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碩
(遼寧科技大學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遼寧鞍山114000)
淺談裝飾色彩教學
任碩
(遼寧科技大學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遼寧鞍山114000)
裝飾色彩是藝術設計類專業重要的基礎課程之一,它對培養學生的造型能力和藝術修養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文章通過實踐教學對裝飾色彩課程的教學內容、方法和考核的模式進行了思考和探索。
裝飾色彩;教學;轉換;改革
色彩是造型藝術中的重要元素,也是表達情感的重要手段。裝飾色彩作為藝術設計專業中重要的基礎課程,對提高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也為學生日后能為一名優秀的設計師提供了基本的藝術素養培養,所以一直以來都備受關注。然而,怎樣在有限的學時內,對學生進行系統、正規、有效的色彩訓練,并通過訓練讓學生能夠真正的掌握色彩的審美規律從而提高色彩素養,是我們應該認真思考和努力解決的。
由于藝術設計專業在我國開展的時間不長,所以最初一段時間設計類專業的色彩教學沿用了傳統的美術教育模式即寫實色彩的訓練方法來培養學生,雖然模式相對成熟但和后續課程銜不足,效果一般。通過多年的實踐教學,使學生能夠更好的掌握色彩的基本規律,順利的從寫實色彩過度到裝飾色彩,在教學內容和方法上應注意以下幾點。
傳統的美術教育多是重實踐輕理論。理論內容講的少,一般只對基本的色彩知識、光色原理和繪畫技法加以介紹,課上大部分時間用來訓練學生的繪畫能力。然而這種方式對于從寫實色彩到裝飾色彩的轉變效果并不好。所以學好裝飾色彩首先要加強理論學習,增加理論教學的課時比例,使學生理解從寫實色彩到設計色彩轉換的必要性,從思想上接受轉變。并且對基本的色彩配置規律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增強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
在裝飾色彩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方法上都要求學生更多的體現個性思維、想象力和創造精神,從而啟發學生表現、再現客觀對象的能力,讓學生積極主動的投身到對色彩的研究和探索中去。
課程內容設置要細化,階段化,使學生逐步適應繪畫方式和思維方式的轉換,從寫實色彩到裝飾色彩可分為寫實性靜物寫生、平面性靜物寫生、裝飾性靜物寫生和命題創作四部分內容來進行訓練。并且在每一個階段創作的過程中,加入學生的創作思路闡述、繪畫過程中的階段性討論以及作品完成后學生對作品的互評3個環節,通過自述、提問、討論、總結的方式來完善和鞏固繪畫的理論知識,加強對學生審美認知能力的培養以促進學生正確審美觀的建立。
繪畫類課程的考核一般按照傳統的考試方式來進行,主要是繪畫能力的考核。然而,裝飾色彩課程作為設計類專業基礎課程的重要成員來說,不僅需要培養學生的手繪表達能力,更需要建立正確的審美觀念來為后續的課程做支撐。作為教育者來說社會對人才的能力需求就是我們的培養目標,這就要求我們要改變傳統單一的考核形式,建立全新的、靈活多樣的、切實可行的考核方法,從多方面考核學生的專業素質和創新能力。
通過改革,在裝飾色彩的教學中,針對每一個教學內容進行階段性考核,以強化和鞏固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手繪表現能力。同時運用期末考核來檢驗學生的綜合能力,考核可分為平時階段性考核和期末考核兩部分來進行。
(一)平時階段性考核
平時作業成績根據教學內容分成4個階段進行考核,分別為寫實歸納性靜物寫生、平面歸納性靜物寫生、裝飾性靜物寫生、命題創作。
(二)期末考核
期末綜合能力考核內容為命題創作,但是繪畫創作本身是一個從構思到收集素材到構圖、布局再到繪制的一個長期的過程,傳統的考核為現場考試,由于時間倉促往往會出現學生作品深入程度、作品質量不如平時作業的現象。作品不完善、質量低,考核也就失去了意義。改革后應在考核前下達命題,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資料采集和構思的時間,另外考核內容由創作說明和繪畫創作兩部分。其中創作說明來檢驗學生的思維、創新及理論指導實踐的能力。繪畫作品來考察學生的審美、繪畫的綜合能力。
這樣改革后,考核貫穿了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同樣注重了學生手繪能力和審美素質。不僅讓學生能夠對理論知識進行更為深入的學習,而且還會主動查閱資料,總結審美規律。
裝飾色彩課程對學生藝術素質和審美素養的培養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它在我國的高校藝術設計類專業的教學體系中還處于起步階段,需要更多的實踐教學來總結和完善它的教學內容、方法和模式。希望通過教師們的思考和課程改革能讓學生們盡快的轉入設計性色彩的學習軌道,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為提供社會需求的優秀的設計師做好最基礎的鋪墊。
[1]余繼平.裝飾色彩是架設在繪畫與藝術設計間的橋梁——裝飾色彩教學研究[J].藝術研究,2003(04).
[2]李家騮.裝飾色彩教學與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J506
A
1005-5312(2016)02-023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