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環
(哈爾濱市群眾藝術館,黑龍江哈爾濱150000)
文化館古箏培訓
劉金環
(哈爾濱市群眾藝術館,黑龍江哈爾濱150000)
古箏藝術活動的開展,活躍了群眾文化娛樂生活,要想更好地在群眾文化中普及古箏教學,不但要改進教學方式和教學模式,還要解決師資力量,教師要擺正心態,規范教材,再加上文化館對群文古箏教學的硬件支持,在不久的將來,古箏教學一定會在群眾文化活動中蒸蒸日上。
古箏培訓;群眾文化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文化建設的騰飛,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各地政府對弘揚民族文化的重視,使古箏藝術呈現良好的發展趨勢,古箏的演奏和教學以及其藝術實踐活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和重視,。古箏藝術活動的開展,活躍了群眾文化娛樂生活,推動了精神文明建設,因此,全國不少地方出現了學習古箏熱。據中國音樂家協會有關人士保守估計,彈奏古箏的愛好者全國有二三百萬人,確切的學古箏人數很難統計,從每年考級人數連續成倍增長來看,學習古箏已經成為一種時尚,筆記作為一名古箏專業的群文工作者,認為怎樣能更好地在群眾文化中普及古箏教學以及做好古箏培訓工作,是當前最迫切需要探討的問題。
隨著時代的發展,古箏藝術越來越走近人民的生活,對人民文化娛樂生活起到了不可小視的作用。目前,選學古箏的人數迅猛增加;越來越多的藝術學校開設了古箏業余學習課程,同時還有相對專業的古箏學校的開辦;各級各類的古箏音樂會、藝術講座、古箏賽事和活動的增多,都從不同的角度積極的宣傳、開展、推廣著群眾古箏文化藝術的普及,并且不斷提高學術交流水平。近年來,在黨和政府對于優秀民族文化的重視和古箏前輩的倡導努力下,古箏教育、演出、機構建設等各項事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此外,社會對于古箏等傳統民族樂器藝術教育的需求不斷增長,因此各種藝術培訓機構、部門批量出現,一些藝術學校普遍增加招生名額,最終影響了群眾性古箏普及教育的蓬勃發展。在全國范圍內,都相繼開辦了古箏學習班,取得了卓越的成績。
在這樣的形勢下,古箏藝術的普及工作重心就要從學院古箏教學向群眾文化的古箏輔導培訓的過渡轉移,而群眾文化工作者就有了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從群眾文化的領域著手推動古箏文化藝術的培訓普及工作,從這個切入點繼續拓展到民族樂器的傳播和普及。
首先,群文古箏教學培訓的普及需要擺正心態,認識民族音樂的重要性。音樂文化的遺產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的重要分,不先認識、了解,就不可能弘揚、重視。在群眾文化中,器樂,尤其是古箏很容易被忽視,人們會習慣地認為它難學、難以攜帶、演出不便,其實不然,古箏雖然長度有一米七左右,但它是中空的,因此重量很輕,便于攜帶;古箏由于是五聲音階,隨便撥一下,便有美妙的聲音傳出,入門很快,因為它所有的演奏手型、坐姿都是遵循人的正常生理狀態,比如彈琴的手型就像抓東西一樣。在群眾文化的古箏培訓中,用的都是簡譜,更容易識譜,基本只需要三個月的時間,就能彈奏簡單、動聽的樂曲了,只要勤加練習,半年左右,一支成熟的古箏團隊就可以在群文舞臺上向大家展示傳統音樂的魅力。
其次,群文古箏培訓的普及需要教材的規范化。群眾文化的古箏教學不是以考級為目的,因此就要選擇更適合的教材,但從目前所處古箏教材狀況來看,各種教材有深有淺,各打各的鑼鼓,很不規范,很不系統。筆者在平時的培訓教學過程中,會自己改編一些流行歌曲作為練習曲目,實踐證明,收效明顯,學生們更樂意接受耳熟能詳的流行歌曲,而不是枯燥的考級曲目。另外,筆者認為,教師還應誘導學箏者循序漸進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得心應手地展示彈奏才能,讓其步入箏藝園地的境界。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教師要有較好的專業技術水平、良好的文化藝術修養和高超的演奏技藝,不能安于現狀,不思進取,總是按一套模式進行教學,而是要不斷地總結、不斷地更新、不斷地豐富、不斷地提高。一位合格的群文古箏教師除具備為人師表的品德和認真負責的教學態度,還要在教學方法上不斷探索,教箏者不一定自己都是出色的演奏家,但最起碼要有正確的教學方法,循序漸進。老師在教學中要能及時發現學生們在彈奏中存在的問題,并能及時指出解決所存在問題的辦法,啟發學生們的想象力及表達能力。對樂曲的完整性、曲情大意的理解程度以及基本掌握所彈曲目的演奏風格等,這對提高學生們學習古箏的興趣和自信心是有好處的。
當然,文化館對于古箏教學的硬件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有相對獨立的教學場地、足夠的樂器、以及一個展示團隊訓練成果的舞臺。筆者認為,通過不懈的努力,在不久的將來,古箏教學培訓一定會在群眾文化活動中蒸蒸日上,并成為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
[1]孫文妍.對古箏普及教學的想法[J].秦箏,2009(02).
[2]馮光鈺.從揚州古箏學術交流活動看箏樂的現代傳播發展[J].秦箏,2008(02).
[3]陳瀟兒.淺談古箏藝術發展熱潮衍生的問題與帶來的啟示[J].大科技,2015(16).
J632.32
A
1005-5312(2016)08-02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