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相信,失敗的故事總比成功的案例更具參考價值。從前面的種種案例中不難發現,所有的企業都存在幾個問題,項目選擇盲目跟風、股權分配、燒錢、擴張過快、內部紛爭、高調吹牛。把問題列舉出來,就是想讓初創的你少走點彎路。
一、項目選擇盲目跟風
一些創始人,在剛想創立項目時就盲目跟風,沒有抓住用戶最細節的需求,導致很多人錯認為自己創立的項目是剛需。
其實此時,有的行業市場已出現疲軟。例如O2O行業,國內大部分都在燒錢,甚至賠錢,關門的特別多。甚至有的創業者把公司轉賣,但從事的依然是O2O項目,最后依然賠錢,這就形成了死循環。
所以,選擇項目時,千萬不能盲目跟風。在創業大潮之下,要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進行判斷,你的產品到底具不具備競爭優勢。
另外,如何從剛需產品中分離出弱需求,找到剛需點,哪怕在弱需求中找到強需求的點,都很關鍵。
二、股權均分,早晚會出事
股權分配也很關鍵,合伙人之間的最大問題就出在這兒。
1:1:1的股權分配使得團隊在管理方面極易產生分歧,而且投票權、話語權得不到保障。如果公司盈利的話還好一些,一旦公司不景氣,一系列經營管理問題就會隨之而來。即使當初大家口頭承諾由我決策拍板,但具體實施過程中,決策分歧問題依然存在。
三、觀念不合,團隊內訌
俗話說人心齊泰山移,要是人心不齊那么最終也只能是散伙。
內訌一般有兩大原因:股權、理念。
例如有利網的劉雁南,其離職原因就是與合伙人理念不統一。最終導致劉雁南選擇出走,自己創業。而股權我們在上段中已經提及,無非就是那幾個原因。
四、招人要與自己目標統一
越是難招人的時候,你對人員的選擇就應該越迅速,將那些與你目標難以統一的人排除在外,留下那些愿意與你同仇敵愾,并且能力很強的人,同時還要有一套合理完善的激勵手段和人員管理制度。當然要想招牛人,你必須耗費大量時間。
五、高調吹牛,未摸清模式
經常高調吹牛而不做事的人必將被時代所淘汰,最后也只有死亡在等待著它。大可樂這家企業就是如此。
借力京東金融眾籌的平臺,和“免費”換機的噱頭,丁秀洪的大可樂手機成功吸引了大批消費者的關注,不過此次眾籌看起來更像是一次手機的預售營銷活動。以眾籌的名義,借免費換新的由頭,讓消費者們提前預付。
如今丁秀洪離職,但作為創始人,卻不給當初的眾籌合伙人一個交代,熱鬧一時的“眾籌免費”,營銷成功,最后卻如此敗筆。他最終也沒能摸清大可樂究竟該按什么樣的模式走,從現在來看“眾籌免費”的模式只不過是當時的一個概念而已。
六、擴張過快死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這招武功秘笈也陸續被眾多企業奉為“圣經”,但也不能太快,太快了遲早也會出事的。
據統計,有高達70%的創業失敗是緣于初創公司試圖過早擴大規模,白白消耗了金錢和資源,而此時他們甚至還沒有能夠滿足龐大的市場需求的真正的產品。
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經濟組織,盲目追求規模經濟,有時會走向規模不經濟的死胡同,建立起龐大的經營機構和團隊,尾大不掉,耗盡財力人力物力。
企業的經營管理,要依據自身的資金實力、風險承擔能力、人力資源、資源整合能力等情況而循序漸進地推進。只有厚積薄發,才能細水長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