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pes
寨卡(Zika)病毒——一種靠蚊子傳播的病毒,因為其傳播程度之迅速,并有可能導致感染其病毒的育齡女性生出小頭癥患兒,從而引發了全球的關注。這種病毒有多可怕,我們要如何防范?
寨卡病毒是什么?其傳染方式是怎樣的?
寨卡病毒屬于黃病毒屬,于1974年在烏干達首次發現,是由與傳播登革熱、基孔肯雅熱和黃熱病同一類型的蚊子——埃及斑蚊傳播的。在2007年以前,寨卡病毒感染只在非洲爆發過,而2007年時,該病毒傳到了南太平洋地區。
通常來講,該病毒是當埃及斑蚊叮咬了已感染該病毒的患者后,再叮咬其他人而傳播的。當人們開始出現癥狀后,即成為了病毒的攜帶者。有時,該病毒還有可能通過性接觸或者是輸血而傳播。
今年2月2日,美國確認了第一例本土感染病毒,就是通過性接觸感染的,該感染者與剛剛從委內瑞拉歸國的感染者發生關系后被感染,引起全球性關注。據世衛組織統計,21個南美洲、10個亞洲、非洲和太平洋國家及地區都出現了寨卡病毒,其中巴西疫情最為嚴重。
我國也在今年2月9日確診了第一例輸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感染后會出現怎樣的癥狀?
感染寨卡病毒后可能會導致發熱、出疹子、關節疼痛和結膜炎(也叫作紅眼病)。但是大多數人在被感染后,都不知道自己已經被感染了。僅有五分之一的被感染者會表現出一定的癥狀,大部分人并不會表現出任何的癥狀。由于該病毒很少會引起嚴重的并發癥,以往人們從未認為寨卡病毒感染是一種嚴重的感染性疾病。
在少數情況下,寨卡病毒與格巴二氏綜合征之間也存在相關。格巴二氏綜合征會導致部分或者是全身癱瘓,好在大部分是暫時性的。
寨卡病毒到底可怕在哪里?
既然以往的寨卡病毒的癥狀并不可怕,為什么這次引發了世界性的關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與小頭癥的關系。小頭癥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會導致新生兒頭部畸形,與正常嬰兒相比頭部較小。小頭癥會引起嚴重的發育障礙,有時候還會導致死亡。
一些研究顯示,感染了寨卡病毒的孕婦有可能生出患小頭癥的寶寶。在寨卡病毒感染最嚴重的巴西,去年10月以來報告了4000多例疑似小頭癥的新生兒,49名死亡。其中有8名確診的患者與其母親都確定感染了寨卡病毒。很多有寨卡病例的國家,如哥倫比亞、牙買加都建議女性推遲懷孕計劃。
育齡期女性要特別小心預防
目前還沒有能夠預防寨卡病毒的疫苗,或者是能夠治療寨卡病毒感染的方法,唯一的預防方法是,不要前往病毒流行地區。如果你已經確定要去往感染地區的話,那么你應該嚴格遵守防蚊措施:使用環境保護局批準的外用防曬霜;穿長褲和長袖衣服,而且褲子和衣服應該足夠厚,能夠抵抗蚊子的叮咬;睡在有空調而且四周封閉的房間中。
對于有可能會接觸到寨卡病毒的處于生育年齡的女性來說,美國疾控中心建議:要采取措施,包括堅持使用有效的避孕方法等,從而防止意外懷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