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昕然
(黑龍江省歌舞劇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00)
淺談民族民間舞蹈文化藝術的傳播
王昕然
(黑龍江省歌舞劇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00)
舞蹈藝術是一種既特殊又普遍的文化現象,通過人的肢體動作為主要的表現方式,任何舞蹈都有其內容與形象,反應的是一種獨特的文化語言。而中國民族民間舞蹈反應的,是伴隨著中國社會發展變遷不斷深化的中國文化,是對民族精神的藝術化體現。中國民族舞蹈藝術是屬于文化載體的一種表現形式,是古老的藝術形式之一,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因此,探索中國民族舞蹈文化藝術的傳播發展,對于弘揚這一民族藝術有著重要的意義。
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文化藝術;傳播;發展
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文化藝術是最為直接,最生動、最富有感染力的藝術形式,最能夠直觀清晰的表現出當地民族風俗習慣、生活方式以及人民的性格、氣質、文化、內涵、生存狀態、宗教信仰等等。民族舞蹈在我國文化藝術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國文化藝術叢林中的一顆不可缺少的常青樹。
關于中國民族舞蹈文化藝術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只有原汁原味的民間舞蹈才是中國傳統的民族舞蹈,否則就不算是民族民間的舞蹈,只能說是創作舞蹈;另一中說法是只有從民間舞蹈中加以提煉,才能算是民族舞蹈藝術。這兩種聲音都在不同程度的影響著中國民族舞蹈藝術發展,民間舞蹈需要從生活中走向舞蹈,需要從中加工提煉,以獲得更多觀眾的接受和認可,使之成為演繹性的的舞蹈藝術,過分的強度“原生態”會對民族舞蹈藝術的發展起到負面的阻滯作用;而對于民間舞蹈的提煉過程,也要防范其隨意性,民族民間舞蹈需要有其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有其獨特的民族風格,突出其獨有的特征,才具有存在的價值意義。
民族民間舞蹈的發展進步是伴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而改變,在繼承與發展的過程中,認真嚴謹的學習,立足于創造性的發展,保留民族傳統,又要有所創新,在發展過程中,不斷的豐富和提高。在繼承方面,主要有如下幾種,首先,要倡導民族舞蹈傳統的傳承方式,尤其是對于一些涉及宗教儀式的舞蹈,一些沒有專門記錄方式的特殊舞種,需要上一代親身將一招一式教授給傳人;其次,在民間的娛樂活動中,積極引導傳承,在節慶日中,民族舞蹈在自娛自樂的過程中慢慢傳遞給參與其中的每個人,不需要專門的教,這種以自娛為主的形式,更容易被人接受;再次,將民族民間舞蹈納入到學校教育中,在課堂上,讓更多的學生去了解、接受民族舞蹈文化藝術;對于中國民族民間舞蹈藝術需要在傳承的基礎上有所創新,需要與時俱進,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民族民間舞蹈。民族舞蹈文化藝術處于發展時期,要堅持將傳統與現代相結合,其民族性、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的審美思維、觀念等,需要在真正深刻理解其內涵與本質的基礎上,用現代的審美觀念去審視,用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去看待,掌握民族民族舞蹈的民族文化特征,探索其內容與形式,韻律與節奏等的關系,追求深層次的文化意蘊。
1.民族民間舞蹈具有群眾性、娛樂性?!靶闹邢矘?、口欲歌之,手欲舞之,足欲蹈之”——這是我國古代流傳至今的美學觀點,這就是說,人們常常是為了表達和體驗一種歡樂喜悅的心情,才跳起舞來。我國的民間舞蹈,多半是人們喜聞樂見的文化娛樂活動的形式之一,是社會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我們看到,每逢傳統的春節至元宵節期間,或者是秋天收獲后的農閑季節,人們總是以歌舞表達豐收的喜悅和節日的氣氛,她們或跳秧歌、或打腰鼓、或揮龍舞,或耍獅子,千姿百態,熱鬧非凡,表現出民間舞蹈極大的娛樂性,顯示出舞蹈藝術與現實生活的融洽與和諧。
2.濃重的感情色彩是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發展過程中的顯著特征。中國民間民族舞蹈藝術情感色彩主要表現在形象性的情感表達方式,民間舞蹈是現實生活藝術形式的反應,強調其形象的感情色彩。民族舞蹈藝術是人們群眾情感色彩的體現,其內在文化底蘊、精神氣質、內容形式、風格特點,都是其民族審美意識以及民族信仰賦予的,是人們群眾精神審美的需要,更是人們對未來美好期望的寄托。
3.舞蹈與歌唱結合的藝術形式是民族民間舞蹈藝術的主要特點。載歌載舞的舞蹈形式,自由、活潑、生動,相對一般純粹的舞蹈來說,更通俗易懂,且所表現的內容更加豐富,是我國各族百姓非常喜愛的舞蹈藝術形式。而且中國的民間舞蹈中,很多都使用了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作為道具,例如,扇子、手帕、花傘,甚至是器皿,像是碗、壇子等等。例如,苗族的民間舞蹈“板凳舞”,是苗族人民自娛性的、寓體育運動于舞蹈的藝術形式,由一人或者是數人,手持板凳相擊打為鼓點,眾人圍在外邊起舞,鼓點的節奏歡快、輕松,眾人時而聚攏,時而散開,且舞蹈的動作幅度比較大,粗獷、豪放、激情昂揚,表現了苗族人民的熱情豪放。
民族民間舞蹈文化藝術的傳播,需要秉承繼往開來,與時俱進的理念,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伴隨著人們的精神生活的提升,審美觀念的轉變,時代的發展進步,不斷的汲取新的生命力,促進民族舞蹈藝術的發展與創新。促使民族舞蹈藝術將民族文化傳播給更多的受眾,從而帶動整個社會對于民族藝術的審美。
[1]劉曉莉.論民間舞蹈在民族文化傳承中的作用[J].群文天地,2012(13).
[2]賈建文.中國民間舞蹈文化的啟示[J].舞蹈,2004(04).
[3]陳林宜.民間舞蹈與民俗文化[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01).
J722.2;G222.3
A
1005-5312(2016)05-01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