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歌林 劉甜甜
(景德鎮陶瓷學院,江西景德鎮333000)
陶瓷青花的氣質美
王歌林劉甜甜
(景德鎮陶瓷學院,江西景德鎮333000)
青花與白瓷的搭配歷經千年,其悠久古樸的歷史和獨自帶有的清新典雅的氣質是釉下彩繪極具代表性的一種美,這種獨有的氣質體現在其形態各異的筆法以及濃淡變化的色調上。釉下青花在窯火的神秘之手的作用下,變換著獨自所有的發色,向眾人展示其各種姿態的氣質美。
青花;陶瓷;氣質美;發色
青花,淡淡優雅的一抹青,在白瓷的襯托下單純美好,精致細膩,清新淡雅,青花與白瓷一搭配就以過了千年,其悠久的歷史使得自身透露著一種古樸的氣息。同時每一種裝飾都有屬于自己的格調,潑墨式的青花顏色濃淡的變化、精致裝飾的線條勁度的轉折起伏,都自有氣韻,形式相似卻又不盡相同,締造出屬于自身的專屬境界。
秦錫麟老師的作品風格具有濃重的民間氣息,青花瓷具有自身獨有的韻味。而我們所說的其自身的民間風格在其運筆技法上有所體現。“超技巧的民窯藝人,在落筆之前要對整幅畫的效果在心中有一個大致構想,好像畫面己浮現在眼前,并對即將開始的創作程序有個大概的實施程序,成竹在胸、意筆在先。他們的情感是高度主觀的,強烈的情感沖動使他們不拘泥于固有的程式、形式的規范和經營的法度,運筆時輕重緩急、虛實強弱、抑揚頓挫、節奏韻律都有如交響樂的節奏與旋律。他們創作的畫面十分注重客觀物象的動態,追求形態的神韻,線條瀟灑而有力度,有的畫面人物的肢體也不相銜接,形象很概括,有的花卉、圖案只是抽象概念性的,但它們的動勢姿態是連成一氣的,充滿活力,給人一種形不全而神全的遐想,達到神韻逼真的藝術效果。”①這種裝飾風格的表達更使人感受到其情感的豐富,生命的活力。其揮灑的筆法一氣呵成,如同舞動的青春,使花朵顯得朝氣蓬勃。再者,簡潔流暢的筆法更體現了其簡單樸素的美,正如道家的思想,“莊子崇尚自然本色之美"認為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意思是說自然樸素是一種不可比擬的美,一種理想之美。”②再者,如王錫良的山水青花瓷,簡單的幾筆寫意的山水描繪,給人一種國畫的意境之感。國畫的意象化特征明顯,在被引用于陶瓷之上,更有韻味,體現了傳統瓷藝之美,又是另一種表現美的方式。而與之相對應的王清麗老師的青花花鳥作品與水墨寫意畫不同,其工筆畫更多地關注“細節”,注重寫實,筆法則顯得更為細膩、精謹,相比較灑脫而言的另一種風格,所表現的花鳥行神兼備,栩栩如生,這種崇尚自然真實之風用青花表現出來畫面格調顯得更加清新淡雅,意境幽深。
青花的藍滲透于白瓷釉面之上搭配歷經千年,經久不衰,所表現出的典雅氣質,在青花單純的色調上表現著,這色調如同看慣了五彩繽紛的色彩后的一份清雅,像炎熱夏季里的一陣清涼之風,給人以舒怡和快慰。青花瓷傳達著這一抹藍所具有的意境,氣勢,并且帶給人以寧靜的心境。青花料直接繪制在素坯之上施釉燒成,這種釉下裝飾使青花似乎是直接與泥結合經過火的煉化渾然一體,給人以自然天成的感覺。從青花的發色可以體現出每一件青花瓷所具有的不同氣質。
“青花瓷的藍,是一種很美的藍,給人以鮮明之感,所以對其呈色有“蒼翠”、“濃艷”、“嬌翠欲滴”等詞形容。但它又不是一種純粹單一的藍色,因為在作為著色劑的鈷土礦中,還含有鐵,錳等其他的著色元素,因而呈色是微帶一點綠意的飽和藍色。也微帶一點紫韻。這就形成了青花呈色除“典雅”、“雋永”、“柔和”、“淡雅”等觀感之外的另一優點,即色彩的淳厚、豐富、含蓄,而不是一種膚淺單調的色感。俗話說料分五色,由于鈷土礦來源的不同,畫家們的用法不同,在加上釉料、燒成氣氛、操作方法的不同,致使各個歷史時期青花都呈色出不同時代的色澤,每個歷史時期的青花的發色都是不同的,直至今日青花料的品種就有十多種以上。”③康熙早期為灰藍色偏深,中期為翠藍色,晚期青花藍色淺淡。康熙青花用“分水”將青鈷料調制成不同濃度,因而繪制出深淺不同的色澤,人稱“青花五彩”層次多的達七到九層。這是其他朝的青花瓷所不能企及的。雍正青花發色,有以下幾種:(1)色淺淡,深沉略有暈散,與康熙五十年后色相似;(2)色灰暗,有的釉面作云蒙狀;(3)青翠,色調鮮艷穩定;(4)色淺淡,多見于淡描青花。其不同的色澤體現了不同的風格特色,淡藍色,清雅秀麗;濃藍色,渾厚濃艷;鮮藍色,漂翠鮮明,艷而不俗。通過窯變之手使這一抹‘藍’變換著無窮的魅力,散發著其它多彩所不具有的神秘氣息。藍白的搭配讓人內心感到輕松、沉靜,這大概也是青花瓷的風采所在。
神秘的窯火令人產生無限的遐想,一件瓷器經窯火的煉化,產生成品的過程。其期盼的心情在燒成的過程中萌發。經過高溫燒成,其釉色由黯淡無光變為異彩紛呈,這一特質在釉下彩身上體現的極為明顯,同時,這種在釉下素胎上直接繪制青花的工藝技術要求極高,燒成之后青花的發色取決于筆法的流暢性以及分水等的技法要求,因坯體的吸水性強,在分水的的時候,其量的掌握,寧多勿少,另外,青花寫意性的的表現也需如此。“用色“寧薄勿厚”。在陶瓷坯體上作畫與宣紙不同,在宣紙上顏色不會有太大的變化,而坯體上作畫完成后燒出來的效果,如果顏色過厚,它會和表層釉面產生反應,出現“陷釉”、“棕眼”等工藝缺陷,影響釉面美觀,而達不到釉下彩瓷光滑、晶瑩的視覺效果。”④青花瓷這種分水技法不僅影響著其燒成后發色的的質量,更是為了傳達其自身意境所必須具備的。
注釋:
①陳海燕.論秦錫麟現代民間青花的審美[D].景德鎮:景德鎮陶瓷學院,2013.
②王長平.論道家美學對民間青花畫風形成的影響[J].中國陶瓷,2003(06):60-61+57.
③蓋亞新.論陶瓷青花的單純美[D].景德鎮:景德鎮陶瓷學院,2013.
④許來軍.釉下彩瓷裝飾技藝淺談[J].工業技術與職業教育,2012(02):57-59.
J527
A
1005-5312(2016)05-002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