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書梅
摘 要:通過對天長地區超級雜交中秈稻品種徽兩優996機插連續3a的技術攻關研究,總結出育秧、機插、水肥管理、病蟲草害綠色防控等關鍵技術,以供參考。
關鍵詞:超級雜交中秈稻徽兩優996;育秧;機械栽插;高產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16-0121-02
2012年以來,安徽省年均推廣超級稻87萬hm2左右,并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超級稻種植面積占全省水稻總面積1/3以上,超級稻示范推廣促進了我省水稻均衡增產。天長市位于安徽省最東部,江淮之間,溫光水資源分明,氣候適宜,是全國首批商品糧、商品油基地和安徽省糧食優勢主產區之一,超級雜交中秈稻的種植在全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天長地區引進種植超級雜交中秈稻品種后,良種與良法配套不夠完善,機插高產田塊1hm2也僅達9 000kg,未能充分挖掘超級稻單產潛力。目前,對于機插稻有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顯著進展[1],通過多年的技術研究,總結出一套適合天長地區的超級雜交中秈稻高產栽培技術。
1 育秧
1.1 品種選擇與準備
1.1.1 品種選擇 小麥茬水稻選擇生育期145d左右的適宜江淮地區種植并通過審定的超級雜交中秈稻品種,種子要求籽粒飽滿,出芽率高。
1.1.2 種子處理(1)種子清選。采用風選、水選等方式,清除種子中的癟粒和雜物。(2)曬種。浸泡種子之前在陽光下曬種1~2d,以提高種子發芽勢,促進種子出芽整齊。(3)藥劑拌種。將經過精選曬過的種子用殺菌殺蟲種衣劑拌種包衣處理,待晾干后直接播種。
1.2 秧田選擇與準備
1.2.1 秧田選擇 育秧田應選擇土壤疏松肥沃的田塊,要求排灌方便,并且要在機插大田附近,減少機械插秧時搬運秧苗所耗費的時間和勞動力。
1.2.2 秧田耕整 冬前機械翻耕或旋耕凍垡,播種前10~20d機械進行旋耕第二遍,碎土滅草。晾曬2~3d后做畦寬1.5m,畦面之間開溝深20cm、寬40~50cm,秧田四周開溝深20cm、寬30cm,溝系相通方便排灌。
1.2.3 苗床水整平 育秧田灌淺水進行水整平,拍打畦面使其平整、沉實,防止苗床高低不平影響后期灌水、出苗、管理。
1.3 播種
1.3.1 整齊擺盤,刮平底土 將秧盤拉線擺放整齊,每個畦面對接平鋪兩行秧盤,盤與盤之間對接整齊、不留空隙,軟盤底部要與畦面充分貼合。秧盤擺放完畢,均勻撒底土,并要刮平。
1.3.2 均勻播種 采用流水線或人工播種,力求均勻,特別是秧盤邊緣,防止漏播或疊谷,每盤播種75g,270~300盤/hm2,淺土蓋籽,以不露籽為宜。
1.4 秧田管理
1.4.1 精確管水 播種后灌淺水,水面漫過土壤畦面即可(切不可大水漫灌過秧盤),讓水分慢慢滲透到秧盤土壤中,待秧盤濕潤后,將水排出,蓋無紡布。待出苗后可灌跑馬水保持秧田濕潤,雨天要注意排水,移栽前7~10d要逐漸減少灌水,采用旱育管理,以干促盤根,移栽前1d澆“起身水”。
1.4.2 病蟲防治 出苗后根據田間情況防治稻飛虱、螟蟲、稻瘟病、立枯病、細菌性條斑病等病蟲害,在移栽前2~3d要噴施一次“送嫁藥”。
1.4.3 合理施肥 一般情況下秧盤育秧無需撒施肥料,若秧苗明顯發黃可用尿素配置1%溶液噴施。在移栽前配合“送嫁藥”噴施葉面肥,增強植株抗性。
2 機械栽插
2.1 大田準備 水稻大田耕整水平與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機插秧質量[2]。因此要精耕細耙,提高耕整質量,使大田肥足田平,上爛下實,田面干凈[3]。小麥茬秸稈粉碎還田后基肥要增施氮肥,用大型旋耕機旋耕一遍,然后灌水,均勻撒施化學除草劑和秸稈腐熟劑,再用機械水整平。沉降3~4d后移栽。
2.2 適宜秧齡 塑盤育秧秧齡在20~22d便可移栽。小心卷起秧盤內秧塊,整齊碼放,不可積壓過多,做到隨起、隨運、隨插,并注意遮陽防高溫日曬。
2.3 合理栽插 田間薄水機插,機插超級雜交秈稻規格16cm×30cm,19.5~22.5萬穴/hm2,基本苗45萬~60萬。
3 田間管理
3.1 水漿管理
3.1.1 前期 田間薄水進行機械插秧,保持田間濕潤,5~7d后灌淺水(不可漫過秧心)撒施分蘗肥和除草劑,5~7d后排水,保濕田間薄水-濕潤促進分蘗。
3.1.2 中期 當分蘗數達到標準的80%時,開始曬田,若苗旺應重曬。拔節孕穗初期田間灌淺水,田間水自然落干后再灌淺水,如此反復。
3.1.3 后期 抽穗揚花期要灌深水直至灌漿期,逐漸回淺水,灌漿后保持田間干干濕濕、干濕交替,收割前7d斷水。
3.2 合理施肥 超級稻基肥氮、磷、鉀大量元素和硅、鋅等中量元素配合撒施,根據目標產量和土壤地力情況精確定量施肥,1hm2施肥總量氮肥195~240kg、磷肥75~120kg、鉀肥90~150kg。小麥秸稈全量還田后要增施氮肥,因此要施足基肥、減少分蘗肥、增施穗粒肥。氮肥的50%~55%、全部的磷肥、60%的鉀肥和全部的硅鋅肥作為基肥,氮肥的10%~15%作為分蘗肥,30%~40%作為穗粒肥。
3.3 病蟲害化學防治 超級雜交中秈稻種植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綠色植?!钡睦砟頪4],選擇綜合抗病好的品種,根據苗情監控預報,綜合運用化學、物理、生物等防治辦法進行防治。天長地區超級雜交中秈稻應重點防治稻飛虱、大螟、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紋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病蟲害,按照產品說明書合理、安全用藥。
4 收獲
水稻黃熟末期用聯合收割機進行收割,及時晾曬至水分13.5%后出售或儲藏。
參考文獻
[1]朱德峰,陳惠哲,徐一成.我國水稻機械種植的發展前景與對策[J].農業技術裝備,2007(1):14-15.
[2]安徽省質量技術監督局.DB34/T588-2006,安徽省地方標準-沿淮機插水稻優質高產生產技術[S/OL],(2006-04-20)http://www.docin.com/p-62298245.html.
[3]吳文革,楊劍波,張健美,等.長江中下游雜交中秈水稻機插平衡栽培技術規程[J].安徽農業科學,2014,42(04):1018-1021.
[4]安徽省農業機械技術推廣總站,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安徽農業大學,等.DB34/T1344-2011沿淮單季稻優質高產病蟲草害防治技術規程[S/OL].(2011-04-07)http://www.docin.com/p-360612164.html. (責編:吳祚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