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婷
政府會計準則相關問題研究
■/李婷
文章首先剖析了美國、澳大利亞、法國等國家在構建政府會計準則體系工作中值得借鑒的方面,然后分析了我國政府會計體系的局限性和存在的問題,最后就完善我國政府會計體系提出了幾點建議。
政府會計準則局限性借鑒建議
(一)政府會計準則出臺背景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世界范圍內掀起了“新公共管理”運動,發達國家政府相繼進行了政府會計制度改革,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轉變自身的政府會計體系運行模式,實現了部分或全部政府會計以權責發生制為核算基礎。目前,澳大利亞、加拿大、英國、新西蘭等國家已經建立了完全以權責發生制為核算基礎的政府會計制度,取得了政府會計改革的巨大進步,促進了政府會計管理水平的大幅度提升。
(二)我國政府會計規范的發展歷程
我國政府會計規范的發展歷程(見表1)。
(一)美國政府會計規范
1.政府會計準則制定機構的非統一性。在美國,制定政府會計準則的機構有:聯邦會計準則咨詢委員會(簡稱FASAB)、美國制定州和地方政府會計規范的權威機構(簡稱GASB)、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會計準則執行委員會等。FASAB與GASB制定的準則規范之間互不干擾,自成體系。
2.政府會計準則體系的運行有完善的法律體系作保障。對聯邦政府會計規范產生影響的法律法規(見表2)。

表1 我國政府會計規范發展歷程
(二)法國政府會計規范
1.政府會計準則制定機構的成員結構較科學。2001年,法國政府確定了要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制定政府財務報告。在法國,有權制定政府會計規范的機構是政府會計準則委員會(簡稱CPAS);委員會成員包括:政府部門領導、學者、政府會計工作者、企業部門會計師和其他有權責發生制會計經驗的人士。

表2 聯邦政府制定的相關法律法規
可以看出,法國的政府會計準則制定機構的組成成員來自不同的社會階層;成員結構較科學,能代表廣大人民的意志,幫助政府制定出較為科學的、兼顧各社會階層利益需求的制度。
2.國家重視會計準則的適用性,及時修訂舊的準則制度。2004年3月,法國政府發布了《中央政府會計準則》,然而該準則在實際投入使用的過程中,顯現出了一定的局限性。為提高準則的適用性,增強準則對政府工作實踐的指導作用,CPAS基于實際情況“分別在2007年、2008年、2009年對該準則進行了修訂”;2004年CPAS發布的《具體會計準則》在2009年得到修訂。
(三)澳大利亞政府會計規范
1.樂于借鑒發達國家的政府會計體系,積極響應國際會計準則。1900年,澳大利亞擺脫英國的殖民統治后,通過借鑒英國和美國的政府會計準則體系和具體內容,建立了適合自身發展的財務報告概念框架體系;1997年,政府主張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協同;到2004年,澳大利亞已經基本實現了與國際準則體系的趨同。
2.注重本國特色,不完全照搬他國體系。澳大利亞在借鑒美國、英國會計準則體系過程中是有選擇的借鑒適合自己的部分,并沒有完全照搬某一個國家的政府會計準則體系。在主張會計準則與國際協同之后,也是循序漸進的改善會計體系,沒有徹底推翻已經建立起來的政府會計準則體系。
3.重視財務報告的價值,財務信息得到充分利用。1999年,澳大利亞成立了財務報告委員會,專門負責政府財務報告的有關工作,政府對財務報告價值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澳大利亞政府頒發的《會計概念公告第二號》對財務報告提供的信息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要求“會計信息是有用的,能提供給大部分的或特定的報表使用者必要的信息;要求會計信息能反映當前的資源配置決策的效率,幫助政策制定者高效的制定出下一個會計政策;要求會計信息具有相關性,能全面的反映政府財務狀況等。”
(四)國外政府會計規范對我國的啟迪
1.建立健全的政府會計體系需要完善的法律系統作保障。政府會計準則的制定旨在說明政府經濟業務信息的記錄目的和記錄方法。在解決了“怎么做”這一問題時,有必要重視“是否按照規定執行”的問題,即有必要制定一套對應的法律法規體系,來保障會計準則的法定性,同時也起到監督政府職能的作用。
2.調整準則制定機構成員的結構有利于制定高效的會計準則。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政府會計準則制定主體與他們不完全一致。財政部和會計準則委員會負責制定我國的政府會計準則,但在實際工作中,會計準則委員會的作用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科學的設置準則制定機構的結構組成,有利于制定高水平的、適應國家全面發展需求的會計規范。準則制定機構結構組成過于單一,容易使國家權力掌握在少數人手上,使會計規范偏向于少數人的利益需求。
3.順應國際會計準則的要求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需要。我國會計準則體系與國際會計準則體系存在較大差別,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國經濟體制和社會體制與國際會計準則體系有相互沖突的地方。致力于政府會計體系改革,重視政府會計體系的構建,積極探尋適應國家發展的改革方法和改革途徑,我國也能建立起與國際接軌的會計準則體系。
(一)政府會計體系建立之初,照搬了前蘇聯的制度
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在缺乏經濟基礎以及實際經驗的情況下,政府在面對如何建立會計準則體系這一棘手的問題時,作出了“照搬前蘇聯的模式”這一決定。相比于澳大利亞的改革歷程,我們可以看到,這一決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隱患性。澳大利亞是選取英國和美國制度中值得借鑒的方面,并“保留了本國特色”。百廢待興的時代,建立某一系統是一件困難重重的事,但是制度的建立是與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相協調的,外國的制度體系再完善,不能與我國的社會發展相適應,也就不會創造出好的成果。我們研究發達國家的會計準則體系,也要重視他們的發展歷程,以便于我們能有選擇的、創造性的借鑒。
(二)政府會計準則概念框架的制定時間較晚
我國的《基本準則》建立了政府會計準則概念框架,該準則2017年生效。澳大利亞在建立會計準則體系時,首先確定的就是會計準則概念框架。沒有概念框架的約束,會計準則體系建設和完善工作就沒有大的方向,無形中增加了體系建設的難度,延緩了體系完善的進度。
(三)與政府會計體系相關法律法規的缺失
我國缺乏類似《財物管理促進法》、《信息安全管理法》和《不當付款信息法》等對具體事項做出規定的法律法規。
只界定“如何做”的問題,而不界定“違反規定的行為”以及“違反規定的處罰措施”,制度將形同虛設。在制度本身存在缺陷的情況下,監督保障體系的缺失將造成較大的隱患,例如:導致政府制定的準則制度流于形式,提出的對政府部門的要求“口號化”;讓當局者掌握超越自身職權的權力等。
(四)國家對當前會計準則的適用性不夠重視
我國政府會計準則存在修訂次數少、修訂時間間隔長的問題。部分準則修訂情況(見表3)。

表3 我國部分政府會計規范的修訂情況表
(一)權衡國際化政府會計準則與本國政府會計準則的關系
國際會計準則的核心思想是“政府部門像經營企業一樣運轉財政資金,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核算政府會計。”發達國家的政府會計準則體系都或多或少的實現了與國家會計準則的趨同。
實現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是我國的長遠目標;在全面認識我國現有的政府會計準則體系建設的背景的基礎上,我國應該有選擇的借鑒國際會計準則體系的內容,循序漸進的開展會計制度的完善工作。
(二)重視政府會計信息的利用價值
目前,在我國政府會計體系中,財務報表所反映的信息的利用價值還有待開發。在逐步引進權責發生制財務報告制度過程中,我們需要逐步完善財務報表的組成,增強財務信息之間的相關性,不斷提高財務信息的利用效率。以全面反映資金運轉情況為基礎,以實現財務信息的高效利用為最終目標,逐步完善我國的財務報告制度。
(三)重視現行準則的適用性
理論上說,社會發展水平越快,準則的修訂頻率應該越高。我國近30年來的經濟增長速度快,社會繁榮水平急劇上升,國家政府職能向著服務型、績效型和管理型轉變,行政環境也在不斷趨于透明化、公正化。在這樣的不斷發展變化的社會背景、經濟背景、政治背景下,我國舊的會計準則需要經過認真的審核,進行適度的修訂,以使其適用于新的時代;同時,新的準則應該被制定,以補充說明舊的準則,不斷完善我國的政府會計體系。
(四)重視相關法律體系的建設,建立健全政府內部控制
相比于美國,他們在完善政府會計準則體系的同時,頒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規。要建立高效的政府會計準則體系,規范和法律應該并駕齊驅。我國在致力于實現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的過程中,應該重視相關法律體系的構建。有效的法律支持能保障政府會計工作的高效開展,進而實現政府會計信息的高效利用。
[1]孟煜博.我國政府會計準則下的預算會計分析[J].智富時代,2016(1).
[2]楊靜.以績效治理為基礎的權責發生制政府會計改革問題分析[J].新經濟,2015(12).
[3]孫瀟.澳大利亞政府補助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程度研究[J].新會計,2015(12).
[4]莫烽.試論中國政府會計體系的構筑[J].中國市場,2015(12).
[5]陳曉園,趙麗.建立權責發生制政府會計體系的我國政府會計改革探析[J].財經界(學術版),2015(4).
[6]金夢.發達國家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觀察與思考,2014(10).
[7]田五星,張國清.美國聯邦政府會計對我國政府會計改革的啟示[J].財會月刊,2011(11).
[8]殷紅.法國政府會計準則體系演進及其借鑒[J].財會通訊,2010(3).
[9]戚艷霞,張娟,趙建勇.我國政府會計準則體系的構建——基于我國政府環境和國際經驗借鑒的研究[J].會計研究,2010(8).
[10]陳志斌.政府會計概念框架整體分析模型[J].會計研究,2009(2).
◇作者信息:蘭州財經大學在讀碩士,研究方向:政府與非盈利組織會計
◇責任編輯:羅敏
◇責任校對:羅敏
F233
A
1004-6070(2016)05-0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