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巖,朱雪雁,范柳笛
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老年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行復方丹參滴丸聯合雷貝拉唑治療后對患者血清胃泌素和內皮素的影響
張巖,朱雪雁,范柳笛
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目的探究雷貝拉唑聯合復方丹參滴丸治療老年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療效。方法將50例老年性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分為2組,對照組應用克拉霉素、阿莫西林、雷貝拉唑治療,治療組給予復方丹參滴丸聯合雷貝拉唑治療。觀察兩組相關指標變化情況。結果治療后兩組內皮素與胃泌素與治療前比較,差異顯著(p<0.05);治療組治療后內皮素水平比對照組高,胃泌素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治療后胃黏膜萎縮、不典型增生以及腸上皮化生,與對照組比較,明顯減輕,差異顯著(p<0.05);治療組治療后臨床療效為96.00%,對照組為80.00%,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復方丹參滴丸聯合雷貝拉唑治療老年慢性萎縮性胃炎,可改善胃黏膜的病變、降低血清內皮素水平,促進胃泌素分泌,療效顯著。
慢性萎縮性胃炎;復方丹參滴丸;雷貝拉唑
慢性萎縮性胃炎往往被認為是由于胃部的動脈發生硬化、炎癥反應或者是血流量的不足等多種因素造成胃黏膜屏障的損傷,最后導致了胃黏膜消失或萎縮為病理特征的疾病[1]。雷貝拉唑與復方丹參滴丸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已有大量文獻報道,但兩者聯合應用的治療方案還較少[2]。筆者擬探究老年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應用這兩種藥物的療效,現將結果闡述如下。
1臨床資料
將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接收的50例老年性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分為2組,每組25例,對照組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齡60~74歲,平均年齡(64.31±2.94)歲;治療組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齡61~74歲,平均年齡(64.10±2.67)歲。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存在分組研究意義。
2納入與排除
全部患者均符合《全國慢性胃炎研討會共識意見》中關于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診斷標準。排除有相關藥物過敏史者、感染、結石者。
3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克拉霉素0.5g/次、阿莫西林1.0g/次,bid,雷貝拉唑20mg/次,qd。治療組給予復方丹參滴丸聯合雷貝拉唑治療。10粒/d,3次/d,1個療程4周,治療2個療程。
4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癥狀與體征均消失,胃黏膜的急性炎癥基本消失,且慢性炎癥明顯好轉。有效:癥狀與體征明顯改善,且胃黏膜的灰白區明顯縮小。無效:癥狀無變化或加重,復查胃鏡與病理組織學均無改變。臨床療效=(顯效+有效)/n×100%。
5觀察指標/數據處理
觀察兩組療效、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并在患者治療前后取其靜脈血,實施離心后將血清收集,且應用免疫放射法對患者內皮素與血清胃泌素水平變化進行檢測。本次研究統計數據錄入EXCEL(03版)行邏輯校對,數值變量采用標準差、均數表示。分類指標行χ2檢驗,計量資料行t檢驗。
1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情況治療組的治療有效率為96.00%,對照組為80.00%,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
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內皮素與血清胃泌素水平變化情況兩組患者治療前內皮素與胃泌素水平變化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與治療前比較,差異顯著(p<0.05);治療組治療后內皮素水平比對照組高,胃泌素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內皮素與血清胃泌素水平變化情況(χ±s)
3兩組患者胃黏膜病理檢查變化對比治療組治療后胃黏膜萎縮、不典型增生以及腸上皮化生,與對照組比較,明顯減輕,差異顯著(p<0.05)。
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呈不斷上升趨勢,有研究發現幽門螺桿菌感染是誘發該病發病的原因之一。所以對其進行清除是西醫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中較為重要的方法[3]。
雷貝拉唑作為質子泵新型抑制劑,能使胃內酸度降低、抑制胃酸分泌,還可使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等多種抗生素穩定性提高,從而使其殺菌的作用增加[4]。復方丹參滴丸是三七、丹參以及冰片組成的,具有活血化瘀、止痛行氣的功效,本次研究將其與雷貝拉唑聯合應用,治療組的治療有效率為96.00%,對照組為80.00%,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說明這一療法可達到提高慢性萎縮性胃炎治療療效、改善臨床癥狀的作用。治療后兩組患者的內皮素與胃泌素與治療前差異顯著(p<0.05);治療組治療后內皮素水平與對照組比較明顯較高,胃泌素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了聯合應用雷貝拉唑與復方丹參滴丸,可降低患者胃泌素分泌,提高內皮素水平。且治療組治療后胃黏膜萎縮、不典型增生以及腸上皮化生,與對照組比較,明顯減輕,差異顯著(p<0.05)。復方丹參滴丸聯合雷貝拉唑,明顯使患者胃黏膜萎縮與腸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病變減輕,避免了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出現癌前病變的可能。
[1]張敏,李福,劉濤等.雷貝拉唑聯合替普瑞酮治療慢性胃炎的效果觀察[J].山東醫藥,2015,(13):48-49.
[2]蘇澤琦,陳潤花,李培彩等.慢性萎縮性胃炎證候分布規律研究現狀與思考[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38(1):42-45,62.
[3]陳莫耶,徐倩,孫麗萍等.血清胃泌素17水平與胃癌及癌前疾病的相關性研究[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5,24(2):161-165.
[4]沓世澤,歐玉玲.益生菌聯合序貫療法治療BAG的療效及對血清胃泌素-17水平的影響[J].山東醫藥,2015,55(17):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