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印度尼西亞對中國企業投資合作的保護政策
中國與印度尼西亞簽署雙邊投資保護協定;
中國與印度尼西亞政府在1994年簽署《促進和保護投資協定》;
中國與印度尼西亞簽署避免雙重征稅協定;
中國與印度尼西亞政府在2001年簽署《避免雙重征稅和防止偷漏稅協定》;
與投資合作相關的主要法律:《投資法》、《公司法》、《所得稅法》、《勞動法》、《知識產權法》、《破產法》、《貿易法》、《海關法》等。
二、對外投資法律法規
(一)外國投資的市場準入
投資行業
1、禁止投資的領域:國內外投資者可自由投資任何營業部門,除非已為法令所限制與禁止。法令限制與禁止投資的部門包括生產武器、火藥、爆炸工具與戰爭設備及被宣布為禁止投資行業的25個行業,僅能由政府從事經營。禁止投資的行業包括:毒品種植交易業、受保護魚類捕撈業、以珊瑚或珊瑚礁制造建筑材料,含酒精飲料工業、水銀氯堿業、污染環境的化學工業、生物武器工業,機動車型號和定期檢驗、海運通訊或支持設施、艦載交通通訊系統、空中導航服務、無線電與衛星軌道電波指揮系統、地磅站,公立博物館、歷史文化遺產和古跡、紀念碑以及賭博業。
2、為促進相關行業發展,放寬外資進人以下領域的條件:
①以特別許可證形式允許外資進人過去不對外開放的糖精工業部門。
②在建筑公共工程行業,外資股權比例最高限制由55%提高到67%。
③開放外資進入文化旅游領域中的電影服務業(包括影片工作室、影片處理實驗室、配音設備、電影洗印和復制),外資股權比例最高不超過 49%。
④外資在醫院服務、專科診所、臨床試驗室的股權比例限制由65%提高到67%,對外資的經營地點不再限制,允許外資在印度尼西亞境內開展經營業務。
⑤電力行業,允許外國企業通過合作方式參與開發0.1和1萬千瓦的發電項目,對1萬千瓦以上的發電項目,外資股權比例不得超過95%。
3、 對外資在以下行業領域的股權比例進行了調整:
①主要糧食作物(玉米、大豆、花生、綠豆木薯和紅薯等)種植面積超過25公頃的,外資股權比例最高不能超過49%。
②信息通訊領域,根據2009年第38號關于郵政的法令,從事郵遞業必須獲得特殊許可,且外資股權比例最高不能超過49%;電訊基站建設、運營和管理等,須100%由內資控股。
此外,《禁止類、限制類投資產業目錄》附件中,增加新的條款,進一步放寬對東盟其他成員國投資者在印尼投資的股權限制和地域限制。如在海運貨物裝卸服務領域,東盟成員國投資者被允許最高持股比例60%,而東盟以外國家投資者只被允許最高持股比例49%。
4、印尼官方投資統籌機構2013年12月24日公布了最新修訂的投資負面清單。其表現為,一方面擴大了外商投資的領域,開放了部分原先僅限當地投資的行業;另一方面,對外資的持股比例要求放寬,一些行業外商可以控股。修訂的主要內容如下:
第一類為對外資更加開放領域,陸路交通客站和車輛常規檢驗部門的外資可持股比例從零放寬至49%,為此次放寬幅度最大的兩個行業。其他兩個行業為制藥業和金融風險投資業,外資可持股比例分別從原來的75%和80%調整至85%。廣告業外資可持股比例亦從零放寬至49%,但僅限東盟國家。
第二類為新設定的外資可持股領域,固定通訊、多媒體綜合網絡電信、多媒體服務供應商的外資可持股比例分別為65%、65%和49%。
第三類為公私合營的基礎設施項目領域,其中機場、港口和陸路交通客站(含鐵路)的經營管理外資可持股權分別為49%、95%和49%,供水95%,收費公路95%,10兆瓦以下發電廠49%,10兆瓦以上的100%,輸電和配電分別為100%。此外,此次修訂負面清單還收緊了幾個外資可持股比例領域,如貨物分銷業和倉儲業從100%縮減至33%。農業領域外資可持股比例因須與2010年頒布的園藝法規定相配套,從95%縮減至30%。
目前清單中完全禁止類的產業有部分化學品、特殊交通設施和博彩業等,部分禁止類的產業有制糖、礦業和醫藥等。
投資方式
【合資企業】在規定范圍內,外國投資者可與印度尼西亞的個人、公司成立合資企業。
【獨資企業】外國直接投資可以設立獨資企業,但須參照《非鼓勵投資目錄》規定,屬于沒有被該《目錄》禁止或限制外資持股比例的行業。
【外資并購】外國投資者可以通過公開市場操作,購買上市公司的股票,但受到投資法律關于對外資開放行業相關規定的限制。
(二)印尼稅收制度
【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最髙稅率分為四檔,從5%-30%,企業所得稅率, 2010年后降為25%。印尼對中、小、微型企業還有鼓勵措施,減免50%的所得稅。為減輕中小企業稅務負擔,2013年印度尼西亞稅務總署向現有的大約100萬家印度尼西亞中小企業推行1%稅率,即按銷售額的1%征稅。
(三)外匯管理
印度尼西亞貨幣為印度尼西亞盾,印度尼西亞盾可與美元、歐元等主要貨幣自由兌換,資本可自由轉移。
(四)印度尼西亞對外國投資優惠
【旅游業優惠】東盟旅游部長會議于1999年1月在新加坡舉行,各國一致同意對外資投資旅游業提供以下優惠:
(1)興建觀光旅館、休閑中心、高爾夫球場可免稅,外資可持有100%股權。
(2)旅游設施進口手續簡化并免征關稅。
(3)印度尼西亞考慮將旅游土地使用年限延長為70年(目前為30年),使旅游業成為吸引外資的火車頭。印度尼西亞投資部考慮像泰國一樣成立投資單一窗口,幫助外商辦理各項繁雜事務;投資部還將授權印度尼西亞駐外使領館辦理外商投資申請前的協調、咨詢事務,以使外商能在人境10天內完成所有行政手續。
【制造業優惠】所有制造業均允許外資擁有100%股權(包括經審核的批發零售業)。外商可擁有已登記注冊的新銀行的100%股權。1億美元以下的投資案,審核時間將在10天內完成。
【稅收優惠】
(1)1999年1月,印度尼西亞政府第七號總統令,公布了恢復鼓勵投資的“免稅期”政策。對紡織、化工、鋼鐵、機床、汽車零件等22個行業的新設企業給予3到5年的所得稅免征。如投資項目雇用工人超過 2000人,或有合作社20%以上的股份,或投資額不少于兩億美元,則增加1年優惠。對于已超過30%的規模進行擴大再生產的項目,減免其資本貨物以及兩年生產所需材料的進口關稅。對出口加工企業減免其進口原料的關稅和增值稅及奢侈品銷售稅。對位于保稅區的工業企業,政府還有其他的鼓勵措施。
(2)印度尼西亞政府對有限公司和合作社形式的新投資或擴充投資提供所得稅優惠。提供的所得稅優惠包括:
①企業所得稅稅率為為25%,可以在6年之內付清,即每年支付5%。
② 加速償還和折舊。
③在分紅利時,外資企業所繳納的所得稅稅率是10%,或者根據現行的有關避免雙重征稅協議,采用較低的稅率繳稅。
④ 給予5年以上的虧損補償期,但最多不超過10年。
上述所得稅優惠,由財政部長頒發,并且每年給予評估。
(3)根據印度尼西亞政府現行規定,在基礎金屬、煉油、天然氣、有機基礎化學、可再生能源和電信設備等5個工業部門,投資額超過1萬億印度尼西亞盾(約合1億美元)的企業,可獲得5至10年的所得稅免稅期。同時,在印度尼西亞偏遠落后地區投資的129個勞動密集型行業的企業,最低投資額500億印度尼西亞盾(約合500萬美元)且投資期限超過6年的,可最多按總投資的30%降低應納稅所得。
行業鼓勵政策
自2007年1月1日起,政府對6種戰略物資豁免增值稅,即原裝或拆散屬機器和工廠工具的資本物資(不包括零部件),禽畜魚飼料或制造飼料的原材料,農產品,農業、林業、畜牧業和漁業的苗或種子,通過水管疏導的飲用水,以及電力(供家庭用戶6600瓦以上者例外)。免除國內加工魚產品的出口稅,減輕漁業加工機械進口稅,減免收人稅及增值稅,在綜合經濟開發區和東部地區投資的企業還可獲得土地建設稅減免優惠。
從2009年起對工業發展用機器、貨物和原料免征進口稅。
2011年以來,針對包括原金屬、煉油、天然氣、有機基礎化學、可再生能源和電信設備等5個工業部門,投資規模在1萬億盾(約合1.17億美元)以上的,免除其開始商業運行后5-10年的稅款,對已投資印度尼西亞但經營尚不足一年的企業也可以享受到此項優惠稅收政策。
鼓勵鋼鐵工業和煉油廠的投資建設,包括給予長達15年的免稅期,并給予2年期的減稅50%優惠。
地區鼓勵政策
印度尼西亞為了平衡地區發展,將重點發展“六大經濟走廊”(Economic Corridors),即爪哇走廊一工業與服務業中心、蘇門答臘走廊一能源儲備、自然資源生產與處理中心、加里曼丹走廊一礦業和能源儲備生產與加工中心、蘇拉威西走廊一農業、種植業、漁業、油氣與礦業生產與加工中心、巴利-努沙登加拉走廊一旅游和食品加工中心、巴布亞-馬魯古群島走廊一自然資源開發中心。
(五)勞動就業
依印度尼西亞政府規定,外國人投資工廠應允許外國人自由籌組工會組織。全國性的工會聯盟有全印度尼西亞勞工聯盟(SPSI)和印度尼西亞工人福利聯盟 (SBSI)。
印度尼西亞勞工總政策旨在保護印度尼西亞本國的勞動力,解決本國就業問題。目前只允許引進外籍專業人員,受聘的外國技術人員,可以申請居留簽證和工作準證。
三、外資企業獲得土地的規定
印度尼西亞的土地征用法一直被視為實施基礎設施項目的主要障礙。印度尼西亞實行土地私有,外國人或外國公司在印度尼西亞都不能擁有土地,但外商直接投資企業可以擁有以下3種受限制的權利:建筑權,允許在土地上建筑并擁有該建筑物30年,并可再延期20年;使用權,允許為特定目的使用土地25年,可以再延期20年;開發權,允許為多種目的開發土地,如農業、漁業和畜牧業等,使用期35年,可再延長25年。
四、外國公司承包當地工程
許可制度
按照印度尼西亞法律規定,外國承包商在印度尼西亞執行承包工程需獲得許可。
禁止領域
外資企業只被允許參加基礎設施部門建筑價值在1000億盾以上和其他部門采購和服務價值在200億盾以上的投標。此外,外資企業只許參加合同價值在100億盾以上的服務咨詢投標。外企投資受限制的范圍只在經費來源為國家收支預算的政府采購方面。如果工程由私企主導,則不受此限制。
五、在印度尼西亞投資注冊企業
設立企業的形式
在印度尼西亞,投資設立企業的形式包括有限責任公司和代表處兩種。
企業注冊的受理機構
設立有限責任公司和代表處均需得到印度尼西亞投資協調委員會(BKPM) 批準。外國投資可以在印度尼西亞雅加達由投資協調委員會(BKPM)批準,也可以由其在印度尼西亞各地和駐國外的代表機構批準。但是,外資欲在保稅區內投資項目,必須經過各保稅區管理機構向投資協調委員會(BKPM )遞交投資申請,進而獲得投資協調委員會的批準。
相關鏈接:
中國駐印度尼西共和國大使館
地址:JL. Mega Kuningan No.2,Jakarta Selatan 12950,Indonesia
電話:0062-21-5761039
傳真:0062-21-5761038
電子郵箱:chinaemb_id@mfa.gov.cn
網址: http://id.china-embassy.org
中國駐印度尼西共和國大使館經商參處
地址:JL. Mega Kuningan No.2,Jakarta Selatan 12950, Indonesia
電話:0062-21-5761048
傳真:0062-21-576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