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超宏
(廣東工業大學,廣東廣州510000)
淺析日本自然極簡主義美學的起源
陳超宏
(廣東工業大學,廣東廣州510000)
日本的自然極簡主義即便在先進的工業國里也色彩鮮明,不過這種獨特的日本審美意識到底源自哪里?隱含在它背后的含義是什么?這是本文將要探索的。本文將從自然崇拜、空間、文化視角切入日本極簡美學并嘗試分析其背后的極簡美學起源與解讀其在當代時代背景下的新意義。
極簡;自然崇拜;空間;文化
“極簡主義”(Minimalism)一詞誕生于20世紀60年代,取自當時興起的一個藝術派系“Minimal Art”,最初起于對當時抽象表現主義的抵制、旨在消除作品對觀者的壓迫力,追求形式上的簡單極致、思想上的優雅。
不過日本極簡的審美意識早在室町時期就已形成,比歐洲早了幾個世紀。日本隨后在厭膩地接受著外來影響的同時,又以簡約、留白等特征地道地維系了高度的審美意識和文化傳承,這種獨特的審美意識從確立以來便一直延續至今。
本文將以日本的自然極簡美學為切入口,試圖剖析其隱含在背后的審美意識淵源與其在新時代背景下的意義。
自然崇拜可謂是日本思想的起源,但凡談日本思想必須從由認識日本的自然崇拜開始。日本的自然裝飾動機與歐美不同,從繩紋時代以來日本就有以自然萬物為崇拜對象的原始宗教,屬于多神靈信仰,祭祀膜拜的對象包括自然中的各類動植物和自然現象。明治期間政府為向國民灌輸天皇至上論而將神社道教尊為國教,直至日本無條件投降之后才政教分離,神道教最終僅作為人們對世間萬物的美好憧憬而存在,這種自然崇拜的思想自然也直接映射在日本審美意識中,如日本設計常強調與大自然的和諧,并以自然的材料為設計語言營造獨特的自然意境。
當今全球經濟飛速發展,我們的生存環境受到持續破壞,自然資源愈加珍貴,倡導素樸的極簡美學對當下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
日本在室町中期誕生了簡約的審美意識。當時的幕府將軍足利義政是一位對美非常敏銳的人,應仁之亂之后京都遭受了重大的損失,京都代表著世代高超技藝的神殿與廟宇都消失了,足利義政對此感到非常痛心,于是退隱到了京都東部邊界的低山地帶。留存至今的慈照寺便是足利義政建在東山的別墅,他在那里與清風作伴、閑云野鶴,沉浸在書法、繪畫與茶道中,他就是后來的“東山”文化的代表人物,東山文化的美學強調的就是“簡約”、“空”,厭戰使足利義政以新的目光看待世界,從這一時期開始,日本人便開始自發地從簡潔中尋求美,與異域文化分道揚鑣。
日本極簡空間的起源與日本茶道淵源至深。千利休在珠光的基礎上創造了新的茶室規則,他認為簡約與平靜是至高無上的,人們得以透過自已的感官去想象各種事物,茶室是一個包容彼此的空間,它能啟發人的思考。銀閣寺里的“東求堂”成為如今日式房間的基本格局,其中隔窗、書桌、架子、庭院、走廊簡約而純粹。
千利休的茶室更小,其中茶罐、茶杯以及其它布置都相當簡約,外在的簡約充滿了強大的能量,主人帶著熱誠的心遵從著簡約雅致的奉茶儀式。他認為在簡約的空間里人的想象力更容易解放,如飄蕩著櫻花花瓣的一杯茶水能夠勾憶起人們坐在櫻花樹下的情景,日本人稱這種對布置的隱含意義加以解釋、拓展的行為稱為“目立”。
與歐美歌劇透過強化物質美刺激感官的方式不同,日本的極簡空間是在極有限的范圍內刺激人的行為、引發人們的想象,極簡的空間使人的感官因受不到外來的變化影響而變得極其敏銳。
“極簡”在當代是一種優雅精致的生活方式,它讓我們認識到了物的必要性,簡約的理念同時意味著極端的可控性、可用性、包容性、自律性,它的意義與價值遠勝過擁有物本身,它的內涵包括如何使用最小限的物去生活、領悟,即按照實物的原本狀態去看待事物,并最大限度地加以利用。極簡的行為并不是極端的削減,而是在必要性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舍棄。
[1]長田謙一,樋田豊郎.森仁史(日).近代日本デザイン史(美學叢書(03))[M].ぺりかん社,2006.
[2]小池三枝柴田美恵(日).日本生活文化史―近現代の移り変り[M].河出書房新社,2002.
[3]森山明子(日).日本デザイン史[M].美術出版社,2003.
[4]王受之.世界平面[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6]阿部公正(日).世界設計史[M].美術出版社,1999.
[7]Giles Colborne(美).簡約至上,交互式設計四策略[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5.
[8]平野敬子(日).設計的理念與實踐[M].六耀社,2005.
J53
A
1005-5312(2016)05-007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