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福東
(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貴州凱里556000)
服裝設計教育不同階段的傳承與銜接
楊福東
(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貴州凱里556000)
服裝設計教育有著綜合性、社會性的一面,它是與社會、企業、市場和人們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應用性學科。本文對服裝設計教育不同階段的傳承與銜接進行分析,為高校服裝設計專業培養合格的人才提供一定的思路。
服裝設計教育;不同階段;傳承
服裝設計教育專業旨在培養掌握服裝設計與工藝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與方法,具有能將科學思維方法和實際動手能力相結合,具備服裝藝術設計創新思維,熟練掌握服裝造型與結構設計原理以及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能,能熟練完成服裝款式及工藝制作,具有教書育人良好素質,從事中、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服裝設計與工藝課程的專業師資和從事服裝設計與工藝制作的高級應用型人才。我國的服裝設計教育起步很晚,從改革開放到現在只有短短幾十年的時間。在市場經濟背景下的服裝設計,涌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服裝設計師,他們開拓性、創造性的工作,為我國的服裝設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中國現代服裝設計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才剛剛起步,但是由于當時的社會環境,讓本土文化割斷很久,這樣的起步導致原創精神匱乏。解放后,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影響,全國上下形成了以軍裝、中山裝、工裝等服裝為主要流行的服飾,這樣的服裝在我國盛行了三十多年。中國服飾在那個年代中就是不管男女老少,一律以穿藍色和灰色的斜紋粗棉布長袖上衣和褲子,里面縫棉花,傳上去讓人看著十分臃腫。這樣的服裝在我國流行了幾十年,在文化大革命時代,男女一律穿制服,不化妝,剪短發,在外貌上沒有什么兩樣。
改革開放初期,隨著港臺歌星逐漸到內地演出,他們的服裝成為女性追求的時尚。但是個性化的東西很少,盲目性很大,完全是一種拙劣的模仿。這個時候的服裝是根據消費者的愛好以設計師名譽推出的。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我國近半個多設計和發達國家的外交問題,導致我國的服裝出現從完全西化到后來的不中不洋的初級化特點。在我國的很長一段時間,服裝的仿制成為一種社會現象。只要有一種服裝上市,很快就有成千上萬的仿品出現。某種服裝的銷量好,被復制的數量和頻率非常高,穿同樣衣服的人也就越來越多,很多企業將服裝買回去,將款式和比例做好記錄,按照原版來進行全部模仿。企業中的設計師沒有什么作用,服裝設計教育在當時也是非常冷門的專業。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的服裝設計行業就像一顆毒瘤,到處蔓延。到了2002年,我國的服裝隨著APPC會議在傷害舉行,采用鑲、嵌、盤、滾等各種工藝手法的唐裝開始在中國流行。唐裝的圖案紋飾飽滿、裝飾性強,蘊含巨大的設計空間。但是不少設計師急功近利,希望在短時間內占領市場,僅僅在服裝的花色、圖案上下功夫,對面料、款式、花色等的搭配創新上很少涉及。這給唐裝的豐富文化底蘊帶來了強大的沖擊,唐裝便向曇花一現,很快就銷聲匿跡了。這樣的服裝設計不僅不能體現出時尚與個性的特點,更不能滿足品牌在經濟社會中實施市場推廣和文化戰略的優勢?,F在,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中國和世界的高度融合,中國服裝呈現出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良好態勢,給中國服裝設計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契機。
我國是一個擁有著優秀的歷史文化的國家,五千年的文化歷史被譽為“衣冠王國”。我國歷史服裝在歷史長河中是一顆顆璀璨的明珠。如秦漢的簡約大氣,唐的浪漫飄逸、宋的淡雅恬靜等。我國的服裝設計教育也從古至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封建社會,是以家族相傳的方式進行服裝設計教育。解放之后,我國的服裝設計教育經歷了以下幾個過程。
1.改革開放前的服裝設計教育。我國最早的服裝設計教育專業開設在1959年的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染織系,這是我國服裝設計教育的第一步。在經歷了十年文化大革命之后,1977年中央工藝美術教育在1980年面向全國招手了第一批服裝設計本科班,拉開了我國高等院校服裝設計教育的序幕。隨后,在我國的其他很多高校陸續建立了服裝院系。但是由于我國當時社會閉塞,服裝設計教育還屬于新的教育專業,大專院校沒有多少經驗,各校之間缺少溝通和交流,形成了學校各自為陣的現象。
2.改革開放之后的服裝設計教育。改革開放之后,我國和國外的交流逐漸增多,我國的服裝設計受到國內外環境的影響,逐漸規范。但是在改革開放初期的服裝設計教育仍然以繪畫課程為主,從美術的角度去表現服裝。學生的作品往往是藝術品,很難成為商品。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國內服裝的數量和質量有了很大的變化,服裝廠家也從單一的模仿到創立品牌過度。服裝設計藝術和市場的聯系逐漸緊密。以吳海燕、沈黎明等為代表的頂尖設計師給高校服裝教育極大的鼓勵。為了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服裝設計師,各高校開始對課程設置、師資力量進行了新的構建。服裝設計教育成為蓬勃發展的專業得到了社會的認可。
現在,我國的服裝設計教育盡管還有很多的不足,但是教育發展的角度來看,我國已經打破了傳統體制下的教育模式,建立起新型的服裝學體系。另外,我國面向企業,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為企業發展培養出更多的設計、技術及銷售等技能于一身的實用性人才。
[1]李大力.試述服裝設計教學中創造性思維的培養[J].職業,2012(29).
[2]馮莉.服裝設計教學中設計與工藝結合的教學模式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4(08).
[3]彭華.服裝設計教學中對學生拓展遷移思維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0(13).
G642;TS941.2-4
A
1005-5312(2016)02-007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