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標 傅曉琴 郭威


[摘要] 目的 探討多層螺旋CT對甲狀腺良惡性腫瘤的診斷價值。 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行多層螺旋CT掃描的甲狀腺結節患者共10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觀察病灶的數目、邊緣、密度、有無鈣化等。 結果入選的100例甲狀腺結節患者中術后病理結果證實良性結節76 例(84個結節),單側發病60例,雙側發病16例;其中結節性甲狀腺腫60例,甲狀腺腺瘤13例,甲狀腺炎3例。良性結節多為多發低密度結節,外形規則,實性結節中度強化,邊緣可見厚薄不均強化環,結節周圍及壁光滑銳利,與周圍組織分界清楚。惡性結節24 例(26個結節),單側發病23例,雙側發病1例;其中甲狀腺乳頭狀癌21例,髓樣癌1例,濾泡癌1例,甲狀腺淋巴瘤1例。惡性結節CT掃描顯示邊緣多模糊不清、結節形態多不規則、內部細點顆粒狀鈣化居多。 結論 多層螺旋CT對甲狀腺惡性結節的診斷準確率高,具有重要的診斷價值。
[關鍵詞] 甲狀腺良惡性腫瘤;多層螺旋CT;鈣化;診斷價值
[中圖分類號] R736.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6)05-0104-03
甲狀腺疾病是常見的內分泌疾病之一,約4%~7%甲狀腺疾病患者可觸及到甲狀腺結節[1]。甲狀腺結節(thyroid nodular,TN)是指甲狀腺腺體中獨立的、與周圍正常甲狀腺組織完全不同的病變[2]。術前甲狀腺結節良惡性的判斷對于甲狀腺疾病治療方式的選擇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影像學檢查是診斷甲狀腺疾病的重要方法,其主要目的是鑒別結節的良惡性。隨著醫學影像設備和技術的進步,多層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臨床疾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中。MSCT技術可以明顯提高掃描速度、縮小層厚及間距,圖像分辨率增高,組織對比更加明顯,且可以進行多種后處理分析,從多角度、多方位觀察病變特征[3]。本研究旨在探討多層螺旋CT對甲狀腺良惡性腫瘤的診斷價值,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回顧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行多層螺旋CT掃描的甲狀腺結節患者共100例,均接受螺旋CT掃描,檢查前未接受放化療治療,排除甲狀腺功能亢進者、先天畸形、碘造影劑過敏者、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年齡23~72歲,女60例,男40例。5例患者無任何癥狀,僅在體檢時發現甲狀腺腫大。
1.2 檢查方法
使用Siemens 64排螺旋CT,掃描范圍自舌骨至主動脈弓水平。先行CT 平掃,5.0 mm 層厚/層,球管電壓120 kV,電流60 mAs,然后以相同范圍行動脈期、靜脈期掃描延遲時間為30 s、55 s,采用MEDRAD CT 高壓注射器注射非離子型對比劑碘佛醇50 mL(300 mg I/mL),追加生理鹽水20 mL,注射速率4.0 mL/s。
1.3 圖像分析
所有患者圖像均由兩名診斷經驗豐富的醫生共同完成。觀察病灶的數目、邊緣、密度、有無鈣化(≤3 mm為微小鈣化,>3 mm為粗大鈣化)、是否伴有淋巴結腫大。診斷意見不一致時相互討論,以得出一致性結果為準。
2 結果
入選的100例甲狀腺結節患者中術后病理結果證實良性結節76 例(84個結節),單側發病60例,雙側發病16例;其中結節性甲狀腺腫60例,結節性甲狀腺腫并腺瘤13例,甲狀腺炎3例。良性結節多為多發低密度結節,外形規則,實性結節中度強化,邊緣可見厚薄不均強化環,結節周圍及壁光滑銳利,與周圍組織分界清楚。惡性結節24 例(26個結節),單側發病23例,雙側發病1例;其中甲狀腺乳頭狀癌21例,髓樣癌1例,濾泡癌1例,甲狀腺淋巴瘤1例。惡性結節CT掃描顯示邊緣多模糊不清、結節形態多不規則、內部細點顆粒狀鈣化居多。惡性結節多為單發低密度結節,與正常組織分界不清,可發生甲狀腺周圍器官組織浸潤和頸部淋巴結轉移。3例伴頸部淋巴結腫大,并見腫大的淋巴結輕度環形強化。見圖1、2。
3 討論
目前影像學檢查包括CT、MRI、超聲等,是診斷甲狀腺結節性病變的主要方法,其中多層螺旋CT以掃描速度快、密度分辨率及空間分辨率高的優點已逐漸取代傳統的檢查方法成為臨床常用的診斷方法[4,5]。甲狀腺結節CT掃描的主要目的是確定病灶的大小、范圍,評價結節邊緣、鈣化、出血、囊變、壞死、包膜外侵犯、遠處轉移,以利于病灶良惡性的鑒別診斷。良性病變以結節性甲狀腺腫最常見,結節性甲狀腺腫是彌漫性非毒性甲狀腺腫或稱單純性甲狀腺腫的增生期。結節性甲狀腺腫CT表現為甲狀腺內孤立單發低密度結節,形態規則,邊緣光滑銳利,3例出現氣管受壓變形。增強掃描后病灶均有強化,其中瘤體較小者呈均勻強化,瘤體較大者出現不均勻強化。本研究中結節性甲狀腺腫60例,其中實性病灶40例,囊性病灶15 例,囊實性5例。增強后40 例實性病灶呈均勻強化,14例囊性無強化,6 例囊實性強化不均勻;8例鈣化灶位于邊緣,呈線狀、結節狀和弧形狀。甲狀腺腺瘤為濾泡上皮發生的良性腫瘤,甲狀腺腺瘤多為單發結節,有完整的厚薄一致的纖維包膜,結節內濾泡及濾泡上皮細胞大小較一致,缺乏淋巴細胞浸潤。甲狀腺腺瘤CT平掃表現為密度均勻、邊緣光滑的低密度結節,呈單發囊性結節病灶,少數呈實性結節,邊緣光滑有包膜,可伴有鈣化,增強掃描后,囊性者周圍呈環狀強化,囊變區無強化,實性者呈結節狀強化。甲狀腺惡性結節主要以甲狀腺癌為主,甲狀腺癌常見的病理學分型為乳頭狀癌、濾泡癌、髓樣癌及未分化癌[6-10]。甲狀腺癌的CT表現為甲狀腺內邊界較模糊、不均質的低密度區,有時可看鈣化點。甲狀腺癌患側甲狀腺腺葉多增大,結節多單發,呈低密度影像,密度不均勻、邊緣欠規整、形態不規則;增強掃描時呈強化及不完整的環形強化,當癌細胞向纖維包膜及周圍腺體組織浸潤時,以及腫瘤內部不規則壞死組織與殘存瘤組織供血不均勻,掃描時可呈現“半島樣”結節及瘤周見“強化殘圈”[11-15]。本組24例甲狀腺癌患者中6例可見“半島征”。甲狀腺癌中乳頭狀癌最常出現淋巴結轉移,約占50%,其次是濾泡狀癌。有無頸部淋巴結腫大是甲狀腺病變良、惡性鑒別診斷重要的指標之一。頸部淋巴結轉移多發生于甲狀腺癌,發生率為50%~75%,其邊緣較規則,采用CT增強掃描可見明顯強化。本研究中共3例伴頸部淋巴結腫大,并見腫大的淋巴結輕度環形強化。江珊等[16]分析甲狀腺良惡性腫瘤多層螺旋CT(MSCT)的特征,結果顯示MSCT對甲狀腺良惡性腫瘤診斷準確率為84.4%,特異性為90.6%。良性甲狀腺腫瘤邊緣清晰、多發、增強后邊緣清晰及有包膜的比例均顯著高于惡性甲狀腺腫瘤,而惡性甲狀腺腫瘤內細顆粒鈣化的比例顯著高于良性甲狀腺腫瘤,證實MSCT 作為無創的檢測手段在對甲狀腺良惡性腫瘤的鑒別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可從腫瘤的邊緣、形態、包膜、鈣化及與鄰近組織關系等方面進行鑒別,為臨床甲狀腺腫瘤的鑒別診斷提供依據。
綜上,結節性甲狀腺腫與甲狀腺癌的手術指征不同,但其影像學表現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疊現象,比較容易混淆,很可能會引起誤診。多層螺旋CT對甲狀腺良惡性結節的判斷具有重要的診斷及鑒別診斷價值,同時,還可了解腫瘤對周圍組織的侵犯、轉移程度,對臨床制定治療方式、判斷預后提供重要依據,值得廣泛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馮光健,蔡小濤. 多層螺旋CT對結節性甲狀腺腫的診斷價值[J]. 醫學影像學雜志,2015,25(3):422-423.
[2] 沈偉明,張黃華,倪耿歡. 多層螺旋CT對甲狀腺良惡性腫瘤的診斷及鑒別診斷價值[J]. 醫學影像學雜志,2015, 25(9):1690-1691.
[3] 李艷秋. 多層螺旋CT對甲狀腺疾病的診斷價值[J]. 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24(16):3797-3798.
[4] 白人駒,張雪林. 醫學影像診斷學[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305-352.
[5] 劉全良,徐堅民,龔靜山,等. CT檢查在鑒別結節性甲狀腺腫和甲狀腺癌的價值分析[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3(6):645-646.
[6] 王雪偉,黃小云,郭衛紅,等. 甲狀腺癌超聲征象與病理組織學類型及臨床分期的相關性[J]. 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2012,20:216-219.
[7] 韓志江,陳文輝,舒艷艷. 結節性甲狀腺腫和甲狀腺癌的CT鑒別診斷[J]. 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11,22(6):415-417.
[8] 蔣元文,李炳翠,孫國良. 甲狀腺良惡性結節的CT 鑒別診斷[J]. 放射學實踐,2010,25(5):493.
[9] 湯曉強,錢農,潘昌杰. 多層螺旋CT 在甲狀腺結節性病變中的診斷價值[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2,16(3):66-67.
[10] 張正華,黃建強,韓丹. 甲狀腺癌的CT表現與頸淋巴結轉移的相關性[J]. 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2013,21(11):804-807.
[11] 蔣元文,李炳翠,孫國良,等. 甲狀腺良惡性結節的CT鑒別診斷[J]. 放射學實踐,2010,25(5):493-496.
[12] 謝強,雷海花,丁淑敏,等. 甲狀腺結節病變的CT診斷與分析[J]. 中國醫學創新,2015,(4):109-112.
[13] 岑峰,張鋒玫,覃求,等. 39例甲狀腺乳頭狀癌多層螺旋CT特征性影像表現研究[J]. 當代醫學,2015,21(1):23-25.
[14] 顧浩玉,洪建斌,伍陽. 結節性甲狀腺腫和甲狀腺癌的CT鑒別診斷[J]. 海南醫學,2013,24(19):2858-2859.
[15] 趙桐,袁建軍,郝建勛,等. 多排螺旋CT 檢查對甲狀腺良、惡性腫瘤鑒別診斷的研究進展[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1:106-107.
[16] 江珊,林梃,邱凱. 多層螺旋CT 對甲狀腺良惡性腫瘤鑒別診斷的應用價值[J]. 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3, 20(12):1319-1320.
(收稿日期:2015-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