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玲
摘 要:為驗證液體硅肥在水稻上的增產效果及經濟效益,在常規施肥前提下,通過在水稻分蘗前期、拔節期、抽穗期等需肥臨界期各葉面噴施一次濃度約0.25%的液體硅肥,結果表明,水稻的穗粒總數、穗實粒數、有效穗數等生物學指標有所增加,增產率達6.72%,產量差異達極顯著水平,經濟效益明顯。
關鍵詞:液體硅肥;水稻;增產;增效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16-0051-02
1 供試材料
1.1 供試作物 雙季晚稻“農豐優909”。
1.2 供試肥料 安徽農望液體硅肥,技術指標:Si≥100g/L。
1.3 供試地點 潛山縣源潭鎮永濟村王莊組雷實貴承包田,田塊面積2 334.5m2。
1.4 供試土壤 試驗田土壤為水稻土土類砂泥田土種,pH值5.3、有機質25.9g/kg、全氮1.23g/kg、堿解氮145mg/kg、有效磷11.2mg/kg、速效鉀65mg/kg、有效硅287mg/kg,質地為砂土,地力等級二級。
2 試驗設計及管理
2.1 試驗設計 設3個處理:處理1為常規施肥+葉面噴施液體硅肥;處理2為常規施肥+葉面噴施與處理1等量等次清水;處理3為常規施肥+噴試驗肥期間葉面不噴任何液體。各處理3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各處理小區面積30m2,試驗區四周設保護行,小區間隔離噴施,防止各處理間串噴。
2.2 田間管理 試驗田于2015年6月15日播種,7月21日移栽,手工插秧,移栽密度一致,平均18.45萬穴/hm2。每1hm2基施48%(18-12-18)復合肥525kg,追施尿素225kg、氯化鉀60kg。處理1,于水稻分蘗前期、拔節期、抽穗期各葉面噴施一次,每1hm2每次用供試肥料
3 000mL兌水1 200kg(濃度約0.25%),具體時間為8月11日、8月22日、9月17日。處理2,葉面噴施與處理1等量等次清水,使用時間、次數、用水量的方法與處理1完全相同。處理3,葉面不噴施肥液和清水。各小區用量按1hm2用量折算,分小區稱量對水噴施。試驗期間,按正常要求管理。
3 結果與分析
3.1 不同處理的產量比較 10月28日收獲,各小區分別單收單稱計產,其產量結果及方差分析見表1~表3。表1和表2表明,處理1與處理2相比,平均增產544.5kg/hm2,增幅6.72%。經方差分析,區組間F=3.9805F0.05=6.94,說明各處理產量差異達顯著水平。多重比較結果(表3)表明,水稻葉面噴施液體硅肥3次,與噴清水和空白兩個對照比較,增產都達到了極顯著水平。
3.2 不同處理的經濟效益分析 表4表明,水稻葉面噴施液體硅肥3次與對照噴等量等次清水相比,增產稻谷544.5kg/hm2,稻谷按市價2.5元/kg計算,增收
1 361.25元/hm2。液體硅肥按8元/kg計算,噴施3次,共用肥9 000mL/hm2,成本72元/hm2,投入產出比為1∶18.9,增加純收益1 289.25元/hm2,增效明顯。
3.3 不同處理的生物學性狀比較 表5表明,水稻葉面噴施液體硅肥3次與處理2和對照比較,穗粒總數、穗實粒數、有效穗等指標有所增加。
4 結論
(1)水稻葉面噴施液體硅肥有較明顯的增產效果。與清水對照處理比較,增產稻谷544.5kg/hm2,增產率6.72%。經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產量差異達極顯著水平。
(2)水稻上噴施安徽農望液體硅肥,經濟效益較明顯,與清水對照處理比較,增純收益1 289.25元/hm2,投入產出比為1∶18.9,經濟效益較明顯。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