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利紅
(陜西愛樂樂團,陜西西安710000)
普契尼與威爾第詠嘆調中的女高音演唱區別分析
賈利紅
(陜西愛樂樂團,陜西西安710000)
本文主要針對普契尼與威爾第歌劇作品在女高音詠嘆調的演唱,從嗓音條件、演唱處理以及情感表達等方面,分析了其存在著差異性,希望能夠為歌劇演唱提供一些參考。
普契尼;威爾第;女高音詠嘆調;演唱區別
威爾第是十九世紀下半葉意大利的一位歌劇作曲家,在歌劇創作中注重人性以及情感的表達,以現實主義與愛國主義為主題,將意大利的歌劇藝術推行了巔峰,代表作包括《茶花女》、《奧賽羅》等。普契尼則存在于十九世紀末期,在繼承威爾第傳統的同時,結合自身的風格進行了創新,其代表作包括《蝴蝶夫人》、《圖蘭多特》等。前者是浪漫主義歌劇的杰出代表,后者則兼顧了浪漫主義與真實主義,對其歌劇的演唱進行對比,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威爾第的作品注重人性以及情感的表達,強調的是浪漫主義,往往能夠使人感受到一種澎湃的激情和強大的戲劇張力。其作品中的女高音詠嘆調與其他同類作品相比,在演唱上用聲更重,因此也更加吃力,對于演唱者的嗓音條件以及戲劇表現力有著嚴苛的要求,如果聲音單薄,想要完成威爾第作品女高音的演唱是非常困難的。與之相比,普契尼作品中的女高音詠嘆調在普及程度上更加廣泛,一般篇幅較短且難度適中,旋律細膩婉轉,動人心魄,因此在演唱時,不需要過重的用聲,對于氣息量的要求也不高,不過必須確保聲音具有彈性,富含情感①。
在演唱過程中,應該根據作品藝術風格以及情感表達方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演唱方法,通過合理的用聲,對作品進行良好的演繹。這里以《安寧,安寧》和《為藝術,為愛情》兩個曲目為例,對威爾第與普契尼女高音詠嘆調作品在演唱處理方面的區別進行對比分析。
兩首作品所描述的場景和表達的情感類似,都是表達主人公心情悲痛情境下向神的祈求和訴說,方便進行對比。威爾第的《安寧,安寧》選自其歌劇作品《命運的力量》,是一首典型的、富有戲劇性的女高音詠嘆調,女主人公向往和憧憬美好的愛情,但是卻在命運力量的影響下,與愛人分別,甚至還被當做了殺父仇人,在孤苦無依、極度痛苦時,主人公向上帝祈求和平。因此,在演唱時,需要充分表現出其內心的痛苦,同時應該將祈求的情緒貫穿始終。《為藝術,為愛情》選自普契尼的《托斯卡》,惡警在女主人公面前拷打其戀人,希望逼其順從自己,這首詠嘆調的演唱,表達出了主人公在威逼下內心的痛苦,也表達出了其對于愛情和藝術的渴望。
與威爾第的作品相比,普契尼的女高音詠嘆調一般在中低音區起句,以中弱或者弱的力度出現。在演唱時,不應該片面追求音量,而應該通過合理的氣息控制,保證聲音的均勻柔美,富含深情,并隨著主人公情緒的變化實現由平靜向激烈的轉變,從而形成一種鮮明的對比。對兩者的演唱處理進行分析,威爾第更加注重情感力度的對比,以音程的跨度變化以及聲音的強弱變化對情感進行表現,演唱篇幅大,共鳴空間寬闊;普契尼則注重抒情,以較短的篇幅和流線型的樂句來表達情感,雖然難度相對較小,但是音符節奏的細膩變化以及聲音控制的各種要求同樣需要演唱者的斟酌與把握②。
在威爾第的作品中,旋律簡練,感情淳樸,利用各種各樣的手法進行渲染和鋪墊,逐漸將戲劇的情感推向高潮,并將情感有效的表達出來。因此,在其歌劇中的塑造的人物形象具有生動、鮮明、熱情的特點,具有強烈的戲劇效果。詠嘆調采用起伏劇烈的旋律,結合硬起音和短時值音符,有著良好的情感表達效果。因此,在演唱時,應該充滿激情,結合夸張的肢體語言,對情感進行表達。與之相比,普契尼的歌劇則更加注重抒情,通過有節制的、含蓄的方式,使得情感逐步爆發,從開始到情感的爆發有一個醞釀的過程。在詠嘆調的寫法上,采用級進旋律,很少出現力度的突然變化以及棱角分明的節奏。在演唱時,情感的表達應該含蓄、內斂,注重分寸,關注其細微變化,不能使用過分夸張的肢體語言。例如,在威爾第歌劇作品《親愛的名字》中,表達出了純情少女對于愛情的美好向往,演唱者應該采用富有激情的聲音,表達真摯而熱烈的情感,體現出女主人公的善良純潔的性格特征。在普契尼歌劇作品《晴朗的一天》中,表達出了主人公盼望丈夫歸來,重溫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有著非常細致的心理刻畫,與較長的時值體現出主人公內心的渴望,隨后又通過委婉的旋律,表現出了主人公含蓄內斂的性格,在演唱時,應該避免太過強烈的情感表達,采用柔和細膩的音色③。
總而言之,作為意大利歌劇創作的代表,威爾第與普契尼在歌劇的發展上都做出了非常卓越的貢獻,其在女高音詠嘆調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因此備受關注。本文結合歌劇實例,對兩者在女高音詠嘆調演唱中的區別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為歌劇的演唱提供一些指導和參考。
注釋:
①李秀華.威爾第與普契尼女高音詠嘆調的演唱差異[J].音樂探索,2008(02):79-81.
②郭瑾.威爾第和普契尼歌劇中女高音詠嘆調藝術風格與演唱特色之比較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5.
③王慧.威爾第與普契尼女高音詠嘆調演唱特色之比較[J].大眾文藝(學術版),2009(13):69-71.
J616
A
1005-5312(2016)02-01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