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艷
(珠海市灣仔中學,廣東珠海519000)
合唱教學中視唱練耳訓練的作用分析
朱艷
(珠海市灣仔中學,廣東珠海519000)
在音樂教學中,合唱和視唱練耳都是必修學科,都對實踐性和技術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彼此具有密切聯系,相互依存、相互促進。本文圍繞視唱練耳訓練,從它的內涵出發,對于該訓練對于合唱教學中的促進作用展開了具體分析,希望能通過規范視唱練耳訓練來提高合唱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合唱教學;視唱練耳;訓練;作用
我們將聲音按照一定的規律組織起來,就形成了音樂。音樂可以用多種不同的表現形式來傳達人的思想感情①。在音樂專業的學習中,視唱練耳訓練占據基礎性地位,是音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有助于為音樂的完美表達奠定堅實的基礎,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全面提升。同時,合唱對演唱者的音樂聽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多聲部的合唱中,表演者必須具備較高的音樂素養、集體訓練能力和對演唱的藝術處理能力,才能充分表達出音樂作品中蘊藏的感情,在情感上激發聽眾的共鳴。為了提高合唱教學的質量,充分展現合唱的藝術魅力,下文從如下兩方面對視唱練耳訓練的定義和作用進行了具體分析。
(一)主要內容
視唱練耳訓練主要是由兩部分組成,一是視譜即唱,一是聽覺訓練。視譜即唱主要是訓練學生按照樂譜額的要求,將曲調的節奏和音高準確地唱出來的能力,并在反復的練習中,逐步加深對音樂節拍和音調的感性認知,即視唱②。聽覺訓練就是練耳,主要是訓練學生對音樂節奏的分辨和控制能力以及記憶音樂的能力,提高他們對音樂的內心聽覺。通俗地說,視唱練耳的主要內容就是唱和聽。
(二)目的
在音樂專業的課程設置中,視唱練耳訓練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對于音樂的學習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管是專門從事音樂創作的職業音樂人,還是音樂教學,不管是學習音樂,還是器樂練習,視唱練耳都是必須掌握的基礎。進行視唱練耳訓練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能通過系統地學習,將音樂中的多種主要元素牢固掌握住,不斷開拓學生的音樂視野,培養其良好的音樂感覺。經過大量實踐證明,視唱練耳訓練,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藝術情操,還能促進音樂視聽能力和音樂思維的全面發展。另外,通過視聽練耳訓練還能促進其他音樂課程的學習。
(一)在發聲練習中的作用
這一教學環節是合唱教學的基礎環節。通過發聲練習,學生要掌握合唱作品的音域、音色、具體的發聲部位和聲音轉換的關鍵點。在練習發聲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學會利用聲樂的發聲方法,通過特定的元音以及輔音將音高準確地展示出來③。如果沒有堅實基礎的視唱練耳,就無法滿足音高表達的需要,更談不上合唱技巧。由于發聲練習的曲目有很多,具有多樣化特點,導致發聲訓練的難易程度也存在較大區別。如果發聲練習曲目的難度較大,聲部比較復雜,涉及的音域范圍比較大,就更需要學生具備更高的視唱練耳能力。
(二)在分聲部試唱中的作用
在合唱教學中,分聲部試唱是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主要內容包括處理樂譜和處理歌詞兩個部分。分聲部試唱有助于學生正確掌握音高和節奏。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合唱曲目中的各個部分進行細致地講解,讓學生能夠明確不同聲部的技術要求,例如音高、節奏、強弱、音調、調性、作品風格、句子劃分、呼吸頻率和結構等。運用視唱練耳進行分聲部試唱時,學生需要充分調動自己對音樂作品的內心感覺,盡可能地將音樂輕聲、優美地表達出來。例如,在低音區或中音區,可以讓學生像說話一樣輕輕的演唱;在高音區,學生就需要掌握一定的聲樂演唱知識和技巧,和聲樂中的頭聲充分結合,盡量讓聲音豎起來,應用自己的氣息加以支撐,保持聲音的平穩。在學生視唱音符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強調一點,樂譜中的音樂表情記號一定要準確處理,為下一階段的合唱練習奠定堅實的基礎,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聲部練習習慣,通過反復的視唱練耳訓練來提高自己的音樂表現力。
(三)在集體合唱排練中的作用
集體合唱排練是合唱教學的最終環節,需要將多個不同的聲部按照一定的要求進行組合,使之既能保留不同聲部的特點,又能在同一首曲目中保持高度統一。但是要滿足這一組合要求,除了要求學生在視唱練耳訓練中準確地把握發聲練習和分聲部試唱,還要具備較高的音樂聽覺。在第一次集體排練時,一定要注意這一問題的磨合,處理好不同聲部之間的縱橫關系和段落關系。同時,在合唱練習中,有的聲部并不像分聲部試唱那么順利,如果有休止符,聲部可能就無法順利進入。對于這些合唱排練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教師需要提前進行講解。除了在分聲部練習時要唱的準確外,更重要的是使合唱隊員建立內心聽覺。
綜上所述,視唱練耳訓練對于合唱教學,提高合唱水平具有重要影響和作用,為合唱教學的開展提供了有益借鑒。
注釋:
①鄧春慧,萬綱.談高師合唱教學中視唱練耳訓練的側重點[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11(06):118-120.
②陳曼倚.看譜唱詞練習——高校視唱練耳與合唱教學互助式訓練的研究[J].藝術教育,2012(16):61+68.
③陳秋彤,趙戈非.多聲部視唱練耳對合唱音準訓練的作用[J].戲劇之家,2015(36):99-100.
J616.2-4
A
1005-5312(2016)05-02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