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長久以來經濟以粗放式模式并快速的發展,雖取得不可忽視的成績,但隨之帶來的環境問題阻礙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造成和可持續發展。霧霾天氣已成為不可小覷的問題。而隱藏在這樣的霧霾天氣之后的是人與自然關于發展和人類生存的利益對決。
【關鍵詞】生態文明;霧霾;自然觀;治理
一、存在的問題
最近幾年,在中國大部分的地區都被“霧霾”天氣所籠罩著,而大面積和長時間的霧霾天氣更是突出表現在我國的中東部地區。京津冀、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一些地區更是霧霾頻發的區域。這樣的天氣已經嚴重的影響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和健康。由于生態系統和經濟系統二者的相互的作用影響帶來的空氣污染,表現出很強的外部性特征。早期人們重經濟生產只關注到自然資源所帶來的利益,使得環境被破壞且日益嚴重,而政府對于經濟政治的措施并沒有做到以長遠的環境保護而制定相關政策,隨著環境的惡化,人們開始漸漸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開始在發展經濟和生產與環境保護之中找平衡點。
二、霧霾存在的現狀
霧霾天氣在最近幾年愈加頻繁出現,隨之使人們對“霧霾”這種天氣出現了畏懼的心理。PM2.5這類的專業術語逐漸被人們所熟知,有關的環境污問題也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梢园堰@種現象解釋為環境的破壞使現在的人們開始自我生存被動式的反應。以鄭州市為例,據統計,2013年我國平均有4.7天都被霧霾天氣所籠罩,達到近50年以來最多,而鄭州市在2013年當中,有251天鄭州市區屬霧霾天氣,有不少市民笑稱鄭州市為“霧都”。
三、霧霾天氣出現的主要原因
1、傳統工業追求利益最大化忽略生態利益,直接導致霧霾的產生
馬克思曾說過“人們奮斗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經濟主體的片面化追求最大經濟利益而導致霧霾天氣的出現。微觀經濟主體僅僅只在乎自身的利益,并沒有把長遠的利益和社會收益放在首位,導致環境的破壞。企業將利潤最大化放在首位,更有甚者將生產廢棄物隨意拋棄處理導致環境帶狀污染。農業工作者為了降低成本使用化肥農藥進行種植,使得造成生態環境的污染。生活在城市的居民汽車尾氣等生活垃圾的排放和丟棄,造成環境的點狀污染。
2、制度體系的不健全是霧霾產生的制度原因
我國雖然有相應的生態文明法律法規,但是由于具體的環保實施事務交由地方政府,重經濟發展輕環境保護還為得以糾正的時候,在兩者發生矛盾的情況下環境保護不得不“被動讓步”。同時我國相關的環境污染責任追究制度不夠完善,一些企業認為遵守相關的法規只會使得成本增加,反則能夠獲取更高的利潤,正是由于這樣的想法嚴重阻礙了生態環境保護的進程。因沒有相應的環境污染追究制,一些企業沒有技術創新的動力,同時又缺少減少污染排放的約束,就更加促使企業的排污行為,加速了生態環境的破壞。
3、不合理的鼓勵制度滋長破壞生態的行為,間接造成霧霾天氣
以經濟增長為目標的傳統發展模式,在實際中表現出各級政府追求把國內生產總值為中心的增長。將國內生產總值定為政府績效考核的標準存在許多的問題,而僅僅只追求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客觀上導致各級政府只重視眼前利益,不做長遠的打算,并沒有將經濟增長所產生的生態環境的成本計入其中,加重了霧霾天氣的產生。
四、馬克思主義哲學所蘊含的生態文明觀
早在馬克思、恩格斯時就指出,人與自然之間具有不可分割的關系,兩者是內在統一的。詳細的闡明了人是自然界中發展到一定階段是的產物,兩者是同步發展的“歷史本身是自然史的即自然界成為人這一過程的一個現實部分?!碑斎徊豢煞裾J的是,人本身就存在于自然界之中,是自然的存在物,也是自然界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白匀唤?,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體而言,是人的無機的身體。人必須要靠自然界才能生活下去。也就是說自然界是人為了不致死亡而必須與之不斷交往的、人的身體?!币虼耍祟惒粦摪炎约寒斪鲎匀唤绲慕y治者和征服者,而是融入自然界中,自己當做其中的一份子,人將自己的生產活動和自然界相互聯系,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所以在生產和實踐活動就不僅僅只把人當做中心,要把自然與人和諧發展放在首位。
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社會關系社會關系是人與自然的歷史條件,所以就直接影響到人和自然的關系,若社會關系不和諧,則一定會導致人與自然關系的和諧程度,反之亦是如此。所以,以社會關系為基礎,由此去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當然也要立足于社會進步,這樣才能實現生態環境的積極發展。
五、科技創新治理霧霾
1、節能減排工程打響霧霾治理戰
汽車尾氣、工業污染、燃煤、揚塵等原因都會導致大氣的污染。我國工業大部分還處在工業化進程的中后階段,具有較為粗放的生產方式,高耗能、高排放的企業占據多數,科學技術的創新促使節能減排具有很大的空間??茖W技術的創新是有效抑制霧霾的突破口。根據數據的記載機動車尾氣排放是大氣污染重要因素之一。而機動車用油品質的不達標是罪魁禍首。目前為止,我國大部分地區使用的是“國三”標準,這種標準的汽油含硫量是其他發達國家的15倍甚至更多。所以減少尾氣的排放,汽車用油的升級是首要的目標。在石油的冶煉方面,我國與其他國家相比有很大的上升空間,應不斷的進行技術攻關。與此同時,尾氣中極為細微的污染物監測,到代替顏料機動車、在用柴油車、地下停車場機動車尾氣排放、機動車尾氣排放的凈化元件等等,還需要努力進行技術的公關。
2、大氣的污染治理科技專項行動助企業創新
憑借技術的創新和發展帶動節能減排,有效的控制大氣污染的排放物,是當前科技領域重要的任務。重點在于支持脫硫、脫硝、高效除塵等一系列的技術研發。在新能源的綜合利用方面,雖然煤炭、石油等一些傳統的能源還處于資源利用的主體,但這些有限的資源所產生的負面環境影響,引起人們廣泛的重視。太陽能、風能等新資源作為清潔可再生的資源逐漸被企業所使用,是未來能源使用的方向。
3、多領域共同創新治霧霾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霧霾的治理也非朝夕能夠解決的事情,自2011年我國開展“藍天工程”,簡單而形象的說此項工程的目的在于,利用科技的手段給鍋爐、煙囪、大油煙機帶上“口罩”,讓它們減少排放量,創造良好的條件。對于空氣污染的開放性傳染性混合性,治理起來就要跨領域作戰。以河南省為例,以鍋爐廢氣治理入手,新能源綜合利用、燒焦清潔生產、綠色交通等等多領域協調創新,能夠直接或間接的對霧霾進行治理。截止到目前,河南省建立省級以上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21家,各個聯盟成立后,共同承當河南省內重大科技專項項目82項,跨領域的協作為環境治理做出突出貢獻。
六、治理霧霾從我做起
治理霧霾并不只是政府和企業的事,必須全民參與。大力提倡市民盡量減少開私家車出門,“以足代車”,短距離盡量選擇步行或者騎行,不僅減少私家車的交通數量,同時減少了尾氣的排放,同時也鍛煉了身體。做到節能減排、垃圾分類,有節制的文明燃燒煙花炮竹等等,政府與人民眾志成城,自覺的規范個人行為,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轉變傳統的粗獷的發展方式,從而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參考文獻】
[1] 吳 兌. 霾與霧的識別和資料分析處理[J]. 環境化學, 2008,(5).
[2] 湯嘉琛. 驅散PM2.5霧霾[J]. 中國報道, 2012(1) : 42.
[3]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一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
[4]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95.
【作者簡介】
李荔歌(1985—),女,漢族,河南許昌人,碩士研究生學歷,單位:許昌職業技--術學院,主要研究方向:德育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