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關節骨科主任醫師 魏合偉
你真的能走鵝卵石路嗎?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關節骨科主任醫師 魏合偉

許多公園都會修建鵝卵石路,老人都喜歡在上面走動,以按摩足底。其實,長時間如此不但無法養生,還會損傷關節和引發足底疾病。到底有哪些老人是不適合走鵝卵石路的呢?又有哪些方法可以替代呢?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關節骨科主任醫師魏合偉表示,近年老年人越來越注重養生,公園和小區里的鵝卵石路都成了老人們的熱點保健場所。然而,有幾類人是不適合走鵝卵石路健身的。
一是有嚴重髖、膝關節疾病的人。老人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骨關節退行性病變和骨質疏松,像鵝卵石路這樣不平的路面,會使力量的傳導通過足部時方向發生改變,易造成足部及膝關節的損傷,嚴重者更會影響髖關節的健康。臨床上發現,因為走鵝卵石路而導致膝關節腫脹的老人也不少。所以,髖、膝關節有疾患的人應嚴禁此類鍛煉。
二是足弓過高或過低的人。魏合偉介紹,對于足弓過高或過低的老人,長期走鵝卵石路會造成足底的跖腱膜勞損,引發炎癥。跖腱膜是維持足弓穩定的深筋膜之一,能起到減震的作用。當其發炎時,會進一步引起足底劇烈疼痛。即使是足弓位置正常的人,每次走鵝卵石路也不宜超過15分鐘,否則同樣會損傷足底筋膜。
三是患帕金森病、脊髓型頸椎病或有中風后遺癥的人。患有這幾類疾病的老人,本身就平衡力欠佳,在平地也會走路不穩。如果在鵝卵石路上行走,更容易跌倒受傷。
足底被稱之為人體的第二心臟,分布著許多穴位,是人體臟器的反射區。按摩足底可提高人體抵抗力,有助健康長壽。魏合偉表示,老人經常走鵝卵石路無非是為了刺激足底的穴位,其實只要學會足底按摩,就不需要每天到公園走鵝卵石路。
自我足底按摩的方法很簡單,只需要每天在睡前準備一盤40攝氏度左右的溫水,水深要沒過腳踝處,再加上一勺食鹽就足夠了。
按摩方法:將食鹽倒入溫水中,并攪拌均勻,然后用來泡腳,泡15分鐘后可開始足底按摩。先用右手食指、中指以及無名指的指間關節按摩左腳的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前1/3與后2/3交點上)60次,再用左手按摩右腳的涌泉穴60次。然后,用大拇指按壓每個腳趾的指蹼,共3~5分鐘,注意要將腳放在水里按壓。最后,用干毛巾擦干雙腳,再用大拇指分別按揉兩側的足三里穴(位于髕骨下緣3寸,脛骨前嵴外一橫指處)及三陰交穴(位于內踝尖上直上3寸,脛骨后緣靠近骨邊凹陷處)20次,按摩的力度應先輕后重,以有酸麻脹感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