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萍 廖莎
(新余學院,江西新余338000)
從傳統到現代的中國室內設計思維
蘭萍廖莎
(新余學院,江西新余338000)
中式傳統室內設計風格從傳統走向現代,不斷經歷演變與創新。人們對室內環境的要求與我們現代人的設計思維由于時代不同,其設計思維就有不同之處。本文主要分析其富有深刻的思想內涵與精神意蘊的,以及將現代中式設計思維加以整理,重點闡述現代新中式設計思維,試圖帶給現代的室內設計者一些反思和啟示。
傳統;現代;室內設計思維;現代新中式
中國室內設計的發展歷經了一個由萌芽到興而衰的過程。從原始社會原生態的室內風格,到夏商周時期的古生態風格,發展到了以后典型的中國風。根據朝代更迭,室內風格的演變又呈現出不同的方式,要么表現為風格的斷代與重造,如宋到元、元到明、明到清的時期;要么表現為風格的延續與改造,如周到春秋、春秋到秦、五代到宋的時期。明、清是室內技藝發展到巔峰的時期,在清朝覆滅以后,卻突然在外力的影響一下消亡了,在建國初期室內設計產生了斷層,直至改革開放給室內設計帶來新的機遇。但是國門乍開,國民對西方先進科技及其向往,對本土文化缺乏信心。然后20世紀國家逐步發展,民族意識逐漸成熟的新一代設計隊伍和消費市場成了孕育經濟文化復興的土壤,這時中國傳統文化為根基的“地域文化復興”,悄然興起,設計師在傳統與現代間思索。
建立在“天人合一”思想體系上的傳統世界決定了東方人崇尚“和諧”、“謙遜”的意念。傳統室內設計有著明顯的倫理性,受儒、道、佛三家的深刻影響具有傳統的文人文化特征。
1.倫理性。封建制度在建筑上主要體現為其倫理性,它對建筑的一系列的規范和制約。“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形成了一條“以血脈為紐帶,以等級分配為核心,以倫理道德為本位”的思想體系為核心的傳統空間秩序。例如:典型合院中,以堂為中心,前堂后室格局,這種格局在現代也不復存在,現代家庭的生活模式看客廳(功能類似“堂”),還是家庭中心空間。
2.儒、道、佛思想的影響。在中國文化發展史上,儒、道、佛三教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三大組成部分,各以其不同的文化特征影響著中國文化,同時又對中國室內產生積極深遠的影響。儒家崇尚“仁義”和“禮樂”等孔子思想,提倡不偏不倚的中庸思想,反映在室內的整體布局上要求和諧。道家崇尚自然之美,老子以“道”是宇宙本原而生成萬物,也是萬物存在的根據,指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佛家美學的興起,將審美與藝術中主體的內心體驗、直覺感情等的作用,提到極高的地位,使之得以深化。佛學思想對中國室內設計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3.理性品格。傳統空間藝術在農業文明的發展產生了一種獨具特色的理性品格,由于農業文明的經驗積累。古人十分重視天時地利對人類發展的重要性。建立了尊重自然的“環境意識”。最終,形成了“天人合一”的環境整合觀念,其表現為順應自然,善用自然,合體合宜。其實,傳統的建筑方式也就是一種就地取材,自材改用,因物施巧的產物。
站在當代室內設計的角度重新審視傳統,“借古喻今”或者“古為今用”的意義就不只是回顧與傳承那么簡單,借鑒與創新才是轉化和擴展設計思維的良好途徑。
1.仿古與復古設計。仿古設計的范圍應主要為古玩的鑒賞。仿古設計在中國傳統設計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仿古絕非照搬照抄。復古在《辭海》中有恢復舊制的含義,泛指恢復舊的制度,風尚等。復古設計和仿古設計中的確不乏從“借鑒”到“創新”的過程。
2.中國風。“中國風”的含義有兩方面,一是指18世紀歐洲出現的一種裝飾風格潮流,以復雜的圖案為特征,二是指用這種風格裝飾的物品,或采用這種風格的實例。“中國風”的另一所知通常為“中國風格”主要指當代設計中得經濟元素表現,而這些元素一般直接采用未經加工轉化的具有象征性的傳統符號。從這個層面看,“中國風”又意同“復古設計”,同樣沒有走出依附傳統的誤區。
3.現代新中式。新中式風格誕生于中國傳統文化復興的新時期,伴隨著國力增強,民族意識逐漸復蘇,人們開始從紛亂的“摹仿”和“拷貝”中整理出頭緒。新中國風格并非完全意義上的復古明清,或者照搬古典,而是將古典語言以現代手法詮釋,注入中國文化的意境。它既彌補了傳統古老的中式風格對現代人生活方式的不適應和現代風格的冰冷不足,同時又能滿足現代人對傳統精神文化的追求。
現代新中式是一個極具包容性特點的室內設計理念和風格。淡化了中國傳統建筑里年代、地域、禮制等因素,放下了“復興民族傳統”的包袱。“現代新中式”的包容性首先體現在其命題既有明確的指向性,又使設計師可以截取更廣泛的詞句用現代的言語來重構。其次現代新中式并非單一地描摹,因某一地域的傳統民居,而是因時因地從眾多經典傳統民居建筑群或單位中西區要是加以重構。
縱觀中國現代室內設計風格的發展與變遷,民族性與時代性的追求與探索始終構成了貫穿的主線。對當代大多數設計師來說:傳統設計思維始終是“猶抱琵琶半遮面”具體表現為室內設計“中”與“新”之間找到合理的轉化點,且大多數徒勞于脫離文化功能的符號堆疊。概括來了“中”的影像,卻賦予“新”的意象,應具有正確的表意。
[1]張綺曼.室內設計的風格樣式與流派[M].北京:建筑工業出版社,2000.
[2]景楠,方海.當代家具設計思想梳理[J].美術與設計,2012(01).
TU238.2
A
1005-5312(2016)02-007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