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華國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山東濟南250300)
論人物畫的意向造型與表現
袁華國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山東濟南250300)
不全不粹不足以謂之美,善于從豐富鮮活的客觀對象中捕捉最本質的精神才不致于流向自然主義,在抽出自然物象的內蘊時要全齊精神才不會走向自然主義。使物象之態成為心象之美。
造型;結構;形式;表現;意象
中國人物畫造型分為具象造型、意向造型、抽象造型,意象造型是位于具象與抽象之間的過渡性造型樣式。通過具象的畫面做抽象的思考,意象造型是一種主觀性的形象表達,也是內在規律性的符合中國傳統的精神性表達和述求。是一種對客觀對象的主觀反饋。
中國畫傳統的線描也是一種意象造型的表達方式,意象造型是對客觀對象的再創造、一種觀念形態、主觀的造型。按照自己的審美標準審美趣味來改變自然形態、夸張變形,重新組織畫面獨特的發現,加上富有個性的創造!
自己的作品要為表現的題材找到情感的依托表達自我,思考人生。獨立思考自己的人物畫藝術表達方式,以怎樣的藝術視覺來傳達自己的觀點,即尋找一個相對應的切入點。在平常應多做藝術風格的實驗性探索,做些綜合材料與水墨相結合的嘗試,還有與壁畫的結合,用國畫的筆墨語言來結構和分析油畫當中暗藏的造型與表現形式的可能。
中國人物畫的造型實際上是一種觀物取象的過程。觀物取象要對客觀對象作深入的觀察、分析、認識、理解、善于把握情感的流動,而不是一種機械的被動的對自然的真實模仿。如何培養和提高造型能力是人物畫家的重要任務。造型可以分為情感造型、理性造型、隨意造型、象征造型、靈感造型、比較造型。在觀物取象時應有針對性的和有意識地尋找“意象”意到形也就到了。應對具象的人物作抽象的表達,水墨人物畫家應從物象體積的深度空間幻覺抽身到視覺平面感官表現中,有些問題才會變得清晰可辨。
對待傳統不應沉溺和偏戀其中,更不能抱住古人的尸體不放或隨西方的樂隊起舞,不能被“自我他者化”應有一種“排他意識”才有自己的存在。傳統的造型有其自然的偉力和合理的存在而傳統的表現沒有理由跨越到現代為現代人物樣式解衣般礴,當傳統的造型、表現、題材早已被畫盡,而發展傳統的最好辦法就是給舊形式不斷添加新的造型內容,用造型說真話,感受造型的重要性。特別是進入到當代藝術潮流當中,在水墨人物當中水墨已經退居其次是為造型而服務。對傳統的態度和對古典精神的表達應作當代的反思和叩問,對傳統的造型和表達不應只是簡單的復制臨摹而應作富有創造性的改變,對傳統的借鑒要融入到自己的藝術語匯當中去,對待其要純粹和真誠。作為學習者,不以模仿為目的,而是要借此去知彼。
體悟古典精神的文化內涵并賦予其新的解釋、新的承載、對古典精神的守望與前瞻誠然已是探本求源和挖掘現世,恪守什么、弘揚什么、摒除什么,重新解構語言,重新整合語言,在新的視覺中展開新的筆墨秩序,使造型本身具有延伸精神和情感真誠的可能性,藉此來充實和弘揚現代人的精神力量。
要形成自己獨特的人物造型風格必須從寫生里面來錘煉,把寫生當做生命來做,把握每一個人物造型的生命特征。從客觀對象中追尋造型與文化體驗的品格,以此來確定造型的意味。在對客觀對象的寫生當中,每一筆的表現不以物象為摹本,而又源自物象。由單一的形象空間轉向多維的思維空間。把從基礎認識的形似轉化對藝術本體特質的感知,把第二自然從第一自然中轉化出來,把自然型轉化為藝術形。把對象的感性認知升華為理性的基礎之上的感性認知。從而突破單一的對自然型真實的再現的藝術模式,追求富于個性化的表達形式。形容意捕捉、易于看見,而造型是內部的東西,他是一種氣象,只有當形與造型融為一體時,畫面結構的比例、動態、線條、明暗才會和諧起來,畫面才會變得耐看,不要只注意形體結構的準確比例,而忽略了對物象的品嘗,前者是種子,后者是土壤,相互協調才能生長。
應著力尋求人物畫的造型結構應與筆墨結構之間的對應,消解雙方存在的二元對立形式。我們這代人都是從徐悲鴻引進的西方素描造型語境的訓練中成長起來的,長期的素描訓練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認識對象,全方位地把握對象的內在的造型結構,但是這種習性卻與傳統的筆墨是一種二元對立的形式,在其之間如何做一種折中的選擇是一個長久的話題,因為不能拿毛筆作西式素描的描摹。于是又出現了線性素描這種新的訓練表達方式,是為了消解素描結構和筆墨結構之間的某種對立,從而更好地對應二者之間的關聯性所作出的一種嘗試性表達。
人物畫的表現有多種方式,藝術家個人的風貌不應以一種固定的表現形式一以貫之。而應尋求富有時代特征和生命氣息的人物表現形式,列如自徐蔣體系以來的新文人畫主要以線造型再敷色的表現方式來塑造人物形象,以其充分吸收了西方的素描為當代人物的造型注入了新的血液和動力。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表現形式越發不能滿足當代藝術觀眾的需求,然后再是接著85新潮的涌動和西方近現代的藝術理念的沖擊使中國當代畫壇產生了多元的格局,南方重視純粹的水墨語言的表現形式并結合了花鳥畫傳統筆墨技法,由于南方和北方的地理環境的差異性,南方更注重人文意蘊的表達,而北方以重結構和雄渾氣壯的山水筆墨技法灌注其中,這就造成了時空的差異性表達。表現方法雖然很重要,但不能停留在在一種表現手法上,要把方法變成積累,要開拓累積,面向生活、面向樸素之道,要把創新的思想和變化的觀念灌注表現之中。作品往往是通過生命的形式表現出其內在的精神內潤和藝術思想追求.
[1]宗白華.美學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2]宗白華.藝境[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
J212
A
1005-5312(2016)05-017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