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智維+楊麗萍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全國百強”的榮譽相比,更讓宜都感到驕傲的是其擁有的山水資源優勢。
8月29日,工信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公布《2016年中國工業百強縣(市)發展報告》,宜都位居第87位。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全國百強”的榮譽相比,更讓宜都感到驕傲的是其擁有的山水資源優勢。經濟強起來后的宜都市再設新目標:力爭在2017年創成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2020年建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
近年間,宜都一直在探索生態治理的新路徑。無論是“兩項試點、一項試驗”、碧水藍天工程,還是“三帶共建、五水共治”全領域治理……在宜都設定的發展路徑中,始終貫穿著“綠色”二字。
進入“十三五”之后,宜都市強力推進發展動能轉換,提出“把生態當動力、把保護當投資”,再次吹響了“換道超越”的轉型號角。
一號工程
7月8日,三峽生態經濟合作區生態治理宜都試驗啟動大會舉行,這標志著宜都市正式拉開了生態治理的序幕。
宜都試驗的內容包括:“圍繞生態綜合守護、生態產業發展、生態社會治理、生態治理機制創新等重點任務,開展跨邊界生態治理、國家公園、生態資本化、生態公民等治理試驗,著力實現理念生態化、人文生態化、產業生態化、體制機制生態化。”
宜都試驗還被賦予了更重要的使命。在宜都市委書記羅聯峰看來,“宜都試驗”不僅僅是“宜昌試驗”的一部分,更是宜都搶抓新機遇、尋找新經濟增長點、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實現宜都發展再跨越的重大戰略舉措。
為了更清晰地界定宜都試驗的地位,羅聯峰曾總結了四個詞:國家戰略、湖北擔當、宜昌試驗和宜都先行。
在宜都,生態保護的重要性不斷得到提升。除了宜都試驗外,湖北省、宜昌市今年還分別將宜都列為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試點、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綜合起來,即為“兩項試點、一項試驗”。
據介紹,宜都市委、市政府將“兩項試點、一項試驗”列為“一號工程”。為此,專門成立領導小組,組建工作專班抓落實。如今,在專家團隊指導下,已經提出了試驗方案和計劃,生態治理試驗有了路線圖。
談及生態保護之于宜都的特殊性和意義,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趙曼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宜都是全國的百強縣,在前些年高速發展的基礎上,需要對現有產業進行轉型升級。“宜都在湖北省乃至在全國都具有代表性,試驗成功后可以為全國很多經濟強市提供一個示范和樣板。”
碧水藍天
清江是湖北省境內長江上中游最大的支流,對保護長江水生態環境至關重要。近年來,無序泛濫的網箱養殖已嚴重影響清江水環境。在開展水環境綜合整治方面,宜都推進“碧水工程”。
為改善長江岸線環境,宜都市投資2億元對庫區養殖開展網箱清理取締,目前工作進展順利;對長江岸線砂石碼頭規范整治,基本完成50家砂石碼頭規范整治;開展化工企業污染排查整治,確保企業污水達標排放。
在宜都確立的“五水共治”提出,重點對長江、清江、漁洋河、九道河、大溪等五條流域進行環境綜合治理。趙曼表示,宜都是長江、清江、漁洋河三條河流交匯的濕地守護區,也是大江大河及區域生態安全的重要節點城市,從地理位置來看非常重要。
除了“碧水工程”外,宜都還實施了“藍天工程”以改善空氣質量。具體內容包括:推進工業廢氣、建筑揚塵、渣土運輸治理,抓好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完成黃標車淘汰任務,擴大禁鞭區域。
在針對水、空氣治理的同時,宜都推進產業升級,對工業結構進行了調整。
“突出綠色發展導向,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促進精細化工、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產業高端化發展。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淘汰資源消耗多、環境污染重的落后產能,著力降低新興產業要素成本,著力償還環境保護歷史欠賬、補齊生態治理短板。”羅聯峰介紹說。
全域治理
8月23日,宜都下屬的陸城街道辦召開環保工作會,對陸城全域范圍內存在環保違法違規企業進行整改和治理。
這次治理涉及沿江化工企業、小土紙廠、違規建設項目、沿江貨場碼頭、建筑揚塵、鍋爐整治、危險化學品及廢物管理等領域。
“生態環境問題已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要把環保作為第一民生,切實改善人民群眾的生存環境,將環保作為產業轉型的動力,常態化推進環保。”談及生態保護,陸城街道辦事處原主任許文忠說。
這樣的治理,僅是“宜都試驗”的一個縮影。在新進項目方面,嚴格準入機制,以求從源頭上杜絕帶污染的GDP。
到過宜都的人都了解,宜都市山水資源優勢明顯。為將山水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宜都市確立了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發展理念;而在具體落實方面,宜都確立了“三帶共建、五水共治”全領域治理的總體布局。
今年,宜都提出打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宜都實踐版。以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和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兩項試點、生態治理宜都試驗為契機,按照“三帶共建、五水共治”總體布局開展全域生態治理。
在治理過程中,宜都也在不斷完善頂層設計。
“宜都試驗要抓好綜合性頂層設計。”羅聯峰說,將資源利用上限、環境質量底線、生態保護紅線作為各項規劃的底線,統籌推進多規合一。做好生態治理與“兩項試點”、社會治理和康養小鎮、新型城鎮化國家級試點等探索性改革工作的有效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