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簡單概述了意象油畫的概念及其特征,并分析了中國當代油畫家的意象表現形式,具有參考價值。
【關鍵詞】詩畫意靜;意象油畫;分析
意象油畫是中國文化精神、民族審美心理和地域特征對于異質藝術內核的我化與轉換。作品是如何描述國人的文化思想以及思想境界和生活品味。我們中國古代詩意文化,深邃、精微,入形入祌、鬼斧神工般的創造是怎樣的穿越人類和生命的歷史時空,浸染人類的靈魂,讓人類能夠與天地合一,與萬物俱化。在這一審美狀況下,中國油畫種類繁多,變化不斷,它是一種中國化的精神家園。
一、意象油畫概念的提出與確立
通過對油畫的鑒賞可以發現,意象油畫是中國油畫的特色之一,在該類油畫中融入了名族特色并且具有時代氣息以及成熟的創造性。綜上所述,這些先驅與大師們的不懈的努力與探索,中國油畫在創作上有了質的飛躍與大的轉變,特別是意象油畫是目前爭議較多的一個話題。意象油畫的概念起源于西方,但是在中國被創作的。在意象油畫中被賦予了特色的中國文化元素,這便是獨特于西方之處,意象油畫的發展非常關鍵,它關系到中國油畫和世界藝術的未來。
二、新當代油畫藝術意象特征
1、意象具有非現實性。意象可以通過腦海中的構思來體現現實生活中不存在的東西,同時可以現實生活中不存在形態表現生活中本身存在的物象。
2、意象具有感知性。意象是一種人們通過自身的感官系統既可以體會、感知和了解的,具有可感知性,且其表象具有直接沖擊力。
3、意象具有想象性。意象是在藝術家通過生活體驗后腦海中的想象與個人意圖的融合。
4、意象具有情感性。情感是藝術家們創造意象最初原因,并且是發自內心的感受的表現,情感伴隨藝術家創作的每一個細節。
三、中國當代油畫家的意象表現形式
1、意象油畫的寫實型表達
分析意象油畫的寫實性非常有必要,在特定情況下可以將其定義為寫實油畫的“詩化”。藝術意象論研究的內容如下:意象之間的轉變,在畫面中添加浪漫色彩,描繪作者內心世界,追求色彩上的和諧等。主要通過藝術意象論來研究油畫的“詩化”。在詹建俊的作品中,寫實是其主要風格,畫面的色彩以及造型都與現實十分近似,在其作品中也表現出了抒情,這一風格主要目的是思考如何將油畫“詩化”。后人對詹建俊的作品評價也非常高,如范迪安認為詹建俊在藝術史上有著非常穩固的地位,在中國油畫著作中,有許多出自詹建俊之手,尤其是一些經典作品。如代表作《狼牙山五壯士》,為了表述當時緊張的氛圍,詹建俊選用人和山的比擬造型。《高原的歌》這幅畫中,描繪的是藏女在晚霞中放聲高唱,夕陽照耀著她們美麗的背影以及美麗的雪域高原,整個作品充滿詩意。詹建俊在介紹自己繪畫風格時認為自己在繪畫時并非主要描繪事物本身,而精神與情感是他創作時最大的追求,無論什么畫面,都必須賦予應有的精神狀態以及將自己內心的感情表達出來。即使是面對主題性要求極高的作品,詹建俊最主要的還是表達自己的情感,而不是描述事物。有些油畫大師在創作作品時通過自己的意念來描繪景物,這樣做的目的是提高現實藝術境界,使作品更能體現出活力,而不是死氣沉沉。他們對藝術效果以及繪畫特色的追求非常強烈,希望通過畫面結構將作品的“氣勢”與“意境”表現出來,形式感以及節律性非常強。
2、意象油畫的抽象型表達
1948年,中國著名畫家趙無極前往法國巴黎,尋找創作靈感,進行意象油畫方面的創作。在隨后的幾年內,他周游歐美等國。在周游期間,趙無極的繪畫風格受到當地畫家保羅克利與斯塔埃爾的影響,由原先的“神似”風格轉變成“意境”風格,這一風格屬于中國美學風格,其創造風格也是將中歐風格結合在了一起。在上世紀50年代,抽象藝術十分流行,受到當地風格的影響,趙無極也展開抽象藝術的創作,其繪畫風格由原先的敘事性變為現在的通過抽象符號來表現事物,在此期間,他的繪畫出現非常大的改變。趙無極的創作風格是融合了西方藝術傳統和中國書畫意象傳統,可謂是結合中西方美學優勢于一身,1957年,他開始周游美國,在當地抽象繪畫感染了他,于是,舍棄了符號象征的畫風,開始接觸能夠清晰的表述精神、展示情感的抽象繪畫創作。在繪畫中,空間結構非常的復雜,色彩光線的調節也非常重要,可以用它來表達情感和自己的內心世界。1959年后,與其他繪畫大師不同的是,趙無極的畫作都是通過創作日期來命名的,這樣做的目的是讓觀眾在繪畫意境中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不受其他因素的影響。中國的筆墨精神在其畫作中也得到很好的體現,如代表作《1964年7月30日》和《1968年1月6日》,畫面中出現多種不一樣的筆觸,類似書法筆畫一樣連接在一起,趙無極形成自己成熟而獨特的風格。在歐洲期間,他通過西方的方式,對我國哲學中天人合一和須經忘我的精神意境做了一個新的描述。在趙無極的創作生涯中,按照其作品風格可以分為兩個階段。開始由于其油畫技巧還比較生疏,在繪畫時,一般采用的是黑、褐為主的暗色調,其繪畫的筆法非常激烈,能夠體現出畫面的真實感。《圣心教堂》便是這一風格的代表作,主要通過黑色來對其畫面進行勾線,而只用幾筆輕微的代過教堂與屋頂,整個畫面的構圖與用色非常簡單,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將樹木的動態美與房屋的靜態美形成對比。隨著趙無極油畫技巧的成熟,其繪畫色彩出現較大改變,逐漸變得明亮艷麗,在繪畫時更加重視空間與光線,對大自然景色的描繪更加繪聲繪色。
四、結束語
總之,就油畫的繪畫性而言,會涉及到各種風格,流派,又常常會說到具象、抽象、表現等不同的創作手法,便從中國傳統美學的角度,選擇“筆不到習意周”“似與不似之間”“不似之似”“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作為最高境界,是中國藝術的精華。因此,中國油畫的評價標準與未來的發展不能照搬西方,而是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量身打造,在學習西方優點的同時,還要深入到本民族文化的深處,作為發展的依托點,就象南北朝時期兩域文化和中原文化的融合,為唐宋文化的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一樣,中國油畫必然有輝煌的一天。
【參考文獻】
[1] 何 清. 龐德的意象論與中國傳統美學的意象說[J]. 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 2012,29(04):77-79.
[2] 李躍濱. 現代西方繪畫藝術中的意象[J]. 藝術研究, 2010(02):12-13.
[3] 王美雪. 意象油畫的自我見解[J]. 藝術賞析, 2013(02):82-83.
【作者簡介】
喻思思(1992—),女,漢族,江西南昌人,江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2015級美術學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油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