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珠
(雙鴨山市傳統藝術研究中心,黑龍江雙鴨山155100)
淺談舞臺服裝設計
劉寶珠
(雙鴨山市傳統藝術研究中心,黑龍江雙鴨山155100)
服裝,泛指供人類穿著,以起保健和裝飾作用的物品,多指衣、褲、裙等,也包括鞋、帽等。世界上各民族各地區的服裝,都有各自的傳統和習俗,差異很大,例如中國的旗袍、長袍、馬褂、中山裝,日本的和服,阿拉伯的長袍,歐美的西服等等。中國古代服裝更有嚴格的分類,如朝服、便服、祭服、喪服等,穿著時還有嚴格的“服制”。
舞臺;服裝;設計
現代服裝復雜多樣,各有不同的風格和性能要求,按效用分,有生活服裝、運動服裝、工作服裝、軍用服裝、戲劇服裝等。還可按人們的年齡分為童裝、青年裝、老年裝等,按性別分為男裝、女裝,按季節分為春裝、夏裝、秋裝、冬裝。按織物分為綿布裝、絲綢裝、化纖裝等。
戲劇服裝是服裝的戲劇化與藝術化。它與布景、道具、化妝、燈光、音響效果等,共同組成舞臺美術。
戲劇服裝設計,既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具體而言,戲劇服裝設計,應注意以下幾大問題。
服裝被稱作是“演員的第二皮膚”。它對于塑造劇中的人物形象,特別是塑造人物的外部形象,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俗話說:“穿靴戴帽,各有所好。”戲劇服裝不僅可以體現劇中人物的年齡、性別、職業、等特點,而且可以體現劇中人物的志趣、愛好、志向、氣質、風度、習慣等。
在我國傳統戲曲中,服裝稱作“行頭”,蟒、靠、褶子、帔、靴、帽等等。其中有許多服裝,成為人物身份的象征。例如蟒,皇帝穿黃色團龍蟒,包拯穿黑色獨龍蟒。又如褶子,女褶子又叫“青衣”,后來成為行當的名稱。再如帶補丁的“富貴衣”,為乞丐等貧窮男性所穿,一般表示暫時窮困,將來仍富貴顯達。
我國話劇、歌劇、舞劇等的服裝設計。在充分吸收傳統戲曲服裝優長的基礎上,又大膽創新,從生活出發,創造出嶄新的戲劇服裝體系。其主旨是為塑造人物性格,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例如話劇《茶館》中男主人公王利發的服裝,就是典型的北京茶館老板的服裝,舊式長袍,顯得干凈利落,表現出這個人物樸素、老成、謹小慎微的個性特征。又如京劇《紅燈記》男主人公李玉和的服裝,一身舊式鐵路工人的工作服,既符合人物的身份,又顯得落落大方、威嚴挺拔,從中也透出人物的思想品格和英雄氣概。再如歌劇《江姐》中江姐的服裝,淡藍色的旗袍配以鮮紅耀眼的紅圍巾,如同寒梅迎風怒放,也表現出江姐的高貴品質和思想境界。
總之,戲劇服裝設計時時刻刻以塑造人物形象為目的,這一設計原則是必須明確堅持的。
戲劇服裝設計,還必須為營造舞臺典型環境服務。舞臺環境包括戲劇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場合等等。時間又包括早、午、晚,春、夏、秋、冬;地點包括鄉村、城市、機關、學校,國內、國外,室內、室外等等;場合包括朋友聚會、家人傾談、情人相見、仇人相逢等等。在這些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場合下,不同人物的服裝也會各不相同。例如話劇《蔡文姬》,發生在古代中國北方的匈奴王和曹操的大帳內,所以人物的服裝便具有當時當地的特點,女主人公蔡文姬的服裝,便充分顯示出與舞臺環境相一致的特點。又如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中女主人公吳清華的服裝,在參軍前于南霸天府為奴,穿的是女奴的服裝;參軍之后,則穿上了娘子軍的軍裝,不同場合服裝的不同,顯示出她由奴隸到軍人的變化。又如2009年央視春節晚會小品《不差錢》中小沈陽的服裝,下身的“蘇格蘭男裙”,就與舞臺上“蘇格蘭餐廳”的典型環境相匹配,很好地營造出典型環境的特點。
戲劇服裝除了塑造人物形象、營造典型環境外,還為渲染舞臺氣氛所必不可缺,許多戲劇服裝,都具有這種藝術活力與藝術張力。例如女子群舞《小溪·江河·大?!分?4位舞者身著白色輕紗服裝,渲染出強烈濃厚的“水的世界”的舞臺氣氛。又如我們排的大型現代龍江劇《農民的兒子》中的服裝設計,也渲染出現代生活的舞臺氣氛,如此等等,不勝枚舉。
總之,戲劇服裝設計要時刻把握好營造典型環境服裝這一宗旨,做到“景在服中,以服顯境”。
I313.074
A
1005-5312(2016)02-007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