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鯤
摘 要 文章從在線學習課程盛行,學校對在線讀物需求日益增高,以及教育出版業面臨的新挑戰的角度出發,分析傳統紙質教育出版物存在的不足,提出在線學習課程盛行情況下的教育出版新模式。
關鍵詞 在線課程學習;教育出版;新模式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6)06-0055-02
隨著國家教育改革日益深化,給學校的教學需求帶來新的改變,傳統紙質教材的需求日益減少,在線教材的需求日益增高,給教育出版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壓力。各教育出版社做出積極的應對策略,加大了在線數字教材的研發,經過幾年的創新和實踐,初步探索出一種集“新形態教材和數字教材出版及數字教程”為一體的新型出版模式,本文從這一新模式產生的背景、教育出版模式的思考和出版新模式的實踐方面展開敘述,旨在希望引起有關專家、同行的進一步關注和反饋,讓這一新模式日益完善,持續推動教育出版業取得更大的發展。
1 教育出版新模式出現的背景
近幾年,智能手機、移動互聯網技術運用日益廣泛,大數據、云計算的作用日益增大,給知識和文化傳播提供了更便捷的條件。2012年“慕課”在線教育方式在美國耶魯、哈佛等知名高校出現,迅速在全球范圍漫延,并波及到我國,給我國學校的教學帶來了極為深刻的影響。其實早在2003年,我國教育部就啟動“國家精品課程建設”規劃項目,推進了我國教學課程的改革創新。“十一五”期間,國家級精品課程達到了3 909門、省級精品課程達到了10 000門以上。“十二五”期間,在教育部的主持下,“國家精品開放課程的建設與共享”計劃啟動實施,一大批具有國家級水準的視頻公開課和資源共享課的精品不斷涌現,其中也包括大學“慕課”。2015年以來,國家教育部針對開放式在線課程建設出臺了一系列的管理規范,我國在線課程教育取得了更大發展[1]。教育出版業面對我國的教育事業進入深化改革的重要時期,結合學校教學方式不斷發生新變化的實際,始終堅持在教育出版模式上進行著持續不斷的改革創新。
2 教育出版模式的思考
2.1 深化教育改革呈現出的新特點
我國的教育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這就要求教育界必須提高教學質量,不斷創新教學方式。為此,在近兩年的全國“兩會”期間,經常能夠聽到教育界代表這樣的發聲:應該通過大力提倡推行“啟發式、探研式和討論參與式”的多種教學方式,努力營造一種獨立思考、勇于探索創新的良好氛圍,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必須加快信息化教學步伐,在教學中大力運用信息技術和成果,尤其是教師應該學習掌握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不斷轉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式方法,提高教學效果和水平。應該鼓勵學生學習掌握信息技術在學習中的應用,采取信息技術分析方式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努力增強學習效果和學習能力。
2.2 教育出版業面臨著新挑戰
教育界在教學方式方面不斷創新,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廣泛運用,使得我國的教育需求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傳統的紙質教材缺乏傳播優勢、內容更新慢的缺陷顯得更加突出,很難滿足當前形式多樣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尤其在高等教育界反映得更加突出,新型教材和新型教育服務產品的研發成為教育出版業面臨的一個新課題。
為此,國家教育部專門針對高等教育的教材建設提出了若干意見,教育部官員在不同場合多次希望相關部門能夠組織編寫不同形式和不同載體的教材,豐富教材的形式,推進教材的數字化建設[2]。
2.3 教育出版的轉型升級勢在必行
國家推進教材的數字化建設,使得教育出版業的轉型升級勢在必行。在這種形勢下,各教育出版社在數字教學產品研發上的步伐一直沒有停歇。以高等教育出版社為例,十分重視編輯與技術人員同高校實際教學需求的對接,努力提高數字出版的水平。他們始終堅持“以實踐和高校實際需要為導向”的出版理念,可以給我們在如何將傳統的出版方式與當前的在線教育實際相結合,讓教育出版更好地服務學校教學實際帶來了許多有益的啟示和借鑒。
我們在調研中發現,盡管當前高校己經擁有了不少在線教材和在線教育產品,但在實際教學中沒有將其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有的屬于教學觀念、教師負擔方面的問題,有的屬于數字知識產品的產權共享、網絡教育平臺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就是潛力,為我們擴展數字教育出版產品市場指明了方向。而云儲備、大數據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出版物在學術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為我們指明了解決問題的新途徑。在這一方面,高等教育出版社提出了教育出版業必須采取“新形態教材和數字教材出版物及數字教程”為一體的出版新模式。實行這一新模式可以更好地保護數字知識產權,加快共建共享步伐,形成一種促進教育出版持續發展的良好機制,可以讓數字出版產品在教育領域得到更為廣泛的運用。
3 教育出版新模式實踐情況
教育出版界在對當前教育界教學形勢和教育出版現狀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由高等教育出版社率先提出的教育出版新模式受到業界認同,并逐步在實踐中廣泛運用。
3.1 新形態教材需求增加
新形態教材是在紙質教材與數字教材有機融合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新型教材,具有如下幾個特點:一是新形態教材是紙質教材的內容與數字技術資源充分結合的一種同步創作,通過精心的版式設計和網絡支持,形成紙質教材與數字課程內容的一體化;二是新形態教材中的紙質教材在內容上更精練,不需要過分的文字敘述,相比傳統教材印刷成本低;三是數字課程中包含豐富的數字資源,必須與紙質教材相配合,是紙質教材的內容拓展,也給紙質教材的內容更新提供了新途徑;四是為學生自學及個性化學習拓展了空間和條件,能夠滿足不同年級、不同專業、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數字課程可以通過視頻、語音、動漫等數字技術直觀形象地代替繁鎖的文字描述,相比傳統的教材表現形式更生動,內容更精練。目前,由數字課程而衍生的新形態教材在教學中的運用日益廣泛。
3.2. 數字課程出版物應用效果好
數字課程出版物能夠把教學內容、教學環境和教學活動過程有機地給合在一起,豐富教學的內容和形式。可以減輕教師的講課負擔,讓教師有更多的時間用于研究教學水平的提升,如教師可以借助數字課程,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開展混合式、討論式和PBL教學等多種模式的教學活動,提升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將部分章節的學習用數字課程完成,并在課堂上展開討論,翻轉課堂教學,還可以作為一種參與資料供不同專業、不同學習需求的同學選學。數字課程主要適用于一些教學能力有待提高的課程,教師可以購買一部分或全部內容,加入自己獨特的教學內容,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設計出適合本校特點的數字課程,不斷改進教學質量,增強教學效果。目前,數字課程出版物在高院教學中的需求量日益增大[3]。
3.3.數字教程得到師生廣泛認同
數字教程是一種將移動學習方式與富媒體技術結合在一起用于出版實踐的一種成功探索,也被稱為數字出版模式,具有如下幾個特點:一是容納的教學內容更豐富,突破了傳統教材篇幅及印刷成本的限制,相比紙質教材內容更豐富和增加了多媒體資源;二是利用了豐富的媒體表現形式,具有支持視頻、語音、動漫、圖片和文本演示稿等多種媒體相混合的呈現,為豐富教學內容提供了更為廣泛的途徑和手段;三是教學效率和學習效率更高,如在生物野外實習的數字教程中,除了可以運用傳統的分類系統檢索,也可以使用快速檢索及模糊查詢,使用效率大幅提高;四是采用便攜終端設備及離線運用模式,能夠突破學習場所和網絡條件的制約,在實際運用中得到廣大師生的廣泛認同。
4 結束語
面對新媒體技術飛速發展,國家教育改革日益向縱深推進,教育出版行業應該主動適應形勢發展需要,不斷加大教育出版與教育界實際教學的對接,與廣大教育工作者一起創新出版模式,積極探索新媒體條件下教育出版的新方法新途徑,不斷推出緊跟時代發展需要的新形態教材、數字課程出版物和數字教程,不斷提高學校的教學水平,促進我國教育事業不斷取得新發展。
參考文獻
[1]龐沁文.傳統出版與新媒體融合發展九大要務[EB/OL].(2014-09-22).中國新聞出版網.
[2]張廣宇.淺談新媒體的發展對傳統出版業的沖擊[J].中國傳媒科技,2012(2).
[3]李文革.淺談新媒體時代傳統出版的生存和發展[J].傳播與版權,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