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元增
蛋雞產蛋前的飼養管理包括育雛期(育雛前期和育雛后期)、育成期和預產期的飼養管理,一般蛋雞0~14日齡是育雛前期,15~42日齡是育雛后期,43~98日齡是育成期,99~130日齡是預產期。由于各階段蛋雞的生理特性不同,飼養管理的關鍵點也不一樣。
一、育雛前期
0~14日齡的雛雞生長速度快,剛出殼時體重只有35~40克,14日齡就能達到110克左右,增加了近2倍。由于體重絕對生長速度極為迅速,但內臟器官特別是心臟生長發育、消化吸收功能往往不能同步跟進,加上雛雞的體溫調節能力差,免疫功能不完備,因而對疾病的免疫力、抵抗力差,極容易引發疾病。
這一階段飼養管理的關鍵點是做好以下育雛工作:
1. 開水。在雛雞未到達雞舍前,育雛舍先預溫到35~37℃,濕度控制為65%~70%。運送雛雞的車輛進入雞舍后,應迅速將雛雞上籠并給予飲用水。雛雞初次飲水最好用涼開水,保持室溫,如果運輸時間較長,可在飲水中加5%葡萄糖和0.1%電解多維,自由飲用。
2. 喂料。在開水后2~3小時,即可開食喂料。雛雞喜歡吃破碎的顆粒料,開食時可以將破碎的顆粒料噴少量水,潮拌后均勻地撒在報紙上或料盤上,讓雛雞自由啄食。要經常查看報紙上或料盤里的飼料分布情況,及時勻料,保證在6小時內90%的雛雞能吃上料,24小時內全部雛雞都能吃上足夠的開食料。規模化育雛的雛雞群一般要使用雛雞開食專用的顆粒料,這種顆粒料的直徑一般在1.25~2.5毫米之間,質量好的開食顆粒料粒徑均勻度好,1.25毫米以下的不會超過5%。14日齡統計全部用料量,以每只雛雞的采食總量150克為宜。
3. 光照。育雛第一天,給予24小時光照,第二至第三天光照時間為22~24小時,從第四天開始,每天減少1小時光照,8日齡時減為19小時,此時光照強度降低,將60瓦燈泡換成40瓦燈泡,10日齡時光照時間縮為16~17小時,以后保持不變。
4. 消毒與免疫。飲水器應每天清洗1次,飲水管至少每半個月沖洗、消毒1次;每天都要勤清理糞便,從4日齡開始,每天清糞后帶雞消毒1次;2~3日齡,用新支腎三聯弱毒苗滴鼻點眼(2羽份/只),頸部皮下注射新城疫油苗0.3毫升/只,以避免早期新城疫腎型傳支和生殖型傳支的發生(免疫當天不可進行帶雞消毒); 10~15日齡,頸部皮下或胸部皮下注射禽流感H5 + H9型疫苗,0.5毫升/只。
二、育雛后期
15~42日齡,雛雞生長速度加快,一般健康雛雞42日齡體重可達到450克,是14日齡體重的4倍左右。此時,消化器官發育較緩慢,胃、腸道功能仍不能完全滿足體重迅速增長的需要,特別是肌胃功能還較差。15~30日齡,一般會出現抗體空白期,母源抗體保護力減弱,但機體自身的免疫系統開始啟動,并產生一定的免疫應答,只是免疫機能還不夠完善。該階段需要進行多次疫苗免疫,需要經受高密度的免疫應激,飼養管理關鍵點是供給全面均衡的營養。
15~42日齡,遵循“促生長、保抗體、抗應激”的管理原則,根據雛雞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標準,設計、配合營養均衡的日糧,促進雛雞的內臟、骨架、羽毛等的均衡生長發育,并適當添加免疫增強劑和抗應激物質(如維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延長母源抗體的保護,減少或降低此期因高密度免疫可能帶來的免疫應激,保證順利度過免疫空白期。到育雛結束,統計全部用料量,一般15~42日齡期間,以每只雞采食總量1000克左右,即每1000只雞采食1噸雛雞開食料為宜。
三、育成期
43~98日齡是蛋雞的育成期。這一時期,蛋雞沉積脂肪和鈣的能力很強,骨骼、肌肉生長進入關鍵期,消化器官基本發育完成。
此階段飼養管理的關鍵點是保證骨架發育,控制體重過快增長,有效提高雞群的整齊度和均勻度。需要注意的是,育成期蛋雞食量大,沉積脂肪的能力強,很容易過快生長而偏肥,影響以后產蛋性能的發揮。因此,要對這一階段的雞適當進行限飼。生產實踐中,蛋雞的限飼一般是從9周齡開始。限飼開始前,可在大群中隨機抽取30~50只雞,單只稱重并編號記錄,每周或每兩周稱重1次,用其平均體重與各品種蛋雞的標準體重進行比較,10周齡以內控制在±10%范圍內,10周齡以后控制±5%范圍內。如果體重超出這個范圍,就應適當進行限飼,通過減少或增加飼料喂量進行。每次增加或減少的飼料量以5克/只·日為宜。育成期結束,統計43~98日齡喂料量,以每只雞采食量4000克,即每1000只雞采食4噸全價配合飼料為宜。
限飼時料槽要充足且分布均勻,不管是強壯的雞還是弱小的雞都能均衡采食,以保證全群整齊發育,體重均勻。限飼期間,遇到接種疫苗、雞群發病或需要轉群,可暫時停止限飼,改為自由采食,以降低雞群應激。
四、預產期
蛋雞99~130日齡,即到了預產期。此期體重的增速隨著日齡的增加而放緩,但為了滿足產蛋的需要,生殖系統發育快速,卵巢重量由14周齡時的4.5克迅速增長到20周齡的33克左右,輸卵管的長度和重量也會在16周齡后出現快速增長,同時骨鈣的沉積能力也在迅速增加。
此階段飼養管理的關鍵點是控制光照,轉群上籠。
1. 控制光照。蛋雞的生殖系統在14~20周齡階段,特別是16周以后對光特別敏感。為保證適時開產,不能過早、過快地增加光照,以防蛋雞早產,影響產蛋高峰維持時間,并會引發雞脫肛、啄肛等惡癖。光照控制的原則是:每天光照16~17小時,不要超過17小時,在開放式雞舍也要做到光照時間不延長(特別是在12周齡以后),光照強度以10勒克斯為宜,并根據季節和雞舍情況對光照方案進行適當調整。
2. 轉群上籠。育成蛋雞一般可在17~18周齡轉群上籠,最遲不應超過22周齡。為降低轉群上籠給雞帶來的體重下降、精神緊張、腹瀉等應激反應,上籠前要對育成雞進行適當整群,對那些精神不振、腹瀉、消化道有炎癥的雞進行隔離治療,剔除或淘汰病、弱雞,對患有寄生蟲病的雞可先行驅蟲再轉群上籠。上籠時選擇冬暖夏涼的天氣,當天少給料,把光線變暗,輕捉輕放,減少驚擾。上籠后1周內的日糧應增加多種維生素,以減少雞群的應激反應。飼料要少給勤添,預產期結束,統計99~130日齡喂料量,以每只雞采食量3000克,即每1000只雞采食3噸全價配合飼料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