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修志 馬賀
摘要:從眾心理是一種較為普遍的社會心理現象,更是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塑造時期的大學生經常出現的心理現象。大學生的從眾心理以及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以及深入研究的問題。對此本文將通過對大學生從眾心理的概念界定、主要表現及對思想政治教育產生的影響的簡要探析,進一步探討出大學生從眾心理對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幾點啟示。
關鍵詞:從眾心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影響
一、大學生從眾心理相關概念的界定
“從眾是在群體壓力下,個體在認知、判斷、信念與行為等方面自愿與群體中多數人保持一致的現象,俗稱‘隨大流”。
早在1936年,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謝里夫利用“游動錯覺”做了有關從眾現象的最早實驗研究。這個實驗充分表明了社會心理學中的觀點,即個體在群體中常常會不知不覺地受到群體的壓力,而在知覺、判斷、信仰以及行為上,表現出與群體中多數人一致的行為傾向,這就是從眾現象。
由以上對從眾心理概念的界定我們可以推導出大學生從眾心理是指大學生個體在集體生活、學習過程中由于受到群體影響,產生心理壓力、避錯心理、依附心理、向往安全心理等現象,從而產生趨同心理的一種具有普遍性的社會心理現象。
二、大學生從眾心理的主要表現
1學習從眾。學習從眾是大學生從眾心理最突出的表現。有時候我們會發(fā)現大到不同院系,小到不同宿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方式會有較大的差異,其中從眾心理在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學業(yè)是大學生的立身之本,好的學習環(huán)境可以激發(fā)學習熱情,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集體性的認同和競爭使大學生產生“比學趕幫超”的良性心理,促進學業(yè)進步。
2消費從眾。消費從眾在大學生群體中尤其特殊的表現。大學生群體經濟來源單一,消費能力因家庭經濟狀況不同各有不同。在集體環(huán)境下,有人能夠量入為出,適度消費;但也有人盲目攀比,超前消費。有人為了滿足自己膨脹的消費欲望,一心向錢看,荒廢了學業(yè)、扭曲了心靈、出賣了靈魂,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隨著社會風氣的好轉,節(jié)儉的消費觀念越來越成為社會主流。這股清風正氣也給年輕的大學生群體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改變,理性消費,拒絕過度物質化,正在成為大學生群體認同和遵循的消費觀。
3擇業(yè)從眾。大學生在選擇職業(yè)的問題上,往往帶著功利主義色彩,不能很好的對自己進行定位,以至于在一些所謂的熱門職位上扎堆。他們看到大部分同學去了大都市、大企業(yè),完全不考慮自己的能力、興趣以及這些城市和企業(yè)是否適合自己、是否能實現自己的價值等問題就盲目跟風。這就是大學生在擇業(yè)時從眾心理的集中表現。
三、大學生從眾心理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3.1積極方面的影響
首先,積極的從眾心理有助于健康思想的內化外化。在群體的影響以及輿論的壓力下,健康的思想很容易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很快就會在個體的心里,內化成為自身行事的準則,從而外化為行為,而對于這種行為的認可,則有助于個體對這種行為的重復,從而行成了一種習慣。大學生群體在年齡層次上、心理需求上、知識結構上以及生活習慣上大體一致,表現出很大的相容性。這將增加他們形成共同的價值觀的可能性,并大大提高每個成員對共同價值觀的認可度,促進個體融入集體生活的從眾性,進而把這種價值觀外化相應的行為。
其次,積極的從眾心理有助于抑制和防止大學生不良思想和行為的發(fā)生。在個體發(fā)現他的某種思想或行為在群體中得不到一定的理解或肯定的時候,就會有意或無意的對這種思想或行為加以克制。因此,當不良的思想或者行為在大學生中間產生時,如果不被大多數人認可,迫于群體壓力,大學生個體會刻意規(guī)避這種行為,那么這種行為就很難流行發(fā)展。
再次,積極的從眾心理也能夠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大學校園,大學生會受到校園環(huán)境和周圍人群的積極的影響,在諸如學習從眾、入黨從眾、等積極從眾行為的影響下,大學生往往能夠自覺地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3.2消極方面的影響
首先,消極的從眾心理會造成學術上的從眾。學術上的從眾在大學生群體中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很多的大學生面對理論研究的時候,往往缺乏主動探索及獨立思考的精神,只求一知半解,隨大流,不去進行更深入細致的研究。甚至照搬照抄,剽竊他人的學術成果,嚴重制約了大學生群體的學術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
其次,消極的從眾心理會阻礙大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形成。大學生盲目的從眾,遏制了創(chuàng)造,往往會形成“一家之言”的學術局面。這樣,便會嚴重的妨礙到創(chuàng)新意識的產生和發(fā)展。例如,在課堂的教學中,少數學生會對老師提出的問題有不同的答案,但由于大多數同學的答案是一致的,而少數人為避免出錯的危險,他們不敢說出自己的見解。由于得不到老師具體的、客觀的指導,他們不知道自己的思維方式是否正確,從而影響到了他們創(chuàng)新意識的形成和發(fā)展。
再次,消極的從眾心理會助長大學生享樂主義的泛濫。時代的進步帶來了物質的極大豐富,大學生群體如果受到消費從眾、娛樂從眾等從眾心理的作用和影響,追流行、講排場、比闊氣的不正之風就容易在大學生群體中蔓延,從而使大學生形成錯誤的人生態(tài)度,進而使享樂主義的錯誤人生觀價值觀在大學生群體中泛濫。
四、利用從眾心理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綜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充分利用從眾心理所產生的積極作用,努力消解大學生的消極從眾心理,變消極為積極,切實發(fā)揮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巨大力量。
4.1充分發(fā)揮輿論導向的積極作用
輿論是一種群體心理現象,具有公開、迅速、及時、影響大等特點,它可以改變人們的某些態(tài)度,指明行為的方向。在群體輿論的推動下,群體成員更容易產生從眾心理。大學生生活在班集體和各類組織群體當中,必然要受到集體輿論的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抓準時機,時刻關注學生群體中的思想導向,糾正不良的思想輿論,建立積極向上的思想輿論,引導學生在思想上、認識上統(tǒng)一陣線;同時也要重視思想政治教育輿論陣地的建設,如通過校報、廣播臺、宣傳欄、墻報等宣傳載體營造積極的輿論氛圍等。
4.2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力量,對群體中的每個成員,產生著非同小可的教育作用。大學校園是大學生學習生活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場所,學生的行為活動主要在這個空間和環(huán)境中展開。總體上看,大學生的思想積極向上,但也充滿著復雜性和易變性,容易受到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要為他們創(chuàng)造一系列良好的行為模式環(huán)境,促進大學生健康積極心理行為的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者也可以通過大力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積極向上的學習、科技和文體活動,創(chuàng)建一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從而對大學生的心理產生一個積極的影響,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4.3充分發(fā)揮榜樣的力量
俗話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先進榜樣能使人精神振奮,會使群體中的每個成員自覺或不自覺地模仿榜樣的行為,向榜樣看齊。大學生進入一個全新的環(huán)境后,為了盡快地適應新的環(huán)境,使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中得到進一步提高,會模仿群體中品行優(yōu)秀、積極上進的同學。這種情況下,思想教育工作者應該重視在大學生中間樹立起榜樣,利用榜樣來給當代的大學生在生活目標及人生的發(fā)展方向上提供有效的參照,達到思想政治教育事半功倍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