字動畫技術與傳統文化
數字動畫技術是基于計算技術發展而來的,20世紀90年代,以計算機為載體的數字圖形學快速發展,促使人們通過計算機平臺進行繪畫工作。從早期的情況來說,電腦繪圖僅僅是傳統繪圖的一種平臺延續,電腦被視為一種工具;隨著計算機硬件、軟件的不斷發展,在色彩顯示、計算方法、制圖應用等方面取得了較大的進步,“動畫”的概念才得以在計算機技術領域發展,而這正是促成數字動畫技術的關鍵。
單純地從動畫藝術來說,屬于綜合藝術范疇,它集合了繪畫、表演、音樂、設計等多種內容,改變了人們傳統觀念中“人動物不動”的思維模式。在中國的傳統文化里,“動畫”的概念是一種電影藝術心理折射,如神話故事中描述的“畫中人”,在一塊固定的畫作上,畫中的人物可以和現實中一樣活動,并富有感情,能夠交流。但這種文化意識是通過文字來傳達的,卻也說明人們認可記錄的動態性功能,并將其視為文化的一種表達形式,如我國漢代出現的“走馬燈”,就是一種“動畫”思維的雛形。
根據現代動畫的理解,必須讓“畫”動起來,真正達成這一目的是在視覺暫留原理被發現之后。19世紀20年代,保羅·羅蓋發現了這一原理,人類視覺作用基于對光的反應,在光作用停止0.1~0.4 s之間,所看到的影響依然會保留在大腦中;根據這一原理,逐幀拍攝的動畫形式出現,風行全球,如我國國產動畫中的《小蝌蚪找媽媽》《大鬧天宮》等,也都是采取的逐幀拍攝方法。
傳統文化是我國歷史前進中沉淀下來的瑰寶,在信息技術日益發達的今天,“傳統”的表達形式已經明顯不適應時代的潮流,通過與數字動畫技術的結合,可以使其煥發全新的生命力;從藝術的角度來說,“新媒體”是一種區別于傳統的媒介,它從創作方法上徹底改變了人們的認識。傳統的動畫技術在我國傳統文化應用方面具有很好的實踐效果,但在制作成本上來說,明顯不如數字動畫技術更有優勢。同時,數字動畫技術所包含的內容更多、功能更全面。
2 數字動畫技術在傳統文化傳播中的應用
2.1 基于傳統色彩的應用
色彩是中國最具有韻味的表現力,與西方國家的色彩構成相比,中國色彩更加天然質樸,從礦物、植物等來源的顏料色彩,形成了別具一格的渲染個性。如最簡單的“水墨”形式,產生一種流動性的美感,深淺濃淡變化,體現出很好的自然情愫。
中國的色彩體系與西方存在很明顯的界限,從藝術角度來說,中國的色彩是感性的,西方的色彩是理性的。因此,基于計算機制作的數字動畫中,對中國色彩的缺乏是顯而易見的;同時,數字動畫技術基于傳統色彩的運用,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彰顯出中國動畫的特色。
2.2 基于音樂素材的應用
動畫是一種綜合性藝術,畫面的生動性需要音樂來襯托,這也是表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層面。如在動畫片《大鬧天宮》中,采取了京劇傳統的打擊樂,而《山水情》中則大段地采取了古箏的配樂,《牧笛》更加突出,所有的情感表達都是通過笛聲的抑揚頓挫來傳遞的。
數字動畫技術在針對音樂素材的應用中更加便捷,它不需要逐幀的配樂,只需要將音樂文件剪輯到相應的動畫題材中即可,在整體上更加流暢,控制更加方便,表現力也更強。
2.3 基于角色設計的應用
角色設計是動畫制作中的關鍵,但由于動畫主角的表演不可能如同現實生活中拍攝一樣豐富,所以在個性、情感、態度等方面的表現,更多的以角色的本體設計來體現,如相貌、衣著、動作等。中國傳統文化中將人物表達得淋漓盡致,如《三國演義》中的曹操,在戲劇中是“白臉”,以表現出奸雄的本色,美國的動漫作品《花木蘭》中,盡管在外形設計上有一些變化,但本質上依然沿用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角色的描述,類似的包括“功夫星貓”中的角色設計。
3 總結
數字動畫技術在傳統文化的傳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相對應的,傳統文化也為數字動畫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兩方面相輔相成、相互影響,有利于動漫市場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露,張麗軍,包文運,等.論數字動畫藝術的發展及其在傳統文化領域的應用[J].上饒師范學院學報,2014(2):85-88.
[2]薄芙麗,王海智,趙琨,等.在數字藝術中體驗水墨畫之魅力——水墨動畫唐詩百首創作隨想[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1):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