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鳳
(1.上海開放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上海市200433;2.上海財經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上海市200433)
創新驅動上海高端服務業結構優化
王冠鳳1、2
(1.上海開放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上海市200433;2.上海財經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上海市200433)
21世紀的經濟發展形態是以創新型經濟為主導、以知識經濟為主要表現形式的。創新是知識經濟時代國家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是衡量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社會文明水平的重要標志,建設創新型城市已經成為全球中心城市關注的主要方向。高端服務業作為創新型城市的支柱,如果一個城市高端服務業強大,則該城市知識資源要素和創新要素必然密集。在高端服務業發展過程中,知識資源要素與創新資源要素是服務經濟的主要推動力,是服務經濟是否有活力的關鍵。高端服務業的重要競爭力源于創新,區域創新能力、金融發展水平、開放程度對城市服務經濟轉型和高端服務業產業升級具有持續正向顯著影響。為將上海建設成為全球創新中心以及未來的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國際大都市,必須結合上海城市具體實踐,推進上海創新型城市建設,將發展對全球經濟活動具有強大輻射力和控制力的國際高端服務業作為發展現代服務業的重中之重,著力構建創新資源融合及整合平臺、中小企業綜合服務平臺、孵化及行業協作平臺、社會信用體系、城市群產業協作平臺、高端服務業統計指標體系及統計調查制度體系等服務平臺,并與周邊地區形成錯位發展格局。為此,一要加強科技在經濟社會發展構建中的支撐作用,促進發展方式轉變與產業結構調整;二要契合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爭取成為中國創新高端服務業的集聚地;三要最大限度爭取中央政府支持,以集聚發展視角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創新驅動;高端服務業;產業間轉型;產業內升級
21世紀的經濟發展形態是以創新型經濟為主導、以知識經濟為主要表現形式的經濟形態,這一新經濟形態的重要標志是創新,并將以全球化競爭的形式出現。創新是知識經濟時代國家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是衡量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社會文明水平的重要標志。建設創新型城市已經成為全球中心城市關注的主要方向。如果一個城市高端服務業強大,則該城市知識資源要素和創新要素必然密集,高端服務業是創新型城市的支柱。服務業創新型城市的支柱產業是高端服務業,其高端服務業必須非常強大。通過科學技術的全力推動,經濟全球化能夠催生一大批高端服務業。全球早已進入高端服務業思維時代,不能再用傳統工業思維開發服務行業了。服務經濟是以創新驅動為主的經濟形態,是創新應用的主要領域,同時也為創新提供了發展方向。高端服務業強調知識在經濟發展中的基礎地位和作用。在高端服務業發展過程中,知識資源要素與創新資源要素是服務經濟的主要推動力,也是服務經濟能否具有活力的關鍵。
2014年8月明確了將上海建設成為全球有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戰略目標,上海應成為全球創新中心。全球價值鏈中的創新并不僅僅體現為技術創新甚至僅僅指原創,還應包括流程、產品、功能、供應鏈等四個方面的創新。流程、產品、功能和供應鏈升級,都承擔著創造和從全球價值鏈活動中攫取更多價值的作用。當我們觀察一個國家出口的(國內)價值增加值含量時,整個國家的升級軌跡和創新動態就會變得非常明顯。依靠創新驅動、以知識和科技為先導的發展稱為創新驅動型發展。
本文涉及高端服務業與創新驅動等問題,因此將理論綜述歸納為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高端服務業是一個具有典型中國特色的詞匯,其最基本的功能是促進制造業與服務業升級。杜人淮[1]將高端服務業定義為與低端服務業相對應,處于現代服務業高端部分的服務業;王廉[2]將智力化、資本化、專業化、效率化的服務業定義為高端服務業;肖林[3]將高端服務業定義為現代服務業的高端領域;陳艷瑩等[4]從功能的視角出發給出了高端服務業的一個初步定義,即高端服務業能夠向其他行業釋放較強的外溢效應,帶動服務業與制造業升級;謝泗薪[5]從多種視角出發分析了高端服務業的發展路徑;夏杰長等[6]認為,高端服務業富含高端生產要素因而有助于全球價值鏈上經濟控制力的獲得;韓冬芳[7]認為,應通過產業融合的途徑實現高端服務業的創新發展;李勇堅[8]從高端服務業與流通產業融合角度出發給出了政策建議;趙延明[9]指出,高端服務業應從產業價值鏈中尋找發展機會;曹東坡等[10]強調,高端服務業應當與先進制造業協同發展;馬鵬等[11]測算了高端服務業集聚對產業的正向影響;申靜等[12]通過比對國際大都市與北京高端服務業重點行業的優劣,指出了北京發展高端服務業的路徑;湛軍[13]指出,高端服務業要為城市化服務;蘇劍[14]從供給側改革角度出發指出,高端服務業將是中國經濟今后發展的趨勢。
其次,國外文獻將創新作為驅動力來研究城市經濟增長和發展模式,并融合了社會發展理論和思想。英國倫敦大學教授霍爾(Hall P)[15]在《城市的文明:文化、科技和城市秩序》一書中指出,將許多新事物不斷涌現并融合成一種新的社會形態,處于社會經濟變遷中的具有創新潛質的城市可界定為創新型城市;英國學者蘭德里(Landry C)[16]在2000年出版的《創新型城市》一書中首次提出了創新型城市的概念并探討了創新型城市的戰略框架,也是最早研究創新型城市的專著,他認為,創新型城市應當具有高質量的居住環境和有創新活力的城市空間,城市思想開放包容,城市文化獨立而有個性;霍斯珀斯(Hospers G J)[17]則認為,集中性(Concentration)、多樣性(Diversity)、非穩定性(Instability)三個要素能夠增加城市創意形成的機會;張潔等[18]指出,創新型城市把科技創新作為構建城市競爭力的主要部分,除科技創新外,還應包括制度創新、文化創新、產業創新等創新活動;張繼飛等[19]提出,創新型城市有狹義和廣義兩種理解;楊華峰等[20]認為,創新型城市通過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聚集人才、知識、文化等創新要素,改變原有的經濟增長方式,創新城市發展模式;張來武[21]指出,應通過深化改革,依靠制度創新來實施創新發展;洪銀興[22]指出,創新驅動是需要全社會合力推動的系統工程;曾繁華等[23]從全球價值鏈角度出發對創新驅動制造業升級提出了政策建議;屠年松、李彥[24]基于中國的省份面板數據就創新對產業轉型升級進行了實證分析,發現其與創新具有正相關關系;林平凡[25]提出,應以創新為動力構建區域競爭優勢。
建立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是城市轉型與城市功能發展的重要標志。在此過程中,不同城市會表現出鮮明的個性化特征。[26]香港也經歷了一個從商業城市轉變為制造業城市然后又轉型為全球(世界)城市的過程。[27]上海作為未來的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國際大都市,必須將發展國際高端服務業作為發展現代服務業的重中之重,與周邊地區形成錯位發展的格局。上海未來現代服務業的定位是發展對全球經濟活動有著強大輻射力和控制力的國際高端服務業。
(一)上海典型高端服務業概況
2000—2014年,上海市第三產業占上海市生產總值的比重從50.63%上升到了64.82%,提高了14.19個百分點;上海市第三產業從業人員數量從2000年的372.08萬人增加到了2014年的843.95萬人,增加了1.27倍;上海市第三產業從業人員占比從2000年的44.1%增加到了2014年的61.8%,提高了17.7個百分點;根據《上海統計年鑒》,利用區位熵系數計算公式,可以得到2000—2014年上海第三產業的區位熵,2014年上海第三產業的區位熵系數是1.347 193,相對于2000年的第三產業區位熵系數1.335 897提高了0.8%;上海市第三產業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所占比重從2000年的66.64%增加到了2014年的80.57%,提高了13.93個百分點;2000—2014年上海市金融業增加值從685.03億元上升到了3 268.43億元,增加了3.77倍。具體參見表1。

表1 2000—2014年上海第三產業相關數據
近年來,上海高端服務業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逐年上升,2008—2014年上海高端服務業產值從6 165.16億元增加到了12 756.12億元,增加了1.07倍;高端服務業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從2008年的43.82%上升到了2014年的54.13%,提高了10.31個百分點。從高端服務業結構看,以2014年為例,金融業占14.43%,信息服務業占5.14%,商務服務業占18.31%,房地產業占6.5%,物流業占4.43%,研發服務業與文化體育娛樂業占5.02%。除物流業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逐年下降外,金融業、研發服務業等行業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基本呈逐年上升趨勢。具體參見表2。
(二)上海高端服務業著力點
根據我國服務業細分的行業數據,我國當前需要重點發展的高端服務業包括金融服務業、信息服務業、研發服務業和商務服務業。就上海而言,還應包括總部經濟、航運物流等領域。國家中心城市最重要的功能是服務功能,這一功能是通過發展高端服務業中心來實現的。上海作為世界城市,在建設過程中必須圍繞拓展提升城市服務功能展開,促進高端服務業加快發展。
結合上海城市具體實踐,對上海市政府提供高端服務的路徑和著力點進行歸納,構建以下服務平臺,即創新資源融合與整合平臺、中小企業綜合服務平臺、孵化與行業協作平臺、社會信用體系、城市群產業協作平臺、高端服務業統計指標體系及統計調查制度體系等,具體參見圖1、圖2、表3、表4。

表2 上海高端服務業產值及其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

圖1 上海市政府現代服務職能作用路徑

圖2 上海市政府高端服務的著力點
(一)構建計量模型
創新技術的應用既可以創造一個新興產業,也有可能帶來傳統產業的升級。創新驅動產業升級,重新組合并延伸到價值更高的產業價值鏈優勢環節,將創新傳導機制在企業的生產網絡中擴散和轉移,帶動產業整體水平的提升和生產效率的提高。我們運用面板數據研究創新驅動從創新要素投入到產業結構優化乃至高端服務業產業轉型升級的動態過程,以高端服務業增加值與地區生產總值之比(GKIBS)作為因變量,自變量的選取主要是以各省專利申請授權數占比(CX)、研究與試驗發展支出與地區生產總值之比(GRD)作為衡量區域創新投入能力的指標,以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與地區生產總值的比值(FOR)衡量地區金融發展水平,控制變量的選取包括實際利用外資額占比(FDI)、地方財政支出與GDP之比(GGR)、經濟開放程度(OPEN)。本文將上述變量納入柯布道格拉斯形式的生產函數,并將方程拓展如下:

其中,下標i和t分別代表地區和年份。對公

表3 “十三五”時期上海全面深化改革的十大重點領域

表4 上海“十三五”時期服務經濟社會結構發展指標體系
式(1)兩邊取對數,初步建立相關模型如下:

在公式(2)的基礎上構建本文的計量模型:

其中,Vi為不可觀測個體異質性,εit為隨機擾動項。所有系數β均為待估計參數。
(二)相關變量的設定
創新要素對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影響不僅局限于當期,當前經濟行為可能取決于前一期的行為和結果,存在滯后效應。同時,因變量高端服務業增加值占比(GKIBS)和自變量金融發展水平(FOR)可能存在雙向因果關系,進而產生聯立內生性問題。在設定的模型中引入關于創新要素指標(GRD)的滯后一期和二期值以及高端服務業增加值占比(GKIBS)最多滯后三期的值,采用動態面板廣義矩估計方法(差分GMM和系統GMM)和兩階段最小二乘法(2SLS)進行回歸,克服模型內生性問題。將金融發展水平(FOR)作為內生解釋變量,并以自變量的各階滯后項作為工具變量,限制使用最多滯后三階的工具變量。
為對比上海創新驅動對高端服務業結構的優化作用,本文選取2000—2014年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浙江五地的高端服務業和經濟數據進行分析,各變量經濟含義參見表5。本文所有原始數據均來自于《中國統計年鑒》和相應省份的統計年鑒。為消除極端值影響,在進行實證分析前對各變量均進行1%和99%分位的Winsorize處理和對數化處理,各變量說明及主要變量的皮爾森(Pearson)相關系數如表6、表7所示。

表5 相關變量說明

表6 變量的統計性描述

表7 主要變量的皮爾森相關系數
(三)實證檢驗
首先,我們來看因變量高端服務業值(GKIBS)和區域創新能力(GRD)及金融發展水平(FOR)在五個省市的時間趨勢。由圖3可以看出,上海(SH)、北京(BJ)高端服務業水平隨創新能力和金融發展水平波動上升的幅度較大,浙江(ZJ)、廣東(GD)、江蘇(JS)較為平穩。
本文采用兩階段最小二乘法(2SLS)、動態面板廣義矩估計方法(差分GMM和系統GMM)進行回歸,形成了三個方程。表8報告了相關回歸模擬結果,三種方法的結果差別不大,現以系統GMM方法為例進行具體分析:
1.研究與試驗發展支出占比(GRD)、金融發展水平(FOR)、經濟開放程度(OPEN)的系數在所有模型中均為正且均非常顯著,說明高端服務業升級優化和研發經費投入、區域金融發展水平及地區開放程度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關系,即區域高端服務業發展水平越高,地區創新能力越強,金融發展程度越高。研發經費每提高一個單位,高端服務業結構將上升0.296個單位;金融發展水平每提高一個單位,產業結構比(TSR)將上升1.038個單位;經濟開放程度每增加一個單位,高端服務業結構將提升0.205個單位,且均能在0.1%的顯著性水平下通過t檢驗。

圖3 2000—2014年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浙江高端服務業時間趨勢

表8 創新驅動與高端服務業行業內升級優化關聯實證分析檢驗結果
2.專利申請授權數占比對高端服務業結構優化產生負面影響。這可能是因為,創新專利在服務業結構調整沒有到位的情況下并沒有發揮預期作用,造成了創新資源的浪費。另外,政府介入經濟的程度在個別方程中系數為正,說明政府財政支出的擴大刺激了對高端服務產品的需求,進一步促進了高端服務業的發展。
3.穩健性檢驗。為檢驗模型的穩健性,使用金融業增加值區位熵與研究開發(R&D)投入活動相互作用的交互項(RFLQ)作為代理變量,用以反映金融聚集的地區通過區域研究開發活動對高端服務業發展提供支持的程度,從而促進經濟發展,實現經濟發展—金融支持—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穩健性檢驗相關結果如表9所示,其結果基本與表8一致。

表9 穩健性檢驗
創新的主要目的是創造新產品,提供新服務。中國已經進入工業化發展的高峰階段,制造業開始由低端走向高端,制造與服務活動的融合互動發展形成服務型制造。服務型制造的本質是制造業的服務化,它是高端服務業創新服務于服務性生產的有機統一與高度融合的先進制造模式。本文研究創新要素投入和產出與高端服務業發展之間是否存在聯動關系,實證結果表明各地區高端服務業發展水平和研究與試驗發展支出占比(GRD)、金融發展水平(FOR)、經濟開放程度(OPEN)顯著正相關。
第一,高端服務業的重要競爭力源于創新。高端服務業成為新技術的重要促進者,具有較高的知識創新水平。服務創新的首要目的是增強服務企業競爭力,獲取競爭優勢。在提供服務時,高端服務業融入了技術、工程、科學等知識要素,通過技術與人力資本的高密度投入,能夠為制造業、農業及其他服務業提高附加價值,協助其他產業實現再創新。服務創新可提升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升級。在知識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推動下,原有老產業增長減速,不斷被新的高增長行業所取代,產業間優勢地位更迭,產業結構就會發生質的變化,這種質的變化就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第二,推進上海創新型城市建設。上海大力推進全球科創中心建設,創建創新型城市,這是加強科技在經濟社會發展構建領域支撐作用、促進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重大舉措。上海企業通過加強技術研發,不斷向產業的高端價值元轉移,力爭進入各產業鏈的高端價值元。企業利潤增長點向以提供服務為中心轉變,創新服務成為利潤增加值的主要來源。
第三,契合上海科創中心建設,上海爭取成為中國創新高端服務業的集聚地。無論是科學創新還是技術創新,其核心要點都是創新,也就是說科技創新中心必須是創新中心,同時創新中心必須是經濟中心。全球價值鏈的提升首先是科技創新,中國通過推動科技創新,不斷將經濟推向高技術經濟活動的軌道,從而處在世界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的高端。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不斷發展,高端服務業向全球化城市集中的趨勢將更加明顯。從總體上看,層級越高的城市,其服務業的高端綜合性和完備性越明顯,其服務業的輻射性越明顯。從現代服務業體系看,國際性大都市、全國性大都市往往是一個國家服務業體系中塔尖式高端服務業的集聚地,是一個國家高端服務業的集聚地,是一個國家國際性現代服務業和全國性現代服務業的集聚地,是一個國家創新型現代服務業的主要集聚地,是知識和技術密集型服務業的主要集聚地。上海正在發展成為高端服務業創新城市,上海通過成為中國高端服務業發展的“領頭羊”,發展以知識密集的高端服務業為主導的產業,輻射其在全球的影響力。
第四,最大限度地爭取中央政府的支持,以集聚發展的視角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世界級創新型城市多為國際金融中心。由于中國金融體系高度集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發展模式屬于政府主導型,需要中央金融管理政策的統一協調,并將其納入國際金融改革開放創新之中,是需要審慎思考、周密安排的。首先,建立健全金融服務業集聚發展體系,聚焦核心金融服務業,進一步發展其輔助性企業以及支撐性部門,構建大金融業的遠景。為充分利用上海已經具備的有利條件,需要激活金融服務業與社會經濟發展間的聯動機制,著力營造金融服務業集聚的良性互動機制。這其中既要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力量即上海市政府的積極協調配合,同時也要以更加積極的態度尋求中央政府的指導與政策支持。
[1]杜人淮.發展高端服務業的必要性及舉措[J].現代經濟探討,2007(11):17-21.
[2]王廉.高端服務業經濟研究[J].經濟師,2009(3):42-44.
[3]肖林.以加快發展高端服務業引領上海經濟轉型[J].長三角,2009(9):58-60.
[4]陳艷瑩,原毅軍,袁鵬.中國高端服務業的內涵、特征與界定[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J].長三角,2011(3):20-26.
[5]謝泗薪.高端服務業發展的戰略模式與機理——基于“熱點”園區、產業鏈和新知識經濟三大視角[J].中國流通經濟,2011(9):55-60.
[6]夏杰長,李文秀.基于經濟控制力的高端服務業發展研究[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11):29-36.
[7]韓冬芳.高端服務業發展運行機制構建[J].中國流通經濟,2012(8):55-60.
[8]李勇堅.高端服務業與流通產業價值鏈控制力——基于中國本土零售產業的研究[J].中國流通經濟,2012(8):18-24.
[9]趙延明.中國高端服務業發展的路徑選擇——國際金融危機下產業價值鏈的定位和塑造[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46-48.
[10]曹東坡,于誠,徐保昌.高端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的協同機制與實證分析——基于長三角地區的研究[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4(3):57-61.
[11]馬鵬,李文秀.高端服務業集聚效應研究——基于產業控制力視角的分析[J].中國軟科學,2014(4):169-179.
[12]申靜,周青.北京市高端服務業的內涵和外延[J].技術經濟,2015(9):38-43.
[13]湛軍.“再工業化”背景下歐盟現代服務業創新及發展我國高端服務業研究[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126-141.
[14]蘇劍.從高端服務業升級看供給側改革[J].中國金融,2016(1):33-34.
[15]HALL P.Cities in civilization:culture,technology and urban order[M].New York:Pantheon Books,1998:23-35.
[16]LANDRY C.The creative city:a toolkit for urban innovators(1st edition)[M].London:Earthscan Publications Ltd.,2000:90-112.
[17]HOSPERS G J.Creative cities:breeding places inthe knowledge economy[J].Knowledge,technology and policy,2003,16(3):143-162.
[18]張潔,劉科偉,劉紅光.我國主要城市創新能力評價[J].科技管理研究,2007(11):74-77.
[19]張繼飛,劉科偉,劉紅光,張潔.城市創新體系與創新型西安建設研究[J].城市規劃,2007(9):28-33.
[20]楊華峰,邱丹,余艷.創新型城市的評價指標體系[J].統計與決策,2007(6):68-70.
[21]張來武.論創新驅動發展[J].中國軟科學,2013(1):1-5.
[22]洪銀興.論創新驅動經濟發展戰略[J].經濟學家,2013(1):5-11.
[23]曾繁華,何啟祥,馮儒,吳陽芬.創新驅動制造業轉型升級機理及演化路徑研究——基于全球價值鏈治理視角[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5(12):45-49.
[24]屠年松,李彥.創新驅動產業轉型升級研究——基于2002—2013年省際面板數據[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5(12):50-55.
[25]林平凡.創新驅動實現區域競爭優勢重構的路徑選擇[J].廣東社會科學,2016(2):29-37.
[26]HUTTON T A.The new economy of the inner city[J].Cities,2004,21(2):89-108.
[27]呂大樂.香港模式——從現在式到過去式[M].香港: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2015:170-178.
責任編輯:陳詩靜
The Innovation-driven Structure Optimization of Shanghai High-end Service Industry
WANG Guan-feng1,2
(1.Shanghai Open University,Shanghai200433,China;2.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Shanghai200133,China)
The important sources of competitiveness of high-end service industry is innovation;and capacity for regional innovation,financial development level,and the level of openness will have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urban service economy and the internal upgrade of high-end service industry.To make Shanghai to be the global innovation center,the future international economic,financial,trade and shipping center,and the international large city,we must promote the innovative construction,take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high-end service industry as the core,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some service platforms,and promote the supplementary development arrangement.First,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supporting rol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development pattern and the industry restructure;second,we should try to make Shanghai to be the center of China's innovative high-end service industry;and third,we should try to obtain more support from the central government,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gglomeration development.
innovation-driven;high-end service industry;inter-industry transformation
F830.3
A
1007-8266(2016)10-0073-09
2016-05-31
2015年度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科研創新項目“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新型貿易業態發展及服務功能拓展研究”(15ZS075);2016年度上海開放大學學科研究重點資助課題“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高端服務業發展金融支持研究”(JF1602)
王冠鳳(1977—),女,江西省南昌市人,上海開放大學副教授,上海財經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貨幣銀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