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凱
摘要:我國經濟發展出現“三期疊加”的階段性特征,進入“經濟新常態”,仍然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時期。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的數目在不斷的增長,在當前經濟形勢下,企業要保障利益最大化,需要做很多多方面的工作,本文就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如何保障企業利益最大化提出一些見解。
關鍵詞:新常態 經濟形勢 企業利益 利益最大化
一、我國目前經濟形勢
基于對經濟總體趨勢的客觀判斷,中央先后提出了“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圍繞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奮斗目標,以“深化供給結構性改革”作為“十三五”的主線。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個方面是改革的重點。
(一)宏觀經濟總體運行平穩
2016年上半年,我國經濟形勢總體平穩,GDP增速比去年全年略有下降,但這個增長速度也符合市場預期,這是中高速增長新常態。GDP不可能始終保持在高位運行,我國經濟總量已經位居世界第二位。
(二)經濟運行中的原有矛盾未緩解
在房地產領域,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比2015年全年提高6.2個百分點,呈現快速回升態勢。投資的快速反彈,意味著開工面積和竣工面積的快速增加,預計新庫存將不斷形成,一季度,房地產市場投資升溫,資產泡沫加大。去庫存目標難以實現。除石油外,煤炭、鋼鐵價格上升,一部分企業復產,產能一度擴大,與去產能目標南轅北轍,經濟風險進一步加大。
(三)地區經濟不平衡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地區間區位因素不同,資源配置效率、創新能力存在顯著差異,各省區經濟運行明顯分化。東部省市及沿海周邊主動適應新常態,重視創新和質量效益,發展活力和競爭力顯著增強。部分省市發展后勁不足,改革創新能力不強,未能形成新動力、新結構。
二、企業利益最大化概念
企業的一般目的即盈利,追求盈利最大化或利益最大化是其內部本質要求。利益最大化包括企業價值最大化的財務目標。利益范圍上具有排他性。企業是多邊契約關系的總和:企業是由方方面面的所有者、管理者、員工、供應商、政府環境等共同參與的,各方面都有自身利益。他們共同參與和構成企業利益制衡機制,他們對企業的生存發展缺一不可。
三、企業利益最大化的途徑
(一)保證產權清晰,利益明確
合理分配企業控制權,擬定合適的契約安排與治理策略,在實現治理的同時,實現獲利。產權清晰是現代企業制度的一個特別重要特征,也是現代企業實現財務管理目標的重要條件。只有產權清晰,責任明確,利益才能區分。
(二)完善規章制度,嚴格遵守執行
法治要求財務管理有一套完整的法制體系,包括前期、中期、后期都可以得到有效監督。企業利益最大化應當用法律制度來保證,杜絕人為感情因素影響。只有制定預測、控制、分析等方面的各項財務規章制度,才能切實加強財務管理,得到各權利主體認同,嚴格執行。
(三)合理配置資源,建立保障機制
相對于企業發展的需求而言,人力物力和財力等資源總是表現出相對的稀缺性,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得到更大的利益呢?在市場經濟的實踐中證明,只有企業成功構建“平衡與協調”的保障機制,其中包括人力資源的順利協調、相關者制度的嚴格明確設置以及考核形式的準確選擇等多項內容,資源才能得到最優化配置。“平衡與協調”保障機制是企業關系整體平衡的最有效方法。效益原則是一個企業取得持續性發展和保持競爭能力的根本保障,資源如果能夠得到相對合理的配置,企業經濟效益就顯著提高;反之,企業發展就會受到阻礙。
(四)強化財務管理,增強財務人員素質
財務工作一定要對公司各項經濟活動所需要的資金做出科學合理及時有效的統籌和安排,一要對公司日常管理所涉及的費用進行制度化管理。二要明確內部控制,將內控制度貫穿到企業經營管理的始末,實現對企業業務的全方位的監控。三要實行財務部門職務分離原則,合理設置會計及相關工作崗位,明確職責權限,形成相互制衡機制。四要用科學方法加強對應收賬款的催收。財務人員素質包括業務素質和政治素質,前者是基本工作能力要求,后者是正確實施的保障。
(五)優化資本結構,提高可變資本比例
企業資本結構優化是指通過對企業資本結構的調整,使其資本結構趨于合理化,達到既定目標的過程。為了能從根本上提高企業資產的使用效率,同時為企業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保障企業利益,必須優化企業的資產結構,提高可變資本的比例,即提高現金流的比例。現金不是企業存在的唯一目的,但是企業沒有現金,就像人體沒有血液一樣,是不可能存活在競爭殘酷的資本市場中。
四、結束語
我國經濟進入了一個增速換擋、結構調整、動能轉換及風險顯現為基本特征的新常態經濟時期,唯有準確把握經濟運行的宏觀總體態勢,深刻認識經濟運行中的固有矛盾,把這個作為推進經濟改革的著力點,扎實穩步推進經濟結構調整,才能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董微微,李北偉.創新集群的形成機理研究——基于復雜網絡視角[J].科技與經濟,2015
[2]甄杰.創新集群內企業間合作模式:影響因素、類型及選擇[J].當代財經,2013
[3]李克強.擴內需 調結構 促改革 惠民生 努力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J].前線,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