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峰
(大連外國語大學,遼寧大連116044)
淺析高校藝術類實驗室建設與科學管理
孟峰
(大連外國語大學,遼寧大連116044)
藝術類實驗室在藝術教學中發揮重要作用,不僅為學生提供學習基礎課的場地,同時可以為學生創造力的發揮提供平臺,高校在發展藝術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重視藝術類實驗室的建設與管理。本文主要分析了當前高校藝術類實驗室建設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解決措施。
高校;藝術類實驗室;建設;科學管理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教育事業逐漸走向繁榮,高校藝術學院的規模越來越大,每年為社會上培養出大批優秀的藝術人才。藝術類專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大量藝術實踐,對實驗室有較高要求,可以說藝術類實驗室在高校藝術教學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加強藝術類實驗室的建設與管理,滿足藝術教學的實際需要,是所有高校必須要思考的問題。
第一,從組織的角度來說,一般高校藝術類實驗室都是近幾年新建的,因此組織機構尚不健全,沒有形成完善的管理機制,管理人員數量嚴重不足,水平也不能滿足實際需要,導致實驗室資源沒有被充分利用,制約了高校藝術專業的進一步發展。
第二,從實驗室設備的角度來說,設備數量和質量都無法滿足實際需要。近幾年,高校藝術類專業擴招,學生數量成倍增長,而設備資金投入卻不足,使用場地時要考慮設備是否夠用,很多藝術實踐由于設備缺乏無法開展。
第三,實驗室的規模不能滿足實際需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很多高校藝術學院開設了藝術設計以及動畫設計等專業,但是卻并沒有建設足夠規模的實驗室,學生求學期間只能學習一些理論知識,無法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
第四,由于高校藝術類專業發展較晚,實驗室的建設和管理都缺乏經驗,沒有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體系,管理過程中只能模仿理化實驗室,管理者崗位職責不明確,導致資源分配不合理,沒有很好的為藝術實踐教學服務①。
1.合理規劃建設目標。高校在建設藝術類實驗室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考慮到實際需要,一是看藝術院校都開設了什么專業,二是看專業規模,三是看近期內藝術學院是否會開設新的專業。高校要將這些因素綜合起來考慮,對實驗室的建設進行合理規劃,一是要避免場地沖突,二是保證實驗室規模能夠滿足實際需要,三是要明確輕重緩急,保證建設工作有序進行下去。在購買實驗設備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審核設備質量,并根據專業性質決定購買什么檔次的儀器,避免浪費②。
2.完善管理機制、提高管理人員綜合素養。高校要建立健全管理機制,對藝術類實驗室進行科學管理,不能將其等同于理化實驗室,要根據場地以及設備的實際情況進行管理。要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管理隊伍,落實崗位責任制,并根據藝術課程安排情況確定實驗室使用辦法,除了日常課程之外,學生也可以在課余時間憑借證件進入實驗室,休息日也要安排值班教師,方便學生使用。管理教師要積極學習先進的管理知識,學校可以為教師提供進修機會,向國外藝術院校或者是國內先進的藝術院校學習。另外要建立學生守則,要求所有進入實驗室學生必須遵循規章制度,使實驗室管理向著更加規范化的方向發展。
3.加強實驗室環境管理。藝術實驗室管理中,不僅要保證場地和設備不被破壞,還要保證實驗室環境整潔。首先,管理人員要以身作則,一是要保證實驗室地面清潔,二是要對實驗設備進行維修保養,定期通風,為學生創造一個舒適的學習環境。其次,藝術類學生一般都比較有個性,使用實驗室和設備過程中可能會過分強調個人需求,一方面,教師要用學生準則對其進行約束,要求所有學生必須按照學校規章制度使用實驗室和設備;另一方面,要加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學生形成一種責任感,與管理教師一同愛護實驗室③。
4.高實驗室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高校應該重視藝術類實驗室的信息化管理,從實驗室建設、實驗設備購買以及使用的整個過程中,都應該在管理系統中登記,進行統一化、集中化管理。如果出現實驗室或者設備損壞情況,馬上從系統中調出近期課程安排,為需要使用該實驗室及設備的學生重新安排,避免影響其學習,并且根據系統記錄信息聯系廠家,要求廠家馬上派技術人員進行修理,在最短時間內恢復使用。教師及學生在課余時間使用實驗室及設備時,除了出示證件之外,還要在系統上登記,值班教師也要在系統上記錄值班時間以及值班期間情況,方便管理。
藝術類實驗室在高校藝術教學中發揮重要作用,要想提高藝術類專業教學水平,就應該重視藝術類實驗室的建設和管理。由于我國高校在這方面起步較晚,經驗不夠豐富,很多方面仍需加強。要求高校根據實際需要合理規劃建設目標,建立健全管理機制、提高管理人員綜合素養,加強實驗室環境管理,并且不斷提升實驗室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注釋:
①鄭積勤,李林璠.“工作室制”模式下高校藝術類實驗室開放建設和管理[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5(12):263-266.
②鐘康云.對影視藝術類高校音視頻實驗室建設與管理的思考[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6(10):25-28.
③李娟.數字媒體環境下高校藝術類實驗室的建設與發展探討[J].實驗室科學,2015(13):157-160.
J12
A
1005-5312(2016)08-02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