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芳+俞照正
經過兩年的“五水共治”和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專項行動,浙江省象山縣已基本拆除低、小、散、亂、差畜禽養殖場以及完成保留場的整改任務,畜禽養殖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畜禽養殖環境明顯好轉,農村生態環境得到改觀。但是,目前保留的規模畜禽養殖場,在場區布局、設施制度、生產過程、產品安全、資源利用、綠化美化以及養殖業主的道德觀念、行為等方面與現代畜牧業發展的要求還存在著不足和差距。因此,我們要在鞏固畜禽養殖污染整治成效的基礎上,深化推進畜牧業轉型升級,拉高標桿,打造美麗生態牧場,進一步優化生態環境,規范清潔生產,提升產品質量,提高生態理念,增強道德意識。這不僅能夠促進畜牧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滿足人民對畜禽產品的需求,而且可以為農村生態環境的發展,融入新農村建設,點綴美麗鄉村,發揮應有的作用。
一、畜禽污染整治成效顯著,美麗牧場建設基礎扎實
為響應“五水共治”,推進“兩美”浙江建設,象山縣從2014年開始,全面開展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專項行動。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工作,出臺整治政策,制訂監管長效機制,落實整治任務和責任;各部門、各鄉鎮政府密切配合,通力協作,迎難而上,按時完成整治目標任務,并加強監管、督查,嚴防漏排偷排、超養復養反彈。截至目前,全縣整治拆除低、小、散、亂、差畜禽養殖場1150家,其中生豬養殖場492家、家禽養殖場465家、其他養殖場193家,拆除養殖場面積達到49.77萬平方米,減少存欄生豬6.08萬頭、家禽72.29萬只、其他畜禽1.52萬頭(只)。整治后年減少畜禽糞尿排放量7.62萬噸。
通過整治,全縣保留規模畜禽養殖場409家,其中生豬養殖場59家、家禽養殖場194家、其他畜禽養殖場156家。各保留場對養殖設施設備進行了改造和完善,全面實施雨污分流、干濕分離、厭氧處理、有機肥加工和生態消納,全縣已有82家保留場通過達標驗收,實現了養殖糞污的零排放。目前,象山縣畜禽養殖場臟、亂、差現象明顯改善,臭氣明顯減少,河江、水庫、池塘水質明顯變清,畜禽養殖的整體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為美麗生態牧場建設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二、象山縣美麗生態牧場建設的幾點思考
美麗生態牧場的內涵是“規范、生態、安全、高效、美麗”,但是,在美麗生態牧場建設過程中要把握“美”的涵義,不是為了美麗而美麗,而是包含“環境美、生態美、產品美、效益美和業主道德行為美”。要創建打造美麗生態牧場,具備“五美”要求,應該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 布局格調要合理
美麗生態牧場建設應該有嚴格的規定,特別是新建牧場選址或舊場位置都要符合城鄉總體規劃和畜牧業發展規劃,嚴禁在禁養區內建設,這是建設美麗生態牧場的首要條件。在牧場布局上,必須在符合動物防疫條件的前提下盡量布局美觀,生產區、辦公區、生活區布局科學合理、功能清晰、欄舍整齊、間隔適度。在建設格調上,要充分考慮與周邊自然環境、農業種植結構和美麗鄉村相協調,讓牧場融入自然環境之中,不僅不會影響農村的生活環境,而且能夠起到點綴美麗鄉村的作用。有條件的牧場還可以引入相應的牧場文化元素或配套體驗休閑設施。
2. 綠化美化要整體
牧場綠化美化要突出層次感和立體感,喬木、灌木、花草合理搭配,整體協調美觀。美麗生態牧場建設要體現牧場特色和當地風情,盡量做到“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當然,在美麗生態牧場建設中,也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綠化美化,場區四周、道路兩側要有綠化帶,欄舍之間要種有不影響通風和采光的植物,總體綠化覆蓋率不能低于20%。
3. 設施制度要完善
生態美是美麗牧場的內在美,是美麗牧場建設的必然要求,保證牧場生態美必須有完善的設施設備和制度支撐。設施設備包括飼養設施設備、糞污處理設施設備和無害化處理設施設備等。飼養設施設備應朝機械化、自動化方向發展,重點推廣節水型自動飲水和自動清糞設備,以減少養殖污水量和處理難度。污水處理設施設備要根據科學的處理模式選配,糞污減量化處理和生態消納是目前的最佳處理模式。一是堅持日清糞和有機肥加工,這是把好養殖污染治理的第一關;二是污水進行厭氧發酵處理和生態消納。同時,還必須配備病死動物收儲房和冷凍設備,并及時交由縣病死動物處理中心集中處理。
美麗生態牧場建設還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生產管理、動物防疫、衛生消毒、投入品使用、安全生產、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和糞污處理設施運行等制度。落實制度要靠人,養殖業主必須樹立第一責任人的意識,把制度落到實處,才能保證牧場的真正美麗。
4. 產出要安全高效
畜禽養殖不僅要獲得高產、高收入,而且產出的產品要安全。首先,養殖業產出是食用畜產品,安全容不得半點馬虎。產品安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養殖業主,說白了就是取決于養殖業主的良心。因此,美麗生態牧場建設要把養殖業主的誠信、守法教育作為重要內容來抓,增強養殖業主的遵紀守法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自覺按照生產規程組織生產,落實各項制度,產出優質安全的畜產品,讓消費者吃得放心。其次,美麗生態牧場建設改善了養殖生態環境、規范了飼養管理、降低了生產成本,不但能產生較高的經濟效益,使養殖業主獲得豐厚的回報,而且還能獲得較好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5. 業主道德行為要美
畜禽養殖業主道德行為要守住三條底線:一是要守住法律法規底線。涉及畜牧行業的有33部法律、法規和規章、100多項國家和行業標準,這些法律法規規范了畜禽養殖、動物防疫、病死動物處理、畜禽污染防治、投入品使用等行為,因此,要加強法律法規宣傳教育,讓養殖業主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守住法律法規的底線。二是要守住保護生態的底線。守住了生態底線,實質上就守住了產業發展的本錢,抱緊了最大的一棵搖錢樹。因此,養殖業主要樹立堅定的生態意識,加倍珍惜生態、保護環境。三是要守住良心的底線。使用添加劑、獸藥要嚴格遵照規定,添加“瘦肉精”、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重金屬超標都會造成畜產品安全問題,直接危害人的生命安全。解決畜產品安全問題不能全靠政府部門監督,還要靠養殖業主的良心。
象山縣在營造業主道德行為美方面已取得了很好效果,出現了一批典型事例:象山文杰大白鵝養殖有限公司陳文杰,拿出1000余萬元經費無息借給其他養殖場,幫助污染整治;象山元素蛋業有限公司陳建素,在慈善一日捐時捐了2萬元;還有許多養殖戶把生產的畜產品贈送給敬老院、智障學校等,幫助他們解決困難。這些業主的美德,為美麗生態牧場增添了更加燦爛的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