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夏
(遼寧大學,遼寧沈陽110136)
淺析傳媒人的媒體素養
姚夏
(遼寧大學,遼寧沈陽110136)
我們生活在現代社會,身邊充斥著千千萬萬的信息,其中不乏垃圾信息。作為媒體人,如何加強媒體素養,明辨優劣,提升業務品質,增強社會責任感,弘揚社會正能量,是一個值得不斷思考和學習的過程。本文闡述了媒體素養的現狀和需求,分析了傳媒人應堅守和所需的媒體素養,總結了媒體素養提升的意義。
傳媒人;媒體素養;傳媒品質;媒體責任
無論你是走在大街上還是坐在辦公室,無時無刻都會接觸各式各樣的媒體信息,我們每天都存在一個媒介的環境中,所以人們所具備的素質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了延展,這種素質超出了我們原來認識到的聽說讀寫的內容,如今時代的媒體素養還應該包括人們對報紙雜志、電視、手機、廣播等媒介中獲取、了解、提取、判斷和質疑的能力。和對外部環境及身邊所發生的情況的感知能力,以及自身素質及動手制作媒介產品的能力。在當今社會,信息極度發達的今天,以視覺為中心的視覺文化符號傳播系統正向傳統的語言文化符號傳播系統提出挑戰,并使之日益成為我們生存環境的更為重要的部分。這也意味著是我們傳統思維正在發生轉換。社會的發展和變化也要求我們具有適應時代發展的新的素養,那就是媒體素養。作為一個傳媒人,更加應該注重自己媒體素養的完善和培養。
媒體素養,就是我們傳統素養的擴展,它包括了傳媒人對不同形式的信息的解讀能力。除了傳統的聽說讀寫之外批判地看待現代各種媒體的信息的能力,還包括自身專業素質及使用寬泛的信息技術來制作各種媒體信息的能力。媒體素養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它讓更多的傳媒人提高自身素質,培養專業能力,成為有思想有態度的媒體人。它是現代傳媒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媒體素養研究的歷史既是文化觀發展的歷史,也是媒體的社會發展理論的歷史。現代媒介素質教育從英國興起,在歐美等一些發達國家不斷壯大。它是根據傳播學和教育學為理論基礎,也不斷涉及到了美學、新聞學、藝術等多學科的理論文化知識。所以從它興起開始,就具備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特點,就是跨學科跨領域的特性。國外的許多傳媒學者或者教育學家對媒體素養教育做了大量的研究。相與之比較而言,我們中國的媒體素養教育學科還處在一個比較初級的階段。中國在飛速的發展,我們有著很豐富的信息資源。我們有數量頗多的傳播媒體,但是如何認識媒體素養教育,了解媒體素養教育的在當今社會的現實意義,以及如何引進媒體素養教育的理論和方法等一系列問題擺在了進入21世紀的中國現代化教育的面前。
媒體素養是傳統素養的一種延伸和提升,他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的。這種素養和能力隨著社會文化的發展漸漸被發掘,在當今媒體迅猛發展的條件下,我們都是生活在被各種信息包圍的世界里。而且這種信息的傳播方式、傳播媒介、傳播途徑和傳播效果和以前完全不同。隨著影視媒體和大眾傳媒市場的進一步擴大,媒體對現代文化塑造和人們價值觀念的形成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國外媒體也迅猛發展不斷沖擊中國媒體市場,通過媒體素養教育,讓我們傳媒人具有擁有與時俱進的能力—媒體素養,使得所有的傳媒人成為耳聰目明的收訊者,這對于我們社會的健康發展顯得格外重要。
(一)態度與責任
1.明確的行業觀念。一個人的行業觀念是由媒體人的工作性質決定的,在這個行業工作的媒體人,就是這個行業的一部分,并不僅僅是一個職員。一個專業的媒體人要有一個明確的行業觀念,找準傳媒行業和工作的結合點。身為傳媒人,要從心底真誠的熱愛這個行業,喜歡這個行業,想方設法的融入這個行業。對整個行業在社會中的地位和優勢有著充分的了解。要對這個行業的比較全面和系統的知識結構,對這個行業的一些熱點問題能夠做出及時和準確的判斷。為行業提供發展的思路和調整的策略。對不利于行業的輿論,要敢于去偽存真。對不利于行業的言論,要敢于正面應對,著眼于行業的健康發展,而揭示真相,消除誤解。
2.執著的行業精神。行業精神是每個職業都必不可少的安身立命之本,所以,對待任何一件事情都應該結合本身行業的特點,進行出色而準確的進行判斷分析,找到之間的聯系和結合點。然后更好的去運用到工作中去。遇到困難和挫折都要堅定不懈的走下去,堅持自己心里的那份熱忱。還有,現代傳媒必須要不斷的創新,不同的方式方法要不斷融合,即創新觀念、創新內容、創新形式、創新方法和創新手段要加強他們的聯系,提高自身媒介素養水平,高標準、高品位、高素質地完成新聞宣傳工作。
3.完善的社會責任。開展傳媒人員思想教育建設,不可以只用傳統的教育方式,還要不斷加入一些符合時代特點的與時俱進的新的創新方法和形式。讓其更行之有效的融入到職業道德的教育中。引導大家加強職業道德建設和社會責任感。增強我們現代傳媒人員的政治意識、責任意識和使命感。勇于接受批評和自我批評,擺事實,找不足,認真負責的對待工作上的問題。
(二)業務與素質
1.獨到的行業視點。傳媒人在工作時應該具有獨特的專業視角和想法,還要有獨到的眼光,對一件事情要進入深入的剖析,要以小見大,從局部到整體的去看待整個行業的發展和趨勢。由表及里,由外及內,由淺入深,再由深見淺,將這個事件對行業的影響和對社會的影響,深入透徹的揭示出來。
2.過高的政治素質。對于正在加入或者即將加入傳媒體行業的年輕人,一定要經過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的學習和職業道德教育的培訓,讓他們在最開始進入這個行業的時候,就可以在思想道德水平上有一個夯實的基礎。堅定他們的正確的政治方向。認真自覺的遵守職業道德,不斷發揚傳媒人的職業精神。實踐證明,不斷的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傳媒工作者的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是堅守傳媒輿論這塊思想陣地的唯一要務。是維護黨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推進社會主義事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作為一名媒體人,無論什么時候都要接受黨的領導,充分利用身邊的各種資源,為傳媒事業做出貢獻。時刻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做合格的復合型人才。
3.熟稔的傳播規律。我們所說的新媒體,正在被我們賦予著越來越多的概念,隨著社會發展不斷地更新換代,是一個新舊更替的過程。現代網絡出現了很多的新的媒體形式,微信、微博大行其道,某一個人或者一個團隊可以成為一個影響力巨大的自媒體。網絡的高科技平臺也給他們架構了最合適生存的環境。不同的媒體形式在這里快速的更新換代。傳統媒體從業者就更需要改變方法,使其能快速的適應新媒體平臺傳播的規律。而這也要求傳媒人要不斷學東西,不斷充實自己,掌握新的科技運用方法。讓自己的知識處于最新的狀態,適應這個行業發展的要求。媒體人作為這個社會發展的有效助力,我們只有充分的掌握各種技能,不斷地學習和發現,才可以在這樣高速發展的社會中取得一席之地。
(三)激勵與監督
1.完善鼓勵機制,激發媒體人工作中的內在活力。社會不斷發展,大批優秀的年輕傳媒人進入到了傳媒的各個領域,在具備了新生血液的同時也同樣面臨著一些問題,他們與老員工的薪資待遇有一定的差距,尤其面臨社會活動和家庭支出時明顯感覺出了工資待遇低的問題。傳媒人工作壓力大、工作強度高,薪資水平有待提高,不斷加強和完善激勵機制,是保持傳媒人積極主動激發工作興趣的重要保證。
2.完善監督機制,加強職業道德宣傳教育。廣大的媒體機構在解決傳媒人薪資待遇低下的問題后,還應該加強傳媒人的職業道德監督與培養的工作,以提升傳媒人的媒介修養。傳媒人具有專業的媒介素質,熟悉傳播技巧和大眾的心理,在社會中呢,媒體人也是占據了信息傳播的話語權和制高點。所以,傳媒人要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明確工作職責,杜絕媒體資源的不合理使用,造成不良的社會后果。在媒體機構內部和宣傳部門也要組織建設一套成熟的的監督管理機制,加強對傳媒人的管理。通過自律及他律的教育和約束,加媒體人的自律意識、自制能力以及社會責任感,這也是提升媒體人媒體素養的一條有效途徑。
媒體人的媒體素質提升的過程是一個比較綜合、全面的過程.新的媒體形式為我們傳統媒體從業者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調整接受的過程要很快地完成以外呢,還要掌握新的技能和技術。我們還要清楚地認識到,各種媒體層出不窮,媒體形式不斷地變換,但是傳播受眾對內容的需求一直沒有變化。媒體教育是在現今社會的大眾傳媒時代,針對多種媒介對媒體人的影響而提出的一種教育思想和方法。它以培養傳媒人的媒體素養為核心,使人們具備正確使用媒介和有效利用媒介的能力,建立獲得正確媒介信息、媒介信息產生的意義和獨立判斷信息價值的知識結構。此外,媒體教育還力圖使未來信息社會的人具備創造和傳播信息的能力。
通過接受媒體素養教育,才能了解媒體語言、媒體信息技術,懂得媒體再現現實的特性,反思媒體信息的意義,分析媒體組織和傳播影響及效果,同時也建立起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道德觀。當傳媒人在心智上能夠穿透媒體所建構的迷障,才能不被無用的媒體信息所左右,才能擁有個人自主能力去分析選擇媒介傳播信息內容,進而通過理性思維與對話去影響、督促媒體改善其傳播內容,從而提高整個社會的文化品位。因此,正是媒體素養的高低,決定了中國媒體能否做大做強。
[1]查迎新.行業媒體人必備的素質[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7-11-23.
[2]徐影.加強媒體人政治思想教育提高新聞工作者素質和創造力[J].商業經濟,2012(11).
[3]郭士飛.媒介融合對媒體人的素質要求[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4(07).
[4]張開.媒體素養教育在信息時代[J].現代傳播,2003(01).
[5]朱月.全媒體人才的技能結構與綜合素質研究[J].科技傳播,2014(20).
[6]吳建新.淺析媒體人的媒介素質與媒介素養[J].西部廣播電視,2015(04).
[7]孫衛國,祝智庭.媒體素養教育:現代教育新理念——國內外媒體素養教育概覽[J].電化教育研究,2006(02).
[8]張學波.媒體素養教育的課程發展取向研究[D].廣州:華南師范大學,2005.
[9]佘燕芳.學生媒體素養教育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05.
[10]張學波.我國媒體素養教育發展策略探討[J].電化教育研究,2009(07).
G206
A
1005-5312(2016)02-02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