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劍秋
(黑龍江省雜技團,黑龍江哈爾濱150000)
雜技教學的創新與發展
蘆劍秋
(黑龍江省雜技團,黑龍江哈爾濱150000)
雜技藝術是伴隨人類文明的發展同勞動、游戲、娛樂中演變而形成了最初的“蚩尤戲”,也就是后來人們慣以“雜耍”而視之的一項民間演藝。在它發展的過程中經歷更多的是坎坷與艱難,這門獨特的藝術在蹣跚中迎來了新中國,能夠走進專業院校,系統的培養雜技專業的學生更是近幾年的事情。如何使我們的學生在學到雜技藝術精華的同時具備高層次的文化知識是我們一直探索研究的課題。
雜技;教學;創新與發展
隨著社會的科技發展,社會到處都是現代化產物。對于追求時尚的人們來說,民族藝術文化不應該被科技自動化所取代,因為那是一個民族多年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歷史。雜技藝術就是這樣一門民族文化,它經過很艱難的發展歷程,走到了現在的專業院校中。由于發展的時間短,在教學模式上的體系還是存在著不足,下面就談下現今專業院校對雜技教學的一些創新和發展。
雜技專業是一個新興的專業,根據該專業的特點,在進行教學的時候,通常會遇到這種情況:沒有過多的教學資料;很多時候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只是書面內容的教學,很少有技術經驗上的指導;專業的管理體系也不夠健全。這種教學模式下,可想而知學好雜技是很困難的。
專業院校根據這種情勢,先對社會的發展進行了分析,總結出社會對雜技人員的需求,然后制定出雜技教學的總體發展方向和學習目標。在進行招生的時候,不在像以前那樣隨意,要招熱愛雜技的,有表演才能的,文化層次高的學生。因為只有好的基礎才能更好的學習雜技技術。招生之后,進行雜技教學的時候,要重視人文教育,教學內容要具有時代發展的特色,要有生命力。在現在的雜技教學中,雜技教學的內容已經與全民族的發展同步了,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都改變了傳統的雜技教學模式,這是雜技教學改革中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1.教學目標的變化。在未來的社會里,藝術人才除了具備“基本能力”、“品德素質”之外,還必須具備與時代相應的廣泛能力。現代教學在教學中應改變了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和方式,并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和便捷的高效的信息檢索方式,從而使學生從傳統的知識習得型向能力發展型過渡。
2.教學內容的變化。利用現代教育對陳舊教學內容進行改造,把現代科技文化成果及時完整地反映在教材中,促進教材內容的現代化。不僅教材內容得以更新,教材形式也要發生變化,教材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教科書。根據自己的基礎進度來確定自己的學習內容,滿足學生個體興趣及專業需求,使每一科《課》目互相交叉,互相滲透。
3.教學方法的變化。在現代化教學方法的變化中,教師在這個新的教學環境中更多的是作為一個指導者和管理者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教師應采用引導方式,啟發方式教學,隨時與學生保持交流,進行討論,讓學生自主的進行個別化的獨立訓練。
新老技巧、節目有上千種訓練、表演形式,教練不可能全部學盡。今天人們借助電子計算機來貯存和獲取雜技藝術信息已十分方便,光盤作為訓練技巧、節目套路、演出形式的存儲工具,顯示出無比的優越性,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使藝術專業人士從繁重的記憶學習中解放出來,把精力集中到整理雜技藝術的資料,全面考察,融會貫通,從而進行更高、更多的創新性的腦力勞動。實現快捷存儲固然重要,但不能因此放棄扎實的基本功訓練,藝術生命固然在創新,而創新決不能沒有基礎。哪怕是個絕技,無論絕到什么程度或者巧妙到什么程度,其實質都是基本功的綜合和提煉,基本功不全面、不扎實,創出新的節目及動作來是幻想,要創驚人藝,須下苦功夫。因為訓練的目的不僅僅是找到“黃金”,更要找到點石成金的教學本領。
中國的雜技藝術早在幾十年之前已譽滿全球了,在世界演藝圈里中國人的不俗表現足以證明了中國雜技的獨特性與發展性。我們在制定辦學目標時首先要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加強文化修養放在了首位,使我們的教學在多元化、全方位的教學格局中發展。我們可以學習俄羅斯在育人方面的經驗,在俄羅斯培養一位體操運動員,學校不僅僅教他如何完成高難度動作,而且要把大部分時間用在對他的文化素質、舞蹈訓練、音樂欣賞、體能科學、心理學知識等多種課程的學習上。因此我們所看到的俄羅斯體操表演充滿了文化教育和深厚的藝術品位。
雜技藝術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因此在進行雜技教學的時候,要先把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排在首要的位置,一個學生只有文化素質高,才能更好的在舞臺上施展才能。這就需要在教學的時候建立多元化、全面化的教學格局。例如說,教師在教授學生一個高難度的雜技動作時,可以先對學生進行一些舞蹈訓練、體能訓練、還有音樂的欣賞、然后再進行雜技的講解和訓練。我們會發現當學生學會這個雜技動作的時候,表演出的不僅僅是動作,更是一種藝術一種文化,能讓觀眾在驚訝雜技難度的同時,對文化藝術有深深的感觸。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將不斷推進教學改革,探索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拓寬專業渠道,調整課程體系,加強專業基礎課程及相關專業理論和其他人文類課程,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雜技藝術教育體系,培養新世紀的雜技人才,讓我們的目標引導著,激勵著我們去思考,去實踐。
[1]楊宇全.傳說、史籍、古文獻中的山東雜技藝術摭談[J].雜技與魔術,2011(01).
J828
A
1005-5312(2016)08-024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