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吳曉春 王利紅

[摘要] 目的 將金字塔模型應用于護理軟技能,為提高護生軟技能水平提供參考。 方法 根據金字塔模型中的應用層軟技能內涵,在以往培養基礎上增加培養途徑,并在入學后、入學1學年后分別測量2014級大專護理專業學生應用層軟技能培養現狀。 結果 2014級護生應用層軟技能總體和六個維度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應用軟技能金字塔模型,增加護生應用層軟技能的培養途徑,有利于護生應用層軟技能提升。
[關鍵詞] “熊通成”軟技能金字塔模型;護生軟技能;應用層軟技能;培養途徑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6)05-0126-03
護理軟技能是指在護理工作中,促進專業知識和技術技能得到更好應用的個人內在品質和人際間的交往技能、管理技能[1]。據調查我院護生護理軟技能的水平較低[2],究其原因在于目前我院護理軟技能的培訓內容狹窄,方法單一,主要是關于溝通技能的培訓,且培訓方式主要以單純的授課為主,提示護理教育者需要不斷研究,探索能適應新時期護理改革發展需要的軟技能培養途徑。熊通成的軟技能“金字塔模型”由應用層、修煉層、天賦層三個層次[3]組成,本文將該模型應用于護理軟技能,以闡述護生軟技能的培養途徑,旨在為提高護生軟技能水平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4年9月隨機抽取我院大一護理新生707例,其中女678例,男29例;年齡17~19歲,平均(18.0±0.7)歲;2015年9月隨機抽取大二護理學生687例,其中女667例,男20例;年齡18~20歲,平均(19.0±0.6)歲。
1.2 方法
根據“熊通成”軟技能金字塔模型中的應用層軟技能內涵,增加、完善護生應用層軟技能的培養途徑,并在前后測量護生應用層軟技能培養現狀。問卷包括溝通技能、人際技能、分析能力、組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創新能力6個維度。回答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按照“極差”到“極強”分別賦1~5分,分數越高表示護生對自己應用層軟技能越肯定,反之越低。預調查顯示量表信效度良好。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014年9月調查時,發放問卷707份,回收有效問卷690份,有效回收率為97.6%。2015年9月調查時,發放問卷687份,回收有效問卷651份,有效回收率為94.8%。由表1可以看出,在完善護生應用層軟技能培養途徑前后,各維度得分均有所提高,六個條目提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軟技能“金字塔”模型中的應用層軟技能最接近于硬技能,是在完成具體工作任務或行為時體現出來的,主要包括溝通技能、人際技能、分析能力、組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創新能力;修煉層軟技能主要包括責任心、成就動機、服務意識、自信力、承受壓力能力、全局意識、道德;天賦層軟技能主要包括直覺、美感、個性特質、性格。人的能力成長具有關鍵期和敏感期,不同層次軟技能的形成也具有不同的關鍵期和敏感期,青年階段是應用層軟技能培養的黃金時期,而我院在校護生正處于青年階段,故我院護理教師采用了以下途徑,對提升護生護理軟技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3.1 溝通技能的培養
溝通技能是臨床工作中護理人員核心技能之一。有效的護患溝通可以促進護患間的良性溝通,使彼此得到最大程度的理解和信任[4]。就目前我院現有的教學而言,缺乏具體的溝通實踐指導內容。因此我們在講授《基礎護理學》以及內、外、婦、兒等臨床課程時增加了具體情境演示[5]、角色扮演等方法,如如何與不合作患者溝通,如何平息憤怒患者的情緒,讓同學們互相轉換角色,體驗患者感受,并討論和體會采取何種語氣、語調、語速能讓患者更容易接受。課余時間還讓班干部組織學生觀看相關教學視頻,既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語言和非語言溝通技能,又可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教師對學生溝通技能的學習起到重要的模范帶頭作用,因此提高教師的溝通能力,也可以提升護生的溝通能力。
3.2 人際技能的培養
人際技能指與處理人事關系有關的技能,是處理生活中思想、感情、行為表現的技能。人際技能不僅影響著個體的情緒、生活、工作,甚至影響組織氣氛、組織運作、組織效率及個人與組織關系[6]。因此,讓學生充分認識人際交往和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重要性是首要任務。同時,努力營造大學生人際交往環境,營造和諧的宿舍交往環境[7],積極引導宿舍人際沖突,了解原因并結合大學生特點,創造特定文化氛圍;營造和諧班級環境[8],良好的班風具有強大的凝聚力,能使每一個同學能與其他同學和諧相處,消除人際沖突,并鼓勵大學生積極參加到加強班級建設的活動中,如小組制辦板報、集體比賽、開展主題班會、文藝體育活動、學習競賽活動、社會實踐活動講座、演講、辯論賽、經驗介紹、大合唱、玩游戲、排練小品等,或者游戲+討論相結合;營造和諧校園環境[9],讓校園文化以濃郁的文化氛圍與學術積淀陶冶學生的情操。同時,有針對性地開展人際交往輔導課程[10],也可有效地解決大學生人際交往引發的心理障礙,糾正人際交往中的羞怯、交流恐懼、社交回避、孤獨感、信任、接納等交往等缺點。
3.3 分析能力的培養
分析能力是指把一件事情、一種現象、一個概念分成較簡單的組成部分,找出這些部分的本質屬性和彼此之間的關系單獨進行剖析、分辨、觀察和研究的一種能力。隨著護理學的迅猛發展,護生不僅要牢固掌握基本知識,更重要的是如何在臨床實踐中靈活應用已學過的知識,將知識轉化成為善于思考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對于一些邏輯性、發散性較強的課程如《正常人體功能》以及實驗課,只有讓學生理解原理和正常機制后,才能夠解釋體內各種生理現象,單憑“灌輸”式上課,教學效果難以得到保證。因此,授課教師推行了“啟發式”教學模式[11]、采用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方法[12]、在實驗課中采用探索性教學方法,培養分析能力指出學習重、難點,給學生留有思維的空間和余地,以便引導學生分析、推理、總結,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3.4 組織能力的培養
組織能力是指開展組織工作的能力。為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首先要遵循活動自主原則,鼓勵學生,暢抒己見,勇于把自己的想法和觀點表達出來,既可確定最佳的活動方案,還可以尋找自身思維的優勢和不足,增長經驗,提高思維能力。同時,教師應加以鼓勵和引導,在指導中必須確立以學生為本的思想,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要讓學生成為活動的主體,不斷鍛煉他們,增強他們的能力,充分尊重學生的創造性和個性。另外,讓同學正確對待問題,而不應害怕在實踐活動中出現安排不夠完善、組織不夠嚴密、程序不夠流暢等,明白學生干部只有在具體活動中發現錯誤、完善不足,才能更好地促進自己、提高自己,才能讓學生通過不斷的活動組織和活動參與,不斷提高自我綜合能力,不斷完善自我,強化自我獨立思考的能力和鍛煉自我組織協調和溝通能力,樹立自信心和創新精神,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組織在學校教育、管理、服務中的作用。
3.5 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
團隊協作能力是指建立在團隊的基礎之上,發揮團隊精神、互補互助以達到團隊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教學團隊對課程設計的教學模式進行了系統整合與規劃,改變了傳統訓練模式中以學生個體為單位展開單個學生的實踐教學模式,采取以學生小組為單位的實踐教學模式,指導全班學生通過團隊協作方式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并在此過程中導入團隊協作的技巧。但在組成團隊開展團隊工作時,應注意根據學生的綜合能力強弱,以“強弱結合、共同進步”的原則進行分組。強弱結合,即團隊中有核心力量,各成員更可踏實地各司其職,不但小組能在規定時間內更好地完成任務,更能帶領相對較弱的成員盡快趕上來,達到協同發展、共同進步的目的。現代大學生大都有鮮明的個性和特長,如果能因勢利導,將學生的個性轉化為團隊協作能力提高的動力,充分發揮每個成員的特長和主觀能動性,就既能促進他們之間相互合作,相互學習,讓他們深刻體會到團隊協作的優越性,又能讓他們在彼此協作的過程中增進友誼,反過來又促進了團隊間的協作。
3.6 創新能力的培養
首先,學校轉變教育理念,注重創新能力培養;教師改革教學方法,創設有利于創新思維形成的教學環境[13];引導學生形成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如在《護理學導論》中,在講到護理職業暴露時,為減少針刺傷的發生,必須在以后的工作中改良創新技術,這就需要創新,同時還向同學展示了已有的改良創新技術[14],讓他們認識到了這些新技術的優點,激發他們的興趣;改革課程體系,從課程角度培養學生創新能力[15];統一認識,為創新能力培養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如我院剛剛開展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既表揚了創新創業的優秀學生,又達到了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的效果。
綜上,護理軟技能培養應貫穿護理人才培養全過程。護理軟技能訓練應該從新生入學開始,有計劃貫穿護理人才培養全過程,進行全程軟技能訓練,不只局限在某一門課程、某一種途徑、某一階段,應該滲透到所有專業教育課程里,才能提高護生的綜合素質、滿足患者的需要,適應社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付艷芬. 護理軟技能測評工具的構建研究[D]. 重慶醫科大學,2008:1-99.
[2] 李敏,劉義成,吳小飛. 采用“金字塔模型”護理軟技能問卷調查高職護生結果分析[J]. 護理學雜志,2015,30(21):58-60.
[3] 熊通成,曾湘泉. 關于軟技能若干問題的研究[J]. 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0,(5):8-12.
[4] 曾凱,李麗,龍艷芳,等. 醫學院校溝通技能教學現狀的量化評估[J]. 護理學雜志,2009,24(24):73-75.
[5] 王廣旭. 情境教學模式在高校就業指導課中的應用[J]. 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5,32(4):136-138.
[6] 宋華,何學敏,宗雪紅. 高校教師人際技能提升對策分析[J]. 河北農業大學學報,2015,17(2):18-20.
[7] 丁劍. 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研究[D]. 武漢理工大學,2010.
[8] 宋艷,趙明家. 高校和諧班級構建的思考與實踐[J]. 教育與職業,2013,(2):169-170.
[9] 蔡建芳. 構建和諧校園,促進學校發展[J]. 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7(7):60.
[10] 蔣麗瓊. 職業院校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輔導策略[J]. 經貿實踐,2015,7(9):181.
[11] 魏建峰,劉芳,張靜,等. 啟發式教學在組織學雙語實驗教學模式中的探討[J]. 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8(8):172.
[12] 周麗琴. 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護理臨床帶教中的作用[J]. 中國臨床護理,2013,5(1):71-73.
[13] 蔡向忠,王秀紅,李銀生. 改革儀器分析實驗教學 培養學生創新能力[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33(11):168-171.
[14] 劉美鮮. 結腸造瘺口護理的改良創新措施[J]. 中國藥物經濟學,2014,11(S1):270-271.
[15] 于雙成. 基于醫學創新能力培養的醫學方法學課程群構建研究[D]. 吉林大學,2013.
(收稿日期:2015-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