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思籍
(南昌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江西南昌330000)
紅歌唱響主旋律
——當代中國“紅歌現象”分析
章思籍
(南昌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江西南昌330000)
紅歌是贊揚和歌頌祖國革命的歌曲,所以其自身不僅具備濃厚的感情基調和較強的節奏感,還能夠激發人民群眾建設國家的斗志,所以一直以來被人們所傳唱。本文從紅歌的藝術特色以及對社會的積極影響的研究入手,分析了形成“紅歌現象”的原因及其意義,并提出了在進行紅歌活動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紅歌;紅歌現象
(一)紅歌的藝術特色
紅歌作為歌曲是一種藝術,它不同于抽象的革命口號,紅歌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它的藝術性上,而紅歌之所以能夠在社會上廣泛的傳播,也說明了其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從紅歌的來源上看,紅歌是由民歌發展而來的,是從人民群眾的生產與生活中產生出來的,所以紅歌是一種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一門藝術。此外,紅歌與流行音樂不同,它具有身后的群眾基礎,如在延安時期由延安人民創造出的“信天游”、改革開放時期出現的《春天的故事》等。這些都是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域所形成的。對于紅歌來說,其藝術特色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紅歌曲調優美,易于學唱。當今社會幾乎每一首紅歌都被人們所傳唱,人們在傳唱的過程中根據時代的變遷以及新元素的出現而對紅歌進行加工和改進,所以許多紅歌現在的樣子已經與剛開始的樣子不一樣了。從這里我們就可以看出,紅歌不僅是藝術家們所創造出來的藝術,同時也是人民群眾現實生活的真實寫照。所以,大多數紅歌的曲調具有單純、流暢、簡潔以及明快的特點。
第二,紅歌比較質樸。來自于民歌的紅歌不僅繼承了民歌質樸的特點,而且還將民歌發揚光大。很多紅歌雖然沒有復雜的曲調,但是人們在聽和唱的過程中不會產生厭倦心理,這主要是因為紅歌產生與人民群眾的現實生活和勞動中,真實的反映了人民群眾的情感,容易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產生共鳴。
(二)紅歌對社會的積極影響
首先,紅歌傳唱的是一種信念、一種價值觀,它不僅代表著人民群眾的精神追求,同時也代表著我國勞動人民建設祖國的信念。中華兒女們在紅歌所塑造出來的氛圍中發憤圖強、勵精圖治,并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上不斷前進。所以,對紅歌的傳唱和欣賞,對于人民群眾來說,不僅是單純的感官享受,更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
其次,紅歌中所表達出來的內容都是積極向上的,所以紅歌能夠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當今社會,隨著經濟的發展,出現了許多個人主義、拜金主義的不良社會風氣,這些不良社會風氣與我們這個時代和民族是不相容的。而紅歌則具有洗滌這些不良風氣的作用,人們需要這些具有革命激情以及贊頌愛國主義、團結奮進精神的紅歌來凈化其心靈,陶冶其情操,從而激發人民的斗志,弘揚整個社會的主旋律。
(一)“紅歌現象”的形成原因
中國紅歌會的出現時“紅歌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似乎已經忘了戰火紛飛的中國所遭受到的苦難,而通過大眾共同參與唱紅歌的這一活動,勾起了人們的紅歌情懷和愛國情節。而“紅歌現象”的形成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中國紅歌會的出現。中國紅歌會以別具一格的特色和鮮明的主體內容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不僅喚醒了人們對紅歌的激情,還為人們帶來了一場高雅的、意義深遠的視覺和聽覺的盛宴,從而掀起了一股歌唱紅歌的高潮。人們渴望在這多元化文化中聽到積極地聲音,渴望有一種積極地、富于正能量的聲音能夠凈化自己的心靈,幫助自己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而紅歌會的出現,不僅將紅歌推向高潮,而且還使其影響力不斷地擴大,從而推動社會和諧穩定的發展。
第二,紅歌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紅歌現象”出現的一個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紅歌自身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紅歌作為社會主旋律的一個載體,主要以一種人民大眾喜歡的、樂于接受的形式來表現出革命人的優秀品質和崇高精神。而紅歌所具有的獨特的藝術魅力以及區別于其他歌曲的精神高度,才使得“紅歌現象”的影響如此的深遠。此外,紅歌還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這種獨特的藝術魅力不僅體現在紅歌的易學易唱、節奏的鏗鏘有力,還體現在其內容積極向上,情感真實上。正是因為紅歌具有這樣的特點,才能夠使它區別于其他的歌曲,才能被一代又一代的人們熱情傳唱,從而出現“紅歌現象”。
(二)“紅歌現象”的意義
“紅歌現象”是一種大眾爭相唱響紅歌的現象,人們對紅歌的演唱帶有強烈的主觀自愿性。首先,紅歌不僅承載著中華兒女英勇抗戰、奮勇殺敵的豪情壯志,也飽含著人民群眾對祖國和黨的熱烈擁護,人們在唱響紅歌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感受紅歌背后的辛酸故事,還能夠感受到擁有現在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其次,“紅歌現象”的出現,為新時期的娛樂節目起到了導向作用。“紅歌現象”從出現以來就一直備受人們的關注,人們也對“紅歌現象”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看法。而紅歌會的出現,使得“紅歌現象”作為一種娛樂節目出現在人們的眼前,這不僅為其他娛樂節目的創辦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藍本,而且還為娛樂節目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在“紅歌現象”的影響下,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紅歌活動,紅歌活動的開展不僅有利于凝聚人民群眾的力量,弘揚社會正氣,促進我國精神文明的發展。同時也是對人民群眾進行愛國教育的一個較好的方式。但是,在開展紅歌活動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注重紅歌內涵的體現
“紅歌現象”的出現,促使全國各地都開始了紅歌比賽,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是應該盡量避免在比賽中出現過于專業化的傾向。因為唱紅歌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提高人們的音樂水平,而是為了讓人們在演唱的過程中體會到紅歌中所蘊含的精神,此外,紅歌比賽也不是專業演員之間的較量,而是通過這一比賽激發人民群眾學習、工作的熱情,從而更好的為祖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所以,從推動紅歌活動,激發人民群眾的愛國熱情這一方面來說,紅歌比賽沒有必要過于強調參賽選手的演唱是否專業,因為很多群眾并沒有接受過正規的音樂教育,他們只是喜歡唱紅歌。
(二)注重紅歌活動的質量
就目前已經開展的紅歌活動來說,場面比較宏偉,舞臺設計和演員的裝扮都非常的精美,這樣的紅歌活動雖然符合當代人們對藝術的需求,但是與紅歌的精神相背離,不利于紅歌精神的發揚和傳承。很多紅歌是從戰爭時期創作出來的,老一輩的藝術家在演唱紅歌的時候沒有宏偉的場地,沒有炫麗的舞臺和精美的裝扮,他們在炮火聲中演唱。正是這種艱苦環境的影響,才能夠發揮出紅歌的積極影響,從而鼓舞人們為取得戰爭的勝利而奮斗。所以,如果在開展紅歌活動的時候,過于注重場地、舞臺以及演唱者這些外在的東西,就是使紅歌活動過于形式化,從而影響紅歌活動的質量。
(三)嚴格選擇演唱紅歌
在開展紅歌活動時,活動的組織者和演唱者要對所唱紅歌進行認真的篩選。因為,一些歌曲雖然在一定的歷史時期下產生的,但是這些紅歌已經不適應當今的主旋律,所以要對紅歌進行嚴格的篩選,選擇那些與當今主旋律相適應的、對人的心靈有啟迪作用、對人的思想有教育意義的歌曲,這樣才能發揮出紅歌活動的真正目的。如《文化大革命就是好》這首紅歌是在文化大革命這個特定的歷史時期所創造出來的,雖然它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對人們的思想、行動有指導作用,但是在當代已經不適合演唱了。所以活動組織者或演唱者在選擇紅歌的時候,可以選擇如《團結就是力量》、《保衛黃河》、《延安頌》等,這些曲目不管放在哪個時代都可以算作是經典,所以要多推廣這一類的紅歌。此外,還有一些紅歌如《國家》、《走向復興》等,雖然他們沒有誕生于革命年代,但是也同樣飽含著革命激情和中華兒女對祖國無限的熱愛之情,這樣的曲目也應該得到大力的推廣。
紅歌是時代的主旋律,它引領著人們不斷進步,現階段,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眾多新鮮元素的出現,出現的“紅歌現象”值得我們認真的思考。所以在開展紅歌活動的時候,我們不僅要進行大膽的創新,還不能丟掉紅歌所特有的核心精神。相信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紅歌現象”會不斷發揮出其積極作用。
[1]蓋雙玲.新時期紅歌現象及可持續發展的研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13.
[2]陳敏等.中國“紅歌會”的當代教育價值實現[J].南昌高專學報,2012(28).
J605
A
1005-5312(2016)08-009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