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慧
摘要: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內部控制一直都是企業的關注重點,事業單位對內部控制的關注度并不高。而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事業單位改革改制的進展,越來越多的事業單位都開始探索和研究內部控制制度,并在事業單位的運營發展中實施內部管控,這對事業單位內部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巨大的推動力。基于此,本文立足于事業單位,試圍繞內部控制展開論述。通過分析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中的漏洞和不足,提出了相關的改革建議。希望能夠為我國事業單位的發展略盡綿薄之力。
關鍵詞:事業單位 內部控制 現狀改革
一、引言
一直以來,內部控制機制都是我國企業的關注重點,事業單位對此關注度并不高,執行也不到位。然而,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尤其是事業單位改革改制的進展,內部控制逐漸被引入事業單位的運營管理之中。2012年11月29日,我國財政部對外下發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財會〔2012〕21號)(下稱《規范》)。從控制方法、風險評估、評價與監督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規定。《規范》自2014年1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正式施行。目前,該《規范》已執行了兩年有余。在執行的過程中,不難發現,很多事業單位對制度的把握并不到位,實際執行力度不高,信息溝通與傳遞并不暢通。針對這些現狀,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制亟待健全與完善。
二、事業單位實施內部控制的必要性分析
由于事業單位承擔著提供社會公共服務和經濟建設的重任,目前,我國的大量資源都掌握在事業單位手中。正因為此,無論是制度建設還是政策實施,事業單位都備受關注。此外,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對事業單位信息的透明度要求也越來越高。在此情況下,我國事業單位唯有不斷加強內部管理,提高管控效率與效果,才能使事業單位的整體運營更加完善與規范。而內部控制,不失為一種有效手段。事業單位實施內部控制具有積極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實施內部控制,有助于事業單位加強預算執行效果
現階段,雖然我國事業單位已加強對內部控制的重視力度,但是重視并不代表就能很好的執行。我國事業單位只有建立健全而有效的內控制度,并對其進行嚴格的貫徹與執行,才能真正提高管理效果。而且,實施有效的內部控制體制,能夠加強事業單位的預算執行效果,事業單位管理人員也能夠在預算執行過程中強化其執行力,不僅能夠使資金的使用效率得到大大加強,還能有效強化預算指標的落實,從而達成事業單位的各項預算目標。
(二)實施內部控制,有助于提升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水平
事業單位實施內部控制機制,能夠對單位資產進行有效、細化的分類。并且能夠對資產的采購過程進行嚴格控制,資產報廢、處置等程序也能得到嚴格規范。總之,通過健全完善的內部控制機制,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水平能夠獲得有效提升,資源浪費現象得以被杜絕,資產配置得以優化。
(三)實施內部控制,有助于事業單位順利開展內部審計工作
內部審計可以及時找出單位工作中存在的風險和漏洞,有助于單位工作的穩定和高效。但內審工作要求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和獨立性,如果不能將內審與內部控制有效的結合,其工作的開展必定會受到一定的制約,工作的權威性也無法得到必要的保障。因此,實施內部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我國事業單位順利開展內部審計工作。
三、我國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現狀
(一)事業單位管理者對內部控制的重視程度不足
如今,我國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實行內部控制管理,國家也出臺了一系列企業內部控制管理制度加以指導和規范,但對于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管理規范卻十分有限。2012年11月,國家財政部制定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并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這是我國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管理向前邁進的一個重要標志,從此我國事業單位的內控管理在具體執行中便可以有章可循。但即便如此,部分單位的內部控制管理環境仍不甚理想。這是由于部分單位的領導者對于內部控制了解的并不深入,對內控的重視程度不足。缺少了領導的支持,內控在單位中的推行很難得到很好的貫徹。
(二)我國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體系缺乏完備的制度建設
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是內部控制管理的首要任務,更是內控管理的基礎。基礎打不好,執行的效果就可見一斑了。如今,很多事業單位實行內部控制管理,主要參考《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這一國家統一推行的制度,而缺乏單位自己的內控制度。這種“拿來主義”無法保證現成的制度一定能夠適合各種單位內控的實行。而且,很多事業單位生搬硬套制度里的條文規定,實際的實行效果十分有限。更有甚者,將內部控制全部推給了財務部門,使單位內控變成了財務控制,內控管理的效果勢必大打折扣。
(三)內控機構的建設不理想
如今,我國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管理不僅制度不健全,機構的構建也不甚合理。大部分事業單位將財務部門和內部審計部門合并在一起,管理中也不分彼此。這就使得內部審計部門的獨立性被大大削減,內部審計對于單位財務管理毫無制約性,財務部門更是作為內部控制管理的核心部門,其管理權限被過分擴大,長此以往必將導致管理的失衡。另外,很多單位并未建立內部控制小組,缺乏必要的內控牽頭部門,使各部門在內控管理中缺乏及時的溝通和聯系,管理缺乏一致性,內控效果大受影響。
(四)缺乏暢通的信息溝通渠道
根據現代企業管理理念,單位內部的機構設置應減少縱向的層次,保證信息傳遞的暢通和及時。但如今,我國部分事業單位設置的部門和層級都較為復雜和繁瑣,每條信息都需要經多部門層層上報,下達指令更是如此。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信息傳遞的及時性,甚至偶爾還會出現信息傳遞失真的情況。從另一角度來說,事業單位缺乏一個必要的信息交流平臺,部門之間的信息交流缺乏一個較為高效的媒介,這使得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管理的執行力受到影響。
四、關于改善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管理的合理化建議
(一)提高管理人員的內控意識,改善內控管理環境
事業單位推行內部控制管理,首先應當構建一個適合內控生長的環境,即一個內部人人了解內控、人人認可并愿意參與內控的環境。要構建這種環境,第一步便是要提高單位領導對于內部控制管理的重視程度。單位領導應加強內控管理的學習,切實了解內部控制的積極方面,帶頭參與內部控制管理,并大力推行內控宣傳和培訓,使更多的職工學習和了解內控,降低員工對于內控的排斥感,使員工從愿意接觸到積極投身其中,最終實現人人參與內控的良好局面。只有這樣,內控管理才能夠得到順利的推行,內控效果也會得到明顯改善。
(二)完善財務規范,建立完備的內部控制管理制度
財務控制是內部控制管理的核心。任何性質的單位在推行內控的同時,都不能忽視對于財務控制的重視。在財務管理中,單位要堅持“不相容崗位相分離”原則,要求會計信息的真實完整,崗位責任劃分要明確,不同崗位間要相互監督和制約,使財務風險得到最大程度的限制。再從財務管理出發,通過預算制度將各部門串聯在一起,建立涉及各個職能部門的內部控制管理制度。制度的制定要盡可能的細化到每個管理流程的每一個細節,要求員工工作的規范性和高效性。同時,內控制度的建立要符合單位的特點,強調制度的合理性和實用性,在不打擊員工工作積極性的前提下極可能的挖掘每名員工的潛力,使企業的利益得到最大化的體現。
(三)構建信息化管理,建立內控信息管理平臺
建立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管理機制,可以適當借助一定的科技手段,利用計算機信息化技術,建立適合自身單位的信息化管理平臺。公司領導和各個職能部門的員工都可以通過自己設定的密碼登陸該平臺進行信息上傳、下載和交流,從而最大程度的降低信息傳遞成本,提高信息傳遞的效率。同時,平臺根據每個登陸者的職務設定好每個人的權限,每個人只能看到自己權限內的信息以及審批權限內的管理流程,從而保證了管理的有序性,避免了信息的外泄。
(四)強化內控監督和考核機制,提高員工工作積極性
好的制度需要好的執行。有效的激勵機制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員工工作的積極性,有效保證內控的執行力。事業單位建立有效的內控監督和考核機制,主要應做好以下幾點:
1、建立內外部相結合的監督機制
事業單位做好內控監督管理不僅要依靠內部審計部門對內控細節的不定期審查,還要通過聘請有資質的外部審計機構對單位進行權威客觀的審查和指導。內審部門應切實的承擔起審計的責任,客觀獨立的查找內控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另外,內審部門應加強與外部審計機構的溝通與聯系,不斷提升自身的業務素質,保證工作的專業性。
2、建立有效的獎勵機制
事業單位的內控考核可以與績效考核相結合。在每個會計期間終了,對每一名員工進行綜合評定。考核依據不僅局限于其工作業績,還要包括員工內部控制管理的執行力度和執行效果,最終通過以獎金的形式對內控和工作效率都較出色的員工加以現金獎勵,從而提升員工對于內部控制的重視程度,激勵他們積極參與內控并作出成效,使內控的效果得到最大化的體現。
參考文獻:
[1]張瑞霞. COSO框架下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研究[J].金融經濟. 2015(20)
[2]劉娜. 加強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思路[J].財經界. 2014(04)
[3]羅明清. 完善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策略探析[J].現代商業. 2015(14)
[4]王卉.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主要內容及設計[J].財經界(學術版). 2013(09)
[5]陳建紅.基于內部控制的會計制度設計評價體系構建[J].財會通訊. 2015(01)
[6]袁登榮. 完善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政策建議[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 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