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娟
(河南職業技術學院音樂學院,河南鄭州450046)
優化文化藝術產業發展環境的對策研究
仝娟
(河南職業技術學院音樂學院,河南鄭州450046)
近年來,中央和地方支持文化產業政策頻出,文化產業作為一種新興產業形態,其發展勢頭不斷增強。但存在產業規模較小、基礎薄弱、財力不足、優惠政策落實不到位、機構設施落后、專業人才不足等問題制約著我國文化藝術產業的發展。本研究針對這些問題,并借鑒先進經驗,提出了增加政府投入、大力培養專業人才、加強監督管理、建立行業協會、擴大社會支持等舉措,以達到優化文化藝術產業發展環境的目的。
優化;文化藝術產業;發展環境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文化產業是文化傳承和發揚的重要載體。黨的十八大報告將文化建設作為“五位一體”總布局中的重要一環,并對文化產業的發展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即到2020年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①。可以看出:優化文化藝術產業發展環境,有利于發展我國民族文化事業,有利于不斷加快推進我國國民經濟社會的發展,促進我國的全面發展,有利于加強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與合作,促進民族關系的和諧發展,有利于增強中華文化的活力,促進中華文化的可持續發展。它將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各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還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必然要求。當前,在現代經濟形態下,面對文化藝術產業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與作用,以及我國文化藝術產業目前發展的實際態勢,研究有效優化文化藝術產業發展環境的對策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增加政府投入
在世界文化藝術產業發展方興未艾,國家大力推進文化藝術產業發展的背景下,文化藝術產業面臨良好的外部環境和難得的戰略機遇。政府應該從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出發,為文化藝術產業發展環境的優化做總體規劃,并創造良好的條件。首先,地方政府應當落實國家在優化文化藝術產業發展環境的硬件軟件設施、貸款等方面的相關政策。如果這些原先制定的相關優惠政策能夠得到嚴格執行,將會大大減輕優化文化藝術產業發展環境的經濟壓力。其次,政府應當向法國、德國和聯邦政府學習,將優化文化藝術產業發展環境納入政府財政預算,加大財政投入,每年都預算出一筆數額可觀的文化事業經費,而且逐年不斷提高該項預算,為優化文化藝術產業發展環境提供有力的資金保障,補缺優化文化藝術產業發展環境的經濟困難。從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的實踐來看,通過政府撥款、財團資助和社會捐助等建立基金,是優化文化藝術產業發展的另一種手段,如日本在1990年設立藝術文化振興基金,由特殊法人—日本藝術文化振興會對各領域的文化藝術活動進行資助,運營資金約有642億日元,其中政府出資占82.6%,其余為民間資本。同時,日本財政出資建立產業海外展開基金,幫助日本文化產業在海外市場擴張。因此,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是文化藝術產業發展環境優化的主要推動力,順應新形勢發展,加速政府職能在文化藝術產業發展環境優化,將為歷史底蘊深厚、文化資源豐富的中華民族不斷開創財政支持文化藝術產業發展的新局面,優化文化藝術產業發展環境提供良好契機。
(二)大力培養專業人才
打造一支專業化的文化藝術產業隊伍是優化文化藝術產業發展環境成功的關鍵。文化藝術產業隊伍的職業素質關系到文化藝術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基于勝任特征的文化藝術產業隊伍培養。首先,當前應該嚴格執行國家統一標準,加強對文化藝術產業隊伍的培訓。對沒有優化文化藝術產業發展環境經驗的要進行基礎知識和業務技能培訓,培訓合格后對文化藝術產業整體發展環境進行評估并把握綜合影響文化藝術產業整體發展環境的各種因素,對當前文化藝術產業整體發展環境進行評估,一旦出現不足或弊端,應當及時地予以調整,為優化文化藝術產業發展環境創造條件。其次,加大對文化藝術產業隊伍的培養力度,文化藝術產業隊伍應當具備藝術價值開發、專業素養、戰略性思維、德行垂范、多元文化認知、捕捉機遇等能力②,適當地調整經營戰略,為了保證優化文化藝術產業發展環境不偏離社會發展軌道,文化藝術產業隊伍應當結合社會發展趨勢,把握文化藝術產業發展方向,適當地調整經營戰略,促使文化藝術產業更好的發展。再次,改善文化藝術產業隊伍的薪酬待遇,吸引人才。薪酬待遇低是文化藝術產業人才面臨的普遍現象。只有改善薪酬待遇,健全相關的社會保險制度,才能夠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到優化文化藝術產業發展環境的行列中,改善文化藝術產業發展環境,最終促進文化藝術產業有效發展。
(三)加強監督管理
隨著我國文化藝術產業發展的快速發展,加強對文化藝術產業發展環境的監督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加強對文化藝術產業發展環境的監督與檢查是優化文化藝術產業發展環境,推動文化藝術產業健康發展的有效措施。“對文化藝術產業發展環境的監督管理涉及到文化藝術、新聞出版、廣播電視、電影、音像制品、娛樂、版權和演出等政府相關部門。各部門要明確各自的權責,建立多部門聯動的監管制度,將對民辦文化藝術機構的監管常態化、制度化、規范化。”同時,要引進第三方評估機制,對文化藝術產業在促進中國文化產業化、發揮優化國民經濟結構、有效地保護和利用傳統文化資源、深度發掘傳統文化資源的多維價值、增強先進文化發展的物質基礎和活力等方面進行評估,將政府的監管與第三方評估相結合,找出文化藝術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推陳出新,優化文化藝術產業發展環境,促進文化藝術產業協調發展。
(四)建立行業協會
李俊霞曾提出,加入WTO對我國文化管理體制的沖擊,我國文化企業面臨生存的壓力,尤其是來自于技術方面的沖擊,文化產業人才流失、人才不足的趨勢將加劇,對人們思想觀念構成沖擊。同時,加入WTO有利于向外輸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產品和文化資源,有利于我國文化企業引進大量的外部資金、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以及優秀的人才,有利于我國文化產業結構的調整,有利于改變目前我國文化法制建設和實施滯后的現象。我國文化產業發展要轉變機制,轉變觀念,制定文化產業發展的戰略規劃和實施計劃,借鑒國外經驗,采取文化保護政策和建立防范機制;推進法制建設,發揮行業協會作用,規范國內市場;建立多渠道文化產業發展的投融資機制③。
(五)擴大社會支持
文化藝術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需要政府、家庭、社會等各方面的支持。政府要為文化藝術產業的發展制定公共政策,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慈善與公益性的社會組織應該充分發揮互助作用,一方面,應擴大優化文化藝術產業發展環境資金的來源渠道,為文化藝術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多資金;另一方面,社會組織擁有較多的志愿者,可以建立志愿者與民營文化藝術產業機構的溝通機制,鼓勵和引導志愿者多參加弘揚文化藝術產業發展的活動,擴大文化、藝術愛好者的社會參與。除此之外,還應該加強對大中小學學生的文化藝術教育,鼓勵學生多參加促進文化藝術產業有關的公益活動,讓優化文化藝術產業發展環境的觀念深入人心。
綜上所述,增加政府投入、大力培養專業人才、加強監督管理、建立行業協會、擴大社會支持等策略有利于積極引導文化藝術產業,優化文化藝術產業發展環境,有效組織和引導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努力擴大公共文化服務共享的覆蓋面,優化文化藝術產業結構,從而促進文化藝術產業可持續發展。
注釋:
①孟華,王曉騰.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財政政策研究[J].創新,2015(05):86-89.
②韋萍.試析勝任特征的文化藝術產業高層管理者的培養探索和啟示[J].藝術科技,2015(01):255.
③馬海霞,呂惆然.文化經濟論與文化產業研究綜述[J].思想戰線,2007(05):111-118.
G124
A
1005-5312(2016)02-019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