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谷仙 段小朗
摘要:指出了森林火災是一種突發性強、地域廣、蔓延快、處置難度大的災害,它對森林資源安全、林區社會穩定和生態環境建設都有重大影響,要想完全杜絕森林火災的發生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此及時有效的預防措施就顯得尤為重要。簡要分析了召夸鎮森林防火的火災發生因素、特點、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森林火災預防的主要對策措施,以期為召夸鎮森林防火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召夸鎮;森林防火;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S7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08-0113-02
1.引言
隨著同家對生態建設的高度重視,我鎮對林業投入不斷增大,林業工程建設勢頭強勁,森林覆蓋率逐年增加,資源總量激劇增長。而與之俱來的林下植被日益增多。火險等級不斷提高,防火難度日益增大,已嚴重危及林區生態安全,現就召夸鎮森林防火存在的問題和對策進行簡要論述。
2.召夸鎮概況
召夸鎮位于陸良縣南部,東鄰師宗縣雄壁鎮,南連瀘西縣金馬鎮,兩與石林縣圭山鎮、兩街口鄉接壤,北與本縣的馬街鎮、龍海鄉相連。全鎮轄新莊、召夸、小壩、果河、水塘、他官營、大栗樹7個村(居)委會,26個自然村,總人口32844人。國土總面積186 km2,占全縣國土面積的9.23%。林業用地面積102081畝,其中生態公益林69969畝、商品林32112畝;生態公益林占全鎮林業總面積的69%,活立木總蓄積231810 m3;樹種主要以華山松、云南松、櫟樹、水冬瓜、圣誕、麻櫟等為主;森林覆蓋率30.17%,主要森林類型為半濕潤常綠闊葉林及針葉林。
3.影響召夸鎮森林火災的因素及特點
3.1火源因素
召夸鎮森林火災主要以人為火源為主。①非生產性火源略高于生產性火源;②生產性火源以野外吸煙、燒火取暖、上墳燒紙等亂丟火種為主;③生產性火源以燒秸稈、燒田埂、燒火土等生產用炮火為主。
3.2時空因素
召夸鎮森林火災的時空變化較大。一是森林火災的日變化。在一天24小時中,6~10時氣溫不斷上升,相對濕度逐漸下降,風力增大;10~18時是一天中氣溫最高,相對濕度最低,風力最大的時段;18~21時氣溫逐漸下降,相對濕度回升,風力減小;21時到翌日6時,氣溫低,相對濕度最大,風力最小。氣象因子的日變化規律說明,10~18時是發生森林火災的高峰期,滅火也最能困難。二是森林火災季節的變化。召夸鎮7個月的森林防火期內,冬季火災少于春季,12月至翌年2月火災呈上升趨勢,3、4月為一年中發生火災的高峰期,林火發生率占90%。
3.3氣候因素
召夸鎮屬北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類型冬干夏濕區,春暖干旱、降雨集中、干濕分明,年平均氣溫13.5℃,年均降雨量1042.2 mm,降水集中,雨季在5~10月,約占全年降水量的81%,11月至次年5月為旱季,降水量約占19%。常年以西南風為主,年平均風速4.60 m/s,年均相對濕度74%。一旦發生火災,蔓延快,火勢大,難撲救。
3.4林情因素
召夸鎮森林類型主要以華山松、云南松為主,其次是華山松-麻櫟、旱冬瓜-云南松、灌木-華山松、禾本科草類-華山松,針葉林、櫟類等組成的易燃樹種,森林易燃性強。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該鎮大力發展人工造林,造林初期,為確保造林成活率,初植密度過大,加之后期經營管理粗放,使得樹林下層枯枝相互交錯、林分密度偏大,荊棘叢生,一些易燃的落葉、懸鉤子、火棘夾雜。其次是多年的封山育林、退耕還林以及生態公益林的管護,林區雜草叢生,部份藤蔓與樹相互牽引在一起,尤其是近幾年的連續干旱使林區腐質層增厚,可燃物增多,給全鎮的森林防火工作增加了難度。
3.5地形因素
召夸鎮東鄰師宗縣雄壁鎮,南連瀘兩縣金馬鎮,西與石林縣圭山鎮、西街口鄉接壤,北與本縣的馬街鎮、龍海鄉相,連境內山高谷深、山巒起伏、坡向各異、地貌復雜,發生山火時易形成過境火和陡山火災,撲救十分困難。
4.存在的問題分析
4.1從林區情況看
林區中山巒疊障,溝壑縱橫,林區小路較多,生產用火頻繁,巡山人員很難杜絕火種上山,再加之林內有大樹,下有雜灌,一旦發生森林火情,極不容易及時發現。
4.2從護林員情況看
(1)護林員大多為就近農民,農忙時森林防火便出現脫節現象;(2)青壯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管護人員大多老齡化;(3)工資報酬較低,人均年收入不足0.5萬元,且常年以山為家,以護林為業,工作環境惡劣,條件艱苦,致使工作積極性不高。
4.3從火源管控情況看
(1)群眾性用火習慣根深蒂固,燒荒、燒田埂、燒火土等農事用火屢禁不止,加之“清明節”上墳這一獨特習俗很難從根本上轉變,使得管理火源的難度增大;(2)護林員管理大多習慣在林區內看護林木,對林區邊緣的火源管理不到位;(3)由于該鎮相鄰的縣、鄉鎮較多,過境人員多而復雜,給火源管理帶來較多難度。
4.4從打擊處罰情況看
(1)火災查處難,在一定程度上打擊力度不夠,森林火災大多數發生在偏遠的林區,往往取證極其困難;(2)處罰對象的特殊性影響案件的打擊力度,有的處罰對象十分貧困,無法兌現罰款處罰;(3)癡、呆、傻等弱智群體引發的森林火災,對肇事者不好打擊。
5.對策措施
5.1科學制定撲救預案
制定防火預案必須分重點林區和經常會出現火情的林區來制定,在制定預案前必須深入林區踏查,充分了解各個地塊的地物、地貌和林區中的道路及周邊村寨情況,然后根據各個林區的線路、地物、地貌等制定相應的撲救預案,并根據制定的預案進行必要的演練。
5.2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群眾防火意識
(1)采用重點宣傳與面上宣傳、流動宣傳與固定設施宣傳、經常宣傳與典型案例宣傳相結合等手段,在重點林區、人員集中地、學校等區域,采取召開群眾大會,書寫標語,利用廣播電視、宣傳車和學校教育等形式進行宣傳,讓森林防火法律法規、森林防火常識進農村、進家庭、進林區。(2)在中小學生內開展森林防火宣講活動,對學生進行森林防火法律、法規和基本常識宣傳教育,做到學生與家長口口相傳,形成“人人防火、樹樹平安;時時防火,國泰民安”的森林防火氛圍。(3)針對春耕時節生產性用火的狀況,利用宣傳車每天下到村寨、駐林區單位、人員集中地、集市等地宣傳,強化人們的防火意識,轉變人們要我防火為我要防火的觀念。
5.3加強火源管理,防止用火跑火
面對林下可燃物成倍增加、春季農事生產用火頻繁、野外火源管理難度加大的嚴峻形勢,黨委、政府要突出預防和嚴管火源為重點的工作思路。(1)制定黨政領導每天帶隊巡山檢查制度,并層層簽訂責任狀。每天黨政領導帶人巡回檢查村委會、村上值班情況,護林員、設卡員到位情況及野外用火情況,做好登記,年底進行考核。(2)村委會、自然村、林業站加強對對林區或林緣、危險源的排查工作,加強對重點區域、重點部位的防范,及時清理周邊可燃物。(3)在重點林區、重點路段、岔路口增設火源檢查卡,對過往及入山人員進行檢查登記,收繳火種,確保把火源控制在林區外。同時把護林員從林區內下移到山腳下的主要路口和林地邊緣,將看護重點由看護林區內的樹木變為守住路口,管死火源,擴大管護范圍,提高看護效果。(4)在清明期間,在進…口、墓葬集中區重點巡查防范,要求墳主文明祭掃,不準在墳上燒香、燒紙、燃放鞭炮,做到盯住點、管住火、看住山、護住林。
5.4建設邊界防火隔離帶,嚴格控制境外火
(1)制定和組織實施外縣、外鄉鎮邊境森林防火聯防協議,定期或不定期進行座談,達到相互溝通、相互協調的目的,最大限度確保邊境不發生森林火災;(2)在與外縣交界兩側各開10 m寬,營建一條20 m寬的防火隔離帶,對可燃物載量大、易產生飛火地段,采用計劃燒除方法,減少阻隔帶內地表可燃物,增加有效阻隔寬度;(3)在鄉鎮邊境處,建設以木荷、圣誕為主要樹種的生物防火林帶,減緩出入境林火蔓延的速度和強度。森林防火隔離帶建設因地制宜,采取沿山脊、疏林地帶進行,防火隔離帶設置于主風向垂直,首先找出林區的主風方向,在最前端與主風向垂直處開設第一條防火隔離帶;設置位置為山脊向下或山谷向上處(該位置是植被較少區域,也是火勢發展最慢區且火勢最宜控制區域,在此設置防火隔離帶可以有效減少風力作用);設置密度一般是結合林地實際和地形確定,長度控制在5 km以內,太長則效果差。
5.5加強撲火隊伍建設
(1)強化火災撲救理論知識學習。組織撲火隊員就機具使用維修、森林火災撲救、安全避險等一系列森林火災撲救知識進行系統學習,提高撲火隊員的理論水平,為開展實戰提供支撐。(2)強化撲火隊員的撲火技能訓練。對撲火隊員進行撲火機具設備的使用維修等技能培訓,使每名隊員都能夠熟練掌握設備的使用及維修技能。針對制定的撲救預案進行火災撲救戰術演練,以提高撲火隊團結協作綜合能力,增強隊伍的整體戰斗力。(3)強化森林防火防控布控制度。根據森林防火區域重點,對機具、車輛、人員進行合理調配,劃分包片區域、加大巡護檢查力度,對重點地段進行死看死守,形成嚴密的防控體系。
5.6強化責任,確保工作落實
要把森林防火工作明確到人,把責任落實到山頭、地塊。形成黨政領導聯系村委會、站辦所長掛鉤自然村,村委會領導包村,組長、黨員包山頭、包重點地塊的森林防火工作格局,做到領導、職責、獎懲三到位。同時鎮政府與村委會簽訂森林防火目標管理責任書;鎮指揮所與駐林區企業簽訂森林防火目標管理責任書;村委會與護林人員簽訂森林防火目標管理責任書;對五種人(癡、呆、聾、啞、精神病人)落實監護人,明確監護職責,要求監護人員看管好被監護人,嚴格限制其攜帶火種,看管好他們的活動,無特殊原岡不得進入林區;形成層層考核,層層負責、層層監管的森林防火目標管理考核機制。
6.結語
雖然完全杜絕森林火災是不可能的,但及時有效的預防措施可以大大減少森林火災的發生,我們應該充分認識森林防火的重要性、艱巨性和長期性,思想上重視,工作上強化,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和森林資源的安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