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明
(海寧技師學院,浙江嘉興314400)
論書法形式和內容融合統一的必要性
施政明
(海寧技師學院,浙江嘉興314400)
書法是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發展五千年來最具有經典標志的民族符號。縱觀這五千年來,書法一直以來只注重表現形式,書寫內容僅僅作為書寫的載體和對象而已,書法形式和內容一直是兩條不相交的平行線。從古至今,還沒有人提出并倡導書法形式和內容融合統一。筆者經過二十多年的研究和實踐,認為當代中國書法形式與內容融合統一越來越顯得必要。
書法形式;內容;融合統一
中國歷代書法名人燦若星河,代表人物有顏真卿、王羲之、黃庭堅、歐陽詢、米芾、祝允明、趙孟頫、王鐸、柳公權、蘇軾、于博、虞世南、禇遂良等。綜觀歷代書法大家,他們都是形成了一種有特色且被人們推崇的書法風格,如顏真卿有風格輕盈秀麗,以瘦硬取勝的特色,并且加大了腕力的運用,突出一個“筋”字,這樣顏字就有了“力透紙背”的效果,表現出了書法藝術中的“力量”。顏真卿又吸收了篆、隸中鋒用筆和藏鋒逆入的特點,將此特點化入楷書。而且他的書法作品之中也有“折叉股’、“屋漏痕”、“印印泥”、“錐畫沙”等風格的體現,寫出了獨具特色的“蠶頭燕尾”的顏楷,豐腴勁健,端莊雄偉,“合篆籀之義理,得分隸之謹嚴,放而不流,拘而不拙,善之至也。”另外顏楷有橫輕豎重,主次有別的用筆特點,使顏字具有一種人為的浮雕藝術效果。
每個書法大家都有屬于自己的書法風格,但他們并沒有根據自己的書風來選擇書寫的內容,更沒有哪一位書法大家旗幟鮮明地提出形式與內容融合統一,這也導致了書法創作者用厚重粗獷的筆墨寫鳥語花香的詩賦,用飄逸活潑的書風寫嚴謹莊重的詞文等等書法形式與主題內容相矛盾、相背離亂象的橫行與泛濫。更糟糕的是書法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還是沒有人站出來制止這一亂象。
在中國書法的發展中,人們把社會實踐活動中的審美情感融入到文字的筆畫中,從而脫胎出帶有形象、思想和情感的書體:顏體莊重大方、歐體俊俏秀氣、趙體端莊秀麗、隸體字端莊秀麗、魏體蒼勁豪放。各種書法風格也逐漸形成,比如豪爽、遒勁、典雅、飄逸、雄渾、古樸、曠達、恬淡、含蓄、自然、清遠、恬靜等。人們還對楷書、行書、草書以站、行、走形容。而且,書法大家們都很注重筆畫中的形象性,比如后漢大書家蔡邕說:“凡欲結構字體,皆須像其一物,若鳥之形,若蟲食禾……”元代趙子昂寫“子”字時,先習畫鳥飛之形,使“子”字有這鳥飛形象的暗示。孫過庭《書譜》有“鸞舞蛇驚之態”之說王羲之在《題衛夫人〈筆陣圖〉后》形容“每作一橫畫,如列陣之排云;每作一戈,如百鈞之弩發;每作一點,如高峰之墜石”等等。他們都窺視到了書法藝術與天地山川、衣冠人物、飛鳥禽獸聯系起來,使文字筆畫顯得生動形象,出神入化。書法通過形象、思想和情感的表現,成為很有意義、很有特色的藝術。這就是說,書體、書風的形成,書法形象、思想和情感的表現都為書法形式與內容融合統一創造了條件。
再一方面,隨著當前我國文化教育的迅猛發展,大眾文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書法審美能力有了快速的提升,書法形式與主題內容相矛盾、相背離越來越顯得突兀。如果我們走進任何一個書法展覽,我們總能看到這樣的書法作品掛在展廳:用莊重的顏體書寫《江南好》、《春曉》等之類描寫清新秀麗的詩文,用俊俏秀氣的歐體書寫《燕歌行》、《從軍》等之類抒寫浴血奮戰的邊塞詩文,用顛狂的草書書寫莊重嚴肅的內容等。這一形式與主題內容相矛盾、相背離已嚴重阻礙了書法發展,已經到了不破不立的時候了。
另外,文學、繪畫、舞蹈等都是形式和內容相結合的藝術,它們為書法提供了最直接的借鑒作用。各類文學作品都有它的形式與內容,文學作品的形式與內容是辯證統一的關系,內容決定形式,形式對內容有反作用。在文學創作中,單純的追求形式或內容,而忽視另一方的做法,都是違反文學發展規律的。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總是在相當程度上達到了形式與內容的統一。繪畫創作藝術中的形式,都是以繪畫創作表現思想情感為最終目的。一味追求一種視覺要素的構成,偏離內容的需要,就違背了藝術家形式與內容統一的立足點。舞蹈中每個形象和動作都包含著表達的含義,都表達出一定內容和情緒。舞蹈不僅是表現什么樣的故事和情節,更是從這些形象和情節中表達情感思想和內容意義,形式與內容完美統一。唯獨書法一直以來僅僅是表現形式,把內容只是作為書寫的對象,形式與內容的缺少融合統一。筆者認為作為藝術而言,都具有形象把握與理性把握的統一、情感體驗與邏輯認知的統一、審美活動與意識形態的統一等基本特征,沒有特殊性,書法作為藝術當然不例外。書法形式與內容缺少融合統一是書法發展緩慢、落后的表現,因為書法最終和其它藝術一樣一定成為形式和內容的融合統一的藝術。形式和內容融合統一將是中國三千年書法的總結和提升,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書法要發展,要進步,需要我們解放思想、改變觀念、與時俱進,需要我們求是創新。縱觀中國書法的發展歷程,形式和內容融合統一是中國書法發展的必由之路,是符合中國書法自身的發展規律。它的到來必將給中國書法帶來前所未有的輝煌!
J292.1
A
1005-5312(2016)02-003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