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睿 韋江濤 王 云
(遼寧科技大學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遼寧鞍山114051)
淺析時代性視閾下的中式會館
黃睿韋江濤王云
(遼寧科技大學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遼寧鞍山114051)
會館的出現與中國社會形勢密切相關。在古代中國,社會是以家族制度為基礎的,家族組織和社會內部有鄉情、親情和宗法關系的機制,也有家族或是社會成員共同的公共集聚場所,當這種人遠赴異國他鄉之時,鄉情在異國他鄉會很自然的成為客居中彼此的樞紐。會館的出現,也是由這幫漂泊異鄉的同鄉人士為維護同鄉利益、方便彼此之間互動而組建的“異鄉聯絡站”。隨著會館職能向商業化演變,會館建筑的功能形式也伴隨社會發展而不斷的完備。
會館;社會制度;裝飾;發展
“會館,本意為開會的房子。其會乃會議、聚會之意,其館乃人們客居觀覽之館舍。”①,其從明代開始出現,在清朝發展興盛,伴隨會館形式的昌隆,逐漸成為當時主要的民間社會組織形式之一,起初會館擔任著經濟和文化的職責,表現為一是當商人在進行貿易交易時對同鄉進行利益保護,二是以家鄉習俗或者共同信仰來聯絡感情,以此來保護彼此的利益;隨著會館在社會生活中作用的加重,會館使各地經濟來往頻繁,從而商業漸漸發展壯大,會館的職責更加愈趨多元化。
會館做為中國古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歷程明清兩代的發展完善,形成了富有自身特色藝術價值的傳統建筑類型。在華東地界,尤其是明清時期的行政地區,比較開放的商業都市,現在還保存著多處國內較為罕見而完好的明清商業會館,其建筑集中了河南與其他地域的民間和官僚建筑藝術的精髓,華美壯麗、風格奇特,其會館選址還受商業、交通、習俗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一般采取富有地區特色的建造工藝進行建筑裝飾,故此建筑都帶有濃郁的地域文化特征。會館建筑的結構和組成要素大部分較為相似,但是作為民間稟性的公共場所,會館在建筑手法上呈現出多樣化,裝飾較為華麗,并且帶有明顯的崇商文化特征。它的建筑設計和裝飾格調既顯示了官宦建筑與民用建筑的不同,同時也對地域特色突出的建筑藝術進行滲透和吸取,衍生出其獨特性的建筑風格,體現了明清時期在華東地區經營的商人的理念,也涵蓋了傳統文化哲學的相互融合。
古建筑做為歷史的見證,時至今日也是文化景點。如開封的古建封山陜甘會館,在歷經了幾個世紀的光陰浸禮后,仍可清晰的見證它曾經的輝煌;秦晉地區的會館(現河南等地)大多是典型的中國北方傳統中軸式建筑模式,結構千篇一律,建筑群體分布明了,建筑的功能性分區,以及建筑的形式,院落的排布等均根據會館的功能性特質進行定位,在結合了地方文化的民俗上展示了強烈的感情色彩。會館建筑結構從明代的逐漸發展,到清朝創設手法的日益純熟,其建筑手法形態也變得豐富多樣。梁思成曾評價過:“裝飾的研究對建筑作品的理解包含著建筑活動受道德制裁之觀念、環境思想相互制約之觀念。”這就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筑個性即自我民族之性格,即藝術及思想的特殊關系。”②
隨著會館職能的衍伸,會館雕刻裝飾的題材更加彬瑯滿目、含義豐富。自明代中期經濟繁榮后江南地區公共建筑的興起,裝飾題材日益活潑豐富,例如花鳥山水、琴棋書畫、福壽雙全、文房四寶、風雅器物、人文故事、倫理教派、歷史故事等民間的建筑內容填補了官式建筑裝飾的空白。結構也因功能的衰落而淪為純粹的建筑裝飾給明清時期的建筑裝飾題材賦予了新的派別;至清代中期,裝飾建筑物更崇尚工巧華麗,各個地方的地域性也日漸明顯,衍生了北京、山西、安徽、云南、新疆、西藏等特有的帶有地域特性的裝飾派別,其中徽派磚雕精致、蘇派清淡雅素、晉派成熟粗獷、京派尊古重禮。清中后期還受西方文化建筑裝飾的感染,衍生出了中西合璧的建筑類型,建筑手法也從明清時期的梁、枋、柱等磚木結構變為磚混結構,結合西方技術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延伸了建筑的使用壽命同時也降低了建造成本,同時會館的建筑裝飾題材也從傳統的官式封建王朝建筑風格中脫離出來,變得日益革新多樣。
隨著全球走向信息化國際化,社會經濟加速發展,人們在生活和事業壓力的雙重增加下,會館的形式也從最初的異鄉聯絡站、維權同鄉協會變為了現代辦公或者放松心態調節身心的娛樂生活空間。會館性質的改變,其風格也從單一的傳統中式加入了中西碰撞的古典交匯,更融匯了各地時代長河的經典地域風格,同時參進了與時俱進的新現代元素,呈現出百花齊放各有千秋的多樣局面來。伴隨現代化發展,會館的需求在設施和裝飾檔次等方面已經今非昔比,以寒地建筑建三江華府休閑會館為例,會館在滿足實用、美觀的原則上,以當地氣候特征、人文傳承、消費人群和地域建筑文化為設計基礎進行內部的建筑裝飾,打造出了具有當地地域性特色的建筑。可見中國會館的發展趨勢伴隨著人群需求的不同而不斷革新,為不同人群制定不同的會館類型也成為未來會館發展的走向。
由此可以看出新時代的會館在注重外觀和內部裝飾的同時也對消費水平和針對人群重視起來。針對不同人群建造不同建筑類型成為未來主流,總之,會館的發展應堅持可持續發展,拒新守舊則毫無前途。
注釋:
①韓薈.明清晉商會館社會經濟功能——基于北京、河南、歸化研究[D].太原:山西大學,2007.
②陳秋實.中國傳統民間建筑裝飾藝術研究——以揚州建筑磚雕為例[D].揚州:揚州大學,2009.
TU-0
A
1005-5312(2016)05-00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