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雷 李敬寧 劉寶峰 馬文晶
[摘要]目的:探究在慢性心衰患者中血NT-proBNP、cTnT的表達及其意義。方法:抽取2013年12月-2015年8月在我院就診的60例心衰患者進行臨床研究,另選取60名健康志愿者參與臨床研究,患者和志愿者均接受血液檢測,統計結果并分析。結果:經檢測,慢性心衰患者的NT-proBNP、cTnT血漿檢測水平均顯著高于志愿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心衰患者的NT-proBNP、cTnT血漿檢測水平兩者成正相關(P<0.05);接受治療后,心衰患者的NT-proBNP、cTnT血漿檢測水平均較之前有明顯降低,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血NT-proBNP、cTnT在慢性心衰患者中具有較高的表達,具有治療的指示意義,可用于臨床診斷。
[關鍵詞]血NT-proBNP;血cTnT;慢性心衰;表達;意義
BNP是一種由新式肌分泌的多肽,由32個氨基酸構成,可通過心室肌受牽連或符合增加從左心室肌釋放進入血液,可分解為由生理活性的BNP和無生理活性的NT-proBNP。兩者具有相近的生理意義,但是后者的半衰期更長,從檢測角度講后者更加穩定更容易檢測,并且在血液中的含量更高。心肌梗死或是心衰,均存在心肌細胞的破壞和死亡,從而增加了cTnT進入血液的含量,因此cTnT對心臟疾病的檢測具有重要的檢測意義。本文為探究在慢性心衰患者中血NT-proBNP、cTnT的表達及其意義,抽取2013年12月-2015年8月在我院就診的60例心衰患者進行臨床研究,與60名健康志愿者進行比對研究,得到滿意結果。現詳細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取2013年12月-2015年8月在我院就診的60例心衰患者進行臨床研究,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平均年齡74歲(Nax83歲,Min63歲),有20例患者接受過正規抗心衰治療。另選取60名健康志愿者參與臨床研究,其中男性34名,女性26名,平均年73歲(Max85歲,Min63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方面均無顯著差異(P>0.05)。
1.2 檢測方法
所有患者在取血前均提前8h空腹并停止用藥,取前臂靜脈血5ml置于相應采血管中,進行4000r/min離心10mm,取出血漿進行檢測。采用Rochee-411型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機器配套試劑檢測NT-proBNP、cTnT,所有檢測操作均嚴格遵循儀器及試劑說明書進行。
1.3 統計學方法
對上述兩組患者各項記錄數據進行分類和匯總處理,采取統計學軟件SPSS19.0對上述匯總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取率(%)表示,計量資料采取平均值±標準差(x+s)表示,組間率對比采取X2檢驗(或者采用T檢驗);對比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和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慢性心衰患者與健康志愿者的血NT-proBNP、cTnT結果比對
經檢測,慢性心衰患者的NT-proBNP、cTnT血漿檢測水平均顯著高于志愿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心衰患者的NT-proBNP、cTnT血漿檢測水平兩者成正相關(P<0.05)。詳見表1。
2.2 慢性心衰患者治療前后血NT-proBNP、cTnT結果比對
接受治療后,心衰患者的NT-proBNP、cTnT血漿檢測水平均較之前有明顯降低,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 討論
cTnT具有較高的心肌感度與心肌特異性,在對心肌細胞損傷的診斷中應用越來越多。心肌因缺氧、缺血導致心肌損傷時,心肌細胞的完整性受到破壞,游離于心肌胞漿中的cTnT會進入血液循環,導致其升高。由此,心衰的患者由于心肌細胞受損,血液中的cTnT會升高,通過治療該情況會緩解,血cTnT水平降低。心衰的程度與血cTnT水平呈正相關,越是損壞嚴重的心肌細胞,血cTnT水平就會越高。
炎癥的出現及其嚴重程度與血hs-CRP水平具有一定的相關性。血hs-CRP會在疾病發生的6小時后迅速升高,持續時間的長短與病程相當。研究表明,健康者的血hs-CRP水平明顯低于心衰患者,但血hs-CRP水平在治療前后差異并沒有統計學意義。可能是因為hs-CRP雖然有較高的敏感程度,但是特應性不高,所以不能單獨作為診斷心衰的檢驗指標,需要與其他項目進行聯合,共同檢測,才能得到準確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