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盤錦市大洼縣高級中學,遼寧盤錦124010)
談高中美術教育中的人格培養
李明
(盤錦市大洼縣高級中學,遼寧盤錦124010)
我國國人對傳統藝術文化內涵的認知,逐步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被淡漠。在這樣的環境條件下,面對高中階段學生關于人格精神的缺陷及人文主義情愫的遺失,高中美術課程有必要擔負起美術教育對人格培養的特有價值。文章在對人格進行基本闡釋的基礎上,對人格培養的必要性作出簡述,并提出相關的培養措施。
美術教育;人格培養;藝術文化
人格,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即指人的個性。通常表現一個個體的精神面貌,包括心理活動特征、實踐傾向心理意識等等。學生只有具備了健全的人格,才能履行好自身的義務,才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去逐漸的充實自我、完善自我。
《高中美術課程標準》中有明確的提出:“要在美術教育過程中,發掘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美術實踐功能,逐步形成一定的美術素養,從而起到陶冶情操、完善學生人格的作用。”在美術教育中所表現的人格素質涵蓋了堅定的政治觀、健全的人生觀及優秀的心理素質。英國藝術教育家、批評家赫伯里德就提出了“藝術教育培養人格”的觀念,主要依靠美術教育培養人的創造力,塑造健全的人格。針對美術教育來說,必需從自身出發在美術教育整體價值的基礎上發展,不能簡單的依托在美術教育的某一種價值實現上。所以,高中美術教育要在美術技能學習的基礎上,同步培養學生的個性品質及思想道德等基本個人素質。為社會培養一批高質量人才,進而達到美術教育的根本意義。
據我國不完全資料統計,在我國18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犯罪幾率上升了120%,同時14周歲以下的青少年,其犯罪的幾率上升了280%左右。目前青少年犯罪現象所呈現出越來越多、罪刑越來越重的發展趨勢。我國的教育體制雖然一步步在發生著改進,但素質教育仍然很難得到真正的落實,升學率依舊是衡量一個學校教學質量水平的重要指標。高中階段是在我國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面向大眾的教育,這部分學生的人格素質應該有徹底的保證。只有這樣,才有利于建設和諧文明發展的小康社會。教育學者蔡元培先生就曾經說過:“國民教育要發展必須要以培養健全人格為指導方針。”把我國教育體制下的學生培養成為有理想、有抱負、有目標的優秀人才,才是學校的根本任務所在。可以說,健全的人格是學生未來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基礎,一個獨立的個體只有擁有了完善的人格,才能在社會的發展中發現自我價值,實現自身意義。
青少年發展時期可以說是人生階段的一個關鍵時期。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完成育人任務,倘若學生群體中他們的心理問題不能得到及時的改正,就有極大的可能會發展為心理疾病。完善人格培養的重要途徑不乏就是對藝術素養的培育。中學生借助美術基礎理論的實踐和定量的訓練,對培養審美鑒賞有積極作用。更重要的是,學生可以憑借審美教育逐步發展為道德美、言行美,最終有利于形成相對健全的人格。
針對我國高中生普遍存在的人格缺陷,在《高中美術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及要求的基礎上,從以下四個方向入手,力求實現對高中生健全人格的培養。
1.側重傳統的民族美術教育,繼承優秀文化,發展人文素養.在全球化發展迅速的今天,中國民族文化的生命力逐漸的被青少年群體所淡化,甚至被埋沒。所以,高中美術教育要從傳統民族文化入手,重視民間美術作品鑒賞,讓學生在傳統美術作品的鑒賞中體會傳統藝術的獨到魅力。同時,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塑造健全人格。在日常美術教學過程中,可以借助課余時間組織學生到當地的美術館進行參觀,或者鼓勵學生參加民間藝術體驗活動等,充分利用當地的藝術資源,強化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大力提倡中國畫與書法藝術,讓民族藝術、優秀傳統藝術滲透學生的心靈,以最終達到提升學生人格的作用。
2.積極開展美術活動,營造和諧的校園藝術。在學校通過開展畫社,或者涂鴉活動等方式來充實學生的業余生活,不僅能夠使學生學習壓力得到放松,還能釋放自己的情緒;組織為學校設計宣傳欄,為各類比賽做海報等方式給學生提供一個展露身手的舞臺。通過組織這些活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對美術的學習動力,提升學生的美術技能,活躍身心,陶冶情操,真正的促進學生全面人格的培養。
3.提升教師的主導能力。教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起著引導作用。所以要處理好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主體地位之間的關系。要鼓勵學生個性品質發展,大膽進行想象創作,給每一位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作品展示。另外,還要在學校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將美術教材理論與具體的實踐相結合在一起,在課堂與實踐相結合的同時,再融合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幫助學生塑造健全的人格,提高我國國民素質總體水平。
人格的塑造可以說,離不開知識、道德及藝術三個層面。藝術教育是培養健全人格的重要方式,高中美術教育要通過學科框架實現人格教育價值,達到培育高素質人才的最終目的。針對美術教育的人格培養途徑不是單一的,也不是固定的,還需要藝術工作者投入時間和精力進行更多的探索。
[1]張黎明.淺談繪畫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J].寧波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01).
[2]宋其俊.美術教育對學生人格精神的塑造[J].科技致富向導,2011(26).
G633.955
A
1005-5312(2016)08-02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