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雯雯
[摘要]進入后工業時代,主流的商業文化和娛樂文化使當代電影越發呈現出對于視覺奇觀的過分追求。而當代日本電影與全球電影大環境似乎刻意保持著距離,不過分追求娛樂化和奇觀化,保持民族文化的同時呈現出一種散文詩式的閑適風格。大多數影片關注生活在現實世界中的小人物,利用安靜、恬適的電影語言表現著小人物生活的平淡之美。本文就當代日本電影的電影主題、人物形象和電影語言做出梳理,探索并總結這種散文詩式敘事風格的主要藝術特征。
[關鍵詞]日本電影;當代電影;散文詩;敘事風格
后工業時代的到來標志著消費文化逐漸占據主流,這種消費文化并不是人們對于物質的消費能力的提升,而是對于精神世界的追求造成了人們加大消費精神文化產品,因此電影產業以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蓬勃發展,不斷創造著新的奇跡。也正因如此,如今的電影產業不斷刷新著票房紀錄,電影產量和質量也在逐年提高。不可否認,如今的好萊塢仍然是全球電影產業的霸主,它帶動著全球電影產業的發展。好萊塢電影也與整個電影產業一起正在經歷著一次改變,強調視覺奇觀的大制作電影仍然引領主流,同時人們也越來越傾向于選擇能夠令自己放松的輕喜劇電影。
然而,當代日本電影與全球電影大環境似乎刻意地拉開了距離,不過分追求娛樂化和奇觀化,保持著民族文化的同時,呈現出一種恬淡的散文詩式影像敘事風格,卓然佇立在世界影壇之中。日本電影的孤芳自賞折射著日本電影人對于自身民族文化的熱愛和高度自省,并非與當今的世界電影的影像風格同步才是最好的選擇,保持風格和文化的獨立性才是真正具有競爭力的選擇。因此,我們越發看到日本電影呈現出的小眾意識,強調對于個人情緒和生活意義的表達,逐漸形成一種散文詩式的影像敘事風格。
一、詩意主題:贊頌生活的真實和美好
日本電影的散文詩式影像風格的總結并非空穴來風,日本文化中對于物哀和幽玄美學意識的強調和推崇,也深深地影響了日本電影美學風格的形成。拋開追逐商業利益的流水線式的日本電影不談,大部分日本電影都對自身的電影美學風格有著極高的要求,對于電影自身的美學韻味的營造、獨特的審美趣味的展現,都成為日本電影導演所執著追求的電影審美理想。
當代的日本電影雖然身處紛繁復雜的世界電影環境之中,好萊塢電影不斷裹挾著美國文化變換著各種各樣的審美形態侵蝕著各個國家的電影市場,尤其是進入后工業時代以后,觀眾對于精神世界的物質文化需求日益增強,人們開始希望走進電影院度過的一個半小時能是一次歡樂的體驗,因此觀眾對于電影的選擇更傾向于商業大片和喜劇電影,很少觀眾愿意為藝術電影埋單。但是,日本電影似乎與整個世界電影“脫節”了,縱觀當代的日本電影我們不難發現,日本電影對于自我意識和民族文化的強調甚至有些“過分”。當代的日本電影雖有不免俗迎合主流文化和大眾品位的作品出現,但是很多日本電影都實現了小眾敘事,贊美歲月靜好和生活的真實成為當代日本電影的主旋律。
由此,我們看到了當代日本電影在對于詩意主題進行的集體發力,世界越動蕩、越復雜、越浮躁,觀眾在日本電影中總能尋找到內心的平靜。導演森淳一執導的電影《小森林之冬春篇》和《小森林之夏秋篇》就以實實在在的影像風格和敘事風格展現了日本審美文化中的物哀和幽玄之美,尤其是兩部電影對于當代日本大城市復雜、擁擠、快節奏的現代都市生活的全面否定,對于回歸鄉野、擁抱自然、享受平靜恬適的生活的極力贊美,讓觀眾透過每一個畫面和鏡頭都能深深地感受到詩意生活的真實和美好。平凡的年輕女孩市子逃離了城市,回到日本東北地區的小森村,潛在的表達了回歸田野、回歸傳統生活已經不再是上了年紀的日本人的選擇,新一代的年輕人對于自然、田野和純真的回歸心理更為迫切。片中展現的是女孩市子的日常生活,但大部分是她種田和制作美食的過程,有別于城市中的溫室食物,隨時取自自家田地的綠色食材經過市子的簡單烹調就變成了一道美味,讓人不禁對于這種簡單純粹的生活之美而動容。
由矢口史靖執導的青春熱血電影《哪啊哪啊神去村》也同樣展現了當代日本年輕人對于大都市生活的拋棄和對于返璞歸真的田園生活的回歸。考大學失敗的高中畢業生平野勇氣無意間看到林業培訓課程宣傳單上的美麗女孩,被其深深吸引,稀里糊涂地踏上了前往深山的火車,從此開始了“地獄”般的伐木工人培訓課程。在研修的一年中,平野勇氣經過種種的不適應,幾次想要放棄,但是女孩石景直紀和神秘威嚴的森林給了平野勇氣繼續堅持的勇氣,他最終完成了學業。在神去村實習的過程中,平野勇氣感受到了這個完全不同于東京那座擁擠、嘈雜、快節奏的大城市的小村落,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著簡單純粹的田園牧歌生活。曾經對于沒有手機而產生種種不適應,平野勇氣也逐漸適應了,直到最后完全融入了神去村的生活。待平野勇氣研修結束再次回到生活已久的大都市時,他已經完全不能適應城市的生活,甚至沒有踏進家門就再次搭上了前往神去村的列車。
當代的日本導演越來越多地涉獵同類題材,將現代的大都市生活完全否定,鼓勵人們回歸田野,為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們展現詩意的田野生活之美。此外,不僅回歸田野的生活是日本電影中詩意的、真實的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們勤勞努力的生活同樣是值得贊頌的詩意而真實的生活。如石井裕也和池田克彥執導、小田切讓和尾野真千子主演的影片《小小的事雜鋪》,瀧田洋二郎執導、本木雅弘和廣末涼子主演的影片《入殮師》,阿部雄一執導、伊東四朗和小林星蘭主演的影片《伯父和孫女的愛情物語》等,都歌頌了一個贊美生活的真實和美好的詩意主題。
二、平凡視角:展現平凡人物的小眾生活
當代日本電影傾向于描摹小人物的平凡生活,哪怕這樣的生活有一些小眾和不合群,但這些人物形象和生活內容才是最為真實的。因此,當代日本電影如詩一般的敘事風格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這些電影都具有平凡的敘事視角,無論是對于收入鏡頭之中的平凡小人物,還是小人物瑣碎的日常生活,當代日本電影都表現出無與倫比的包容度。這種包容度并不摻雜過多的個人情感,日本導演能夠抽身于世外,以一種旁觀者的目光深情地注視著他們,與當事人保持著一定的距離感,從而完成對于平凡人生活的觀照。
《伯父和孫女的愛情物語》就是這樣一部還原小人物真實情感的溫情之作。影片以閃回倒敘的方式展現了一段讓人動容的祖孫情。影片從25歲即將步入婚姻殿堂的咲田桃開始,在她即將嫁人、開始另一段人生的時候,她與外公20年共同生活的點點滴滴涌現在眼前。咲田桃是一名孤兒,在五歲的時候就失去了父母,被外公茂吉帶回家中撫養。而習慣了單身生活的外公茂吉卻與五歲的外孫女桃不斷地磨合,一起生活。影片中展現的咲田桃回憶的內容是自己與外公充滿溫情的瑣碎的小細節和小瞬間,滿滿的感動充盈著咲田桃和觀眾的內心,并沒有大風大浪的平凡生活,只是一個年邁的外公與外孫女生活的真實細節就足以感動任何人。而正是這樣的瑣碎和平凡卻并非人們能夠輕易實現的,很多時候越是平凡的生活就越難能可貴。
家庭、親情和個人情感都是平凡小人物最平凡不過的情感內容,日本導演總能將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最微妙的情感牽絆描繪出來,讓觀眾能夠一同體驗這種最細微的感動。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執導,綾瀨遙、長澤雅美、夏帆和廣瀨玲共同主演的影片《海街日記》就是這樣一部細致入微的作品,導演是枝裕和將鏡頭對準這個家庭中的每一個女性,感受她們彼此之間的情感牽絆,感受最細微的情感波動帶給每個人的不同感受,并將這種瑣碎、細微的情感世界展現在觀眾面前。這個家庭中的四名女性曾經擁有破碎的家庭:父親與情人離家出走,母親拋棄了幾個年幼的女兒,年幼的她們被外婆撫養成人。而在父親的葬禮上,香田幸、佳乃、千佳才與同父異母的妹妹玲相見,也正是由于血濃于水的血緣關系和親情使然,大姐幸邀請這個同父異母的妹妹與她們一起生活,四姐妹在同一屋檐下共同生活。而導演是枝裕和真正想要展現的,正是這四名女性在日本古都鐮倉生活的瑣碎的點點滴滴,看似不可調和的情感關系讓四個人的情感牽絆更加緊密,也正因如此,她們之間最真實的情感沖突才是導演所極力描摹的部分。
而勇敢面對生活的一切的小人物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才是當代日本導演熱衷展現的部分,人與人之間的溫情是這個繁忙、嘈雜的社會中最需要被放大的部分。由原田真人執導、役所廣司和樹木希林主演的影片《記我的母親》用118分鐘的時長,記錄了一段母子情。影片所主要表現的是暢銷作家伊上洪作與自己年邁的母親之間的情感牽絆。在伊上洪作寫作事業正在騰飛的時候,一次與年邁父親的探望卻成了訣別,沒能與父親見最后一面是他內心最無法釋懷的遺憾。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伊上家也時聚時散,女兒們漸漸長大,有了各自的想法和生活,曾經強勢的伊上洪作也逐漸老去,而自己的母親更是因為年齡的增大,記憶力逐漸衰退。影片的主要敘事視角放在了正在經歷衰老的伊上洪作與正在失去記憶的年邁的母親的相處,二人瑣碎的日常生活是導演原田真人集中展示的部分,一個正在感受年華老去的壯年男性與已經老得逐漸失去了記憶的母親之間互相攙扶的生活,其中的情感才是最為珍貴的。
三、松散敘事:對于敘事節奏的放慢
當代的日本電影中,不光只有文藝電影,其他類型的劇情片和傳記片等都呈現出一種敘事節奏松散的藝術特征,而這種相對松散的敘事節奏卻產生了奇妙的化學效果,為影片的敘事制造了留白。縱觀近年來的日本電影,長鏡頭等鏡頭語言制造的敘事效果已經不再是文藝片的專利,越來越多的日本電影將其民族文化中的美學思想應用到電影的敘事過程中。
在森淳一執導的電影《小森林之冬春篇》和《小森林之夏秋篇》當中,這種敘事過程中的留白和相對松散的敘事節奏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分為上下部的兩部電影都被分割成幾個平行排列的部分,但是這些部分是根據季節和時間順序排列的,每一個部分都是女孩市子根據正當季的新鮮食材而烹調的一道料理。因此這兩部電影被稱作日本版的《舌尖上的中國》。在女孩市子烹調美食的過程中,往往采用固定鏡頭進行拍攝,單一的環境和敘事空間卻在市子烹飪美食的忙碌過程中顯得并不單調乏味。當影片進行到結尾時,觀眾才會猛然意識到,整部影片只是自己觀看市子制作美食的過程,敘事節奏松松散散,大量的長鏡頭和固定鏡頭卻與故事情節完全契合在一起,讓人絲毫沒有感受到違和感,也正因如此,能夠讓觀眾更投入地感受導演呈現在大銀幕之上的生活細節之美。
因此,適當松散的敘事節奏不僅能夠調節觀眾的觀影情緒,同樣也能讓敘事節奏更加符合故事內容和主題思想,適當的敘事留白是當代日本電影的一個最為主要的藝術特征。
四、結語
對于當代的日本電影,并不能夠用當前主流的文化意識和美學標準進行衡量,日本導演自成一派的電影風格讓日本電影在當今電影市場上獨樹一幟且極具吸引力。在觀眾厭倦了好萊塢電影一刻不得停歇的特技效果時,如散文詩一般的日本電影能夠讓人更集中在影片的敘事主題和內容細節上,能夠讓人將時間傾注在一些常常被人忽略的細節上面,而日本電影中的細節之美正是在這種散文詩式的敘事風格的營造下愈發吸引人。
[參考文獻]
[1] 陳明華.淺析日本電影的本土化敘事策略[J].電影文學,2008(15).
[2] 靳麗芳.2009年日本電影產業的光和影[J].電影藝術,2010(05) .
[3] 丁超,支菲娜.內容產業視野中的日本電影產業發展[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1(01) .
[4] 薛曉潔.解讀日本電影中的灰色青春——關于《關于莉莉周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