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薇
(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內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滿族剪紙藝術
——掛箋調查
田薇
(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內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造就了人類豐富多樣的生存形式,構成了人類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故在現代化進程中,保護與傳承少數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就顯得相當重要,因為它是支撐現代化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石。剪紙在我國人民的民俗生活中是最普遍、最活躍的一種藝術形式。在中國廣裹的土地上,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只要人們生活在哪里,哪里就會有它的身影。它有著一個民族的社會風俗和濃厚的生活氣息,反映勞動人民樸素健康的思想感情和美好理想。滿族剪紙是依附于滿族民間特定的文化背景與生活環境,在藝術上具有自己特定語言和風格的剪紙藝術,這是一種承載著長白山一帶燦爛而厚重文化的民間藝術。經過數百年發展,滿族民間剪紙已成為在國內外具有一定影響的民間藝術。
滿族;剪紙藝術;掛箋
據《燕京發時記》載:清朝時,掛簽“用吉祥語繡于紅紙上,長有咫尺,粘之門前,與桃符(春聯)相輝映”。滿族最初掛箋是用于祭祀,專門貼在祖宗牌上方或兩側。如果滿族人家故去的人不足三年,就貼白色掛箋。通化吳姓滿族人家就傳下來三張白掛箋,中間刻有滿文“佛爾郭出課”,漢譯“奇”、“瑞”之意,四周是粗獷的蝙蝠形紋樣,是取諧音為“福”,寓意“四福捧壽”。掛箋兒有許多種叫法,如“門簽”、“掛千”、“吊錢”、“過門箋”、“門吊子”。它的來歷,據說是和爆竹一樣的,都是為了驅趕那個叫做“年”的怪獸,爆竹是以其聲音來嚇唬“年”,而掛錢則以其顏色來刺激“年”的眼目。民間相傳該族原籍在長白山幾道溝就貼幾張掛簽,用紙顏色與所隸屬之旗相同。后逢年過節貼掛在門窗、房門等處,為增添節日氣氛。中國古代就有以幡勝表達意愿的風俗,這樣的記載《后漢書·禮儀志》中就已經有了。而到了唐代掛錢的雛形漸成,唐段成式《酉陽雜俎》中說:“立春日,士大夫之家,剪紙小幡,或懸于佳人之首,或綴于花下,又剪為春蝶、春錢、春勝以戲之。”唐代詩人韋莊在《春盤》詩中這樣描述:“雪圃乍開紅果甲,彩幡新剪綠楊絲,殷勤為作宜春曲,題向花箋貼繡楣。”到了清代,掛錢正式成形,清代天津詩人周寶善為其作年俗詩說:“先貼門箋次掛錢,撤金紅紙寫春聯;竹竿緊束攢前帚,掃房糊窗算過年。”富察敦崇在《燕京歲時記》中還為它作了詳細的注解:“掛千者,用吉祥語鐫于紅紙之上,長尺有颶,貼在門前,與桃符相輝映。”可見,掛錢的歷史是由來已久的。而今人對它的喜愛,又多了一層原因,那就是它名字中的“錢”字,把它們掛在門前檐下,預示著新的一年中,財源會滾滾而來。
古時,掛箋的懸掛也有講究,《帝京歲時紀勝》中記載:“掛錢輝五色”。五色原指青、赤、黃、白、黑。因在民俗中人們忌諱黑白二色,所以,掛錢兒的五色為大紅、粉紅、黃、綠和藍,其順序為“頭紅、二綠、三黃、四水(粉)、五藍”。每門每窗所掛皆為單數,多為五張或三張,每張一色。掛箋在滿族風俗中有驅鬼邪迎吉祥的作用。掛箋是滿族民間的傳統剪紙藝術,它保留了許多珍貴的滿族文化,也培養了許多滿族民間剪紙藝術家,是滿族歲時民俗文化之花。滿族的啃春習俗“立春”既是一個節氣,同時又是農歷正月里繼元旦之后的又一個民間節日。民間形成貼“掛錢兒”的習俗,來源于唐宋時的“幡勝”。唐宋時每逢立春日,人們便用銀箔、羅彩剪成飾物或小幡、戴在頭上或系在花下,用以歡慶春日來臨,并與相贈送。蘇軾在《分類東坡詩》中云:“蕭索東風兩鬢華,年年幡勝剪宮花”。后來,人們用它來避邪,把幡勝放大,在立春之日,貼在門楣上。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載“:歲旦在你……街市撲買錫打春幡勝,百事吉斛兒,以備元旦懸于門首,為新春吉兆。“這種錫打春幡勝,就是最早的“掛箋兒”。
過春節時,各家用五色彩紙,剪成長約40厘米、寬約25厘米不等紙塊,中間鏤刻云紋字畫,如豐、壽、福字,下端剪成犬牙穗頭,懸掛于門窗橫額、室內大梁等處,其質地薄軟,遇風晃動;紅彤彤的,顯得喜氣洋洋。
掛箋在民間還有很多傳說,如:姜太公封神時給窮神立了個規矩,即見破就回。人們害怕窮氣進家,就特意將紙剪破貼到門上,以阻止窮神進門。又傳,古代過年掛桃符,以驅邪魔,后人將桃符一分為二,變成了門對和門彩。“門彩”便是今天的掛箋。掛箋兒,大都是長方形,由中心、邊框、穗兒構成。其中有的只有圖案,有的只有文字,有的既有文字又有圖案。一般每套五張,分別用五種顏色的紙、帛、絹刻成,以取統一而多樣的形式美。據《帝京歲時紀勝》載:“掛錢輝五色。”五色原指青、赤、黃、白、黑。五色的明度層次清楚,它們的并列,可以在人們的視覺中產生鮮明的對比效果。因在民俗中人們忌諱黑白二色,所以,掛錢兒的五色為大紅、粉紅、黃、綠和藍。
掛箋兒一般長為26至30公分,寬20至25公分,主要貼在門楣上,也有把它貼在倉庫、雞舍、豬舍和井臺上;掛錢兒中心的圖案和文字須與邊框緊密相連,如果象窗花那樣細密,人們主會看不清楚。所以,掛錢兒差不多都要剪刻得疏案簡練,才使它的圖案形成富有特色的、粗線條的藝術風格。曾有好趣之君針對掛錢兒的特點,(制)就了這樣一個謎語:“長方形,一塊板兒,瀝瀝拉拉胡椒眼兒,中心襯著圖和字兒,辭舊迎新添風采兒。”
新春嘉節一到,家家戶戶皆用掛錢兒把門口裝飾得面目一新,喜氣盈盈,使人們感到嚴冬已去,新春益然,成為我國民間春節一大習俗。
J528.1
A
1005-5312(2016)02-016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