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千菊 王黎明
摘要:秭歸是三峽大壩壩上庫首第一縣,核桃產業發展直接關系到庫區的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態安全。為此,對秭歸縣核桃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調查與研究,重點走訪了歸州鎮、兩河口鎮、沙鎮溪鎮、水田壩鄉、郭家壩鎮和楊林橋鎮及部分重點村,召開了十多次各方代表參加的座談會,查看了十多處核桃園。
關鍵詞: 核桃產業;發展;調查;研究
中圖分類號:S72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020(2016)03-0063-03
1 核桃產業發展成果顯著
1.1 產業發展定位準確
秭歸縣委、縣政府以打造特色農業大縣為目標,在低山柑桔、半山茶葉、高山烤煙格局的基礎上,緊緊抓住國家、省、市加快木本油料產業發展的重大機遇,結合實際,依據多年的探索和實踐,確立了“兩果兩葉”的發展戰略,把核桃發展作為全縣半山地區以上農業經濟的支柱產業,把核桃果作為半山地區以上農民的致富果、幸福果、長壽果來抓,實現了生態林和經濟林建設的有機結合,核桃面積不斷發展壯大,核桃產業發展前景廣闊,為半山地區農民找到了經濟發展的突破口,為全縣農村經濟平衡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2 基地建設初具規模
近十年來,全縣緊緊抓住退耕還林工程建設、扶貧攻堅項目、現代農業項目建設的機遇,下大力氣狠抓核桃生產,已建成以“云新”、“秭林1號”、“清香”等品種為主的核桃基地1.33萬hm2,遍布12個鄉鎮,148個村,33 000農戶,2014年掛果面積達0.47萬hm2,產量3 676 t,產值突破1億元,核桃已成為全縣繼柑桔之后的第二大林果產業。目前,全縣除茅坪鎮、歸州鎮外,其余10個鄉鎮發展的核桃面積都超過萬畝,楊林橋鎮建成十里長廊萬畝基地,沙鎮溪鎮的大浴池片和白沙片建成萬畝核桃基地。
技術服務網絡初步建立。一是強化宏觀指導,聘請國內知名核桃專家,組建核桃產業發展專家咨詢小組,常年對全縣核桃產業發展進行課題研究,提供技術支撐和咨詢服務。二是強化技術培訓,聘請外地專業技術人員23名,常年在各鄉鎮駐村開展技術培訓和現場指導。各鄉鎮林業站、項目村有2~3名專職核桃骨干技術員,建立了縣、鄉、村三級聯動的技術服務網絡。涌現出了一大批農民技術員,他們活躍在農村,發揮著支撐核桃產業技術推廣的作用。三是強化核桃示范園的輻射帶動作用。按照縣建核心示范園,鄉鎮建中心示范園,村建示范樣板的要求,全縣現已建有縣級核心示范園3個,240 hm2,其中幼樹培管園102 hm2,成年樹掛果園138 hm2。四是引進、選育優良品種,實現適地適樹,培育出了具有本地優勢的秭林1號。
1.3 發展管理模式創新
創新發展、管理新模式推進了核桃生產的突破,實現了傳統分散種植向規模種植轉變。一批核桃專業合作社和專業技術協會、家庭農場等應運而生,截止2014年底,全縣核桃專業合作社有42家,基地面積突破400 hm2。沙鎮溪鎮林業站與大浴池村委會以技術和管理為優勢特點合股建立的金果實核桃專業合作社,兩河口鎮譚家河村以“土專家”為特色的核桃生產專業技術協會,歸州鎮屈原廟村周耀、楊林橋鎮史思祿、沙鎮溪鎮梅云剛以家庭農場式的專業合作社,正是這些富有創新膽識的能人大戶創新模式、探索經驗,以短養長,引領示范,推動了全縣核桃生產大發展。
1.4 產業加工企業建立
建成了成熟的配套加工企業。2013年秭源食品公司在原有核桃油加工生產基礎上,新建了一條年生產能力為20 000 t的核桃露飲品生產線,解決了核桃產業發展中加工銷售的短板,拉長了產業鏈條,提高了產品附加值,已成為真正的現代化農業龍頭企業。隨著核桃產業的不斷發展,將逐步形成一個集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集群。
2 核桃產業發展的難點不容忽視
核桃產業作為農業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已成共識,這幾年核桃生產的發展壯大也是不爭的事實,但是在核桃產業的發展中存在的難點和問題也不容忽視。正如許多專家學者和有識之士都認為:全縣的核桃產業已進入相持階段,不進則退,正處于關鍵時期和非常時期,對發展中出現的難點和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切實加以破解。
2.1 規劃不到位,建園標準低
由于歷史和現實的原因,核桃基地建設缺乏統一科學地規劃,部分示范基地、示范園建園標準低下,種植范圍見縫插針,相當一部分是田邊地角,建園整地粗放窩亂,有的基本是一鋤一窩,苗木質量良莠不齊,引進苗木是長樹無果,定植規格五花八門,樹未成型高度郁閉,生產管理邊打邊唱,技術培訓邊學邊唱,基礎設施難以配套。
2.2 管理水平低,經濟效益差
一是勞力大量外出,無人管理。二是認識不足,無心思管理。重栽輕管,嚴重“五不”(不翻耕、不施肥、不修剪、不防蟲、不治病),導致苗死草荒。從調查的村看,此類現象占15%左右。三是投入不足,無能力管理。近十年來,除林業部門從退耕還林項目和中央財政現代農業項目中安排了部分資金用于核桃發展以外,幾乎沒有其他資金支持核桃產業。尤其是核桃定植后在3~5年內無任何收益,而且管理又需大量投入,國家不支持,農民又沒有能力投入,每畝凈投入需要350元左右。四是技術力量弱,無法管理。核桃生產管理的技術難度不比柑桔差,但全縣從事核桃管理和技術推廣的人員不足20人,能獨立主持推廣工作的不足10人,而且都是轉行邊學邊干。縣鄉村核桃科技推廣網絡不健全,科技推廣無法到位,核桃生產基本是一種自然生長狀態,除個別典型戶收入過萬元外,其余收入均十分低下[1]。
2.3 機制未建立,整體聯動差
核桃產業作為朝陽產業,很有希望的支柱產業,在認識上還不完全統一,各級各部門統籌發展的力度不夠,像抓柑桔、烤煙那樣的一條邊抓核桃發展的領導機制不到位,研究問題缺深度,統籌發展缺硬度,產業鏈條建設缺強度,辦事機構缺力度,目前主持全縣核桃產業發展的產業辦公室僅是縣林業局內設的臨時辦事機構,而且人少力薄[2]。
3 核桃產業發展的建議
3.1 把核桃產業作為秭歸半山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
突破性發展核桃產業,是縣委、縣政府在科學論證基礎上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多年的實踐證明,這一決策符合全縣實際,是一個富民強縣的優勢產業,是全縣半山農村經濟突破的支撐產業。核桃自古就有“長壽果”、“益智果”、“幸福果”等美譽,其根、莖、葉、花、果開發前景廣闊,市場行情十分看好。縣林業局、縣科技局等部門和單位做了大量的基礎性工作,半山以上的農民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已建成了初具規模的產業基地,初探的栽培管理技術和部分核桃種植示范戶的典型經驗為全縣提升核桃產業,提高核桃生產效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全縣各級黨委和政府、全縣人民尤其是半高山農戶要進一步統一核桃產業發展的認識,排上位入正席,切實加強培育管理,爭取用3~5年的努力,使全縣半山以上象低山河谷地區的柑桔一樣,讓核桃變成核農的真金白銀。
3.2 制定出臺核桃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保障機制
(1)實行整合捆綁,建立投入保障。秭歸涉農項目多,資金來源渠道廣,已明確的有退耕還林、現代農業、三峽后續、石漠化治理、農業綜合開發資金項目、扶貧、土地整治、低丘崗改造、小農水等諸多項目,縣政府要實行項目整合,資金物資捆綁,標準統一,建立投入機制,確保有錢發展,推動核桃產業大發展、快發展。
(2)實行獎補結合,助推產業發展。鼓勵通過承包、租賃、拍賣等形式將土地和林地進行流轉,加快基地建設步伐。要從以家庭發展為主轉向以大戶、專業合作社、企業為主,走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緊密型經營模式。要在政策、資金、稅收、土地、市場、技術信息等方面給核桃產業大戶,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予以重點扶持。一是實行短期效益補助。核桃栽植3~5年后才有收益,為解決核桃長樹期間的短期效益和培管投入難題。二是實行規模基地發展獎,實行以獎代補。三是實行市場主體獎勵。鼓勵企業、合作社、協會、大戶流轉農戶土地發展核桃。四是實行核桃產業考核獎勵。針對在核桃培管、科技推廣、典型培育、聯村包片等環節做出貢獻的先進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以獎促勤、以獎促發展。對于發展核桃產業的有功人員在職務職級晉升中應予以優先考慮。
(3)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產品品質。一是鼓勵科研合作。涉農部門要與科研院校合作,安排專項資金用于核桃品種、病蟲害防治等關鍵技術攻關。二是積極培育科技示范點、示范戶,確保典型帶動效益。三是積極開展科技推廣,鼓勵技術承包。
3.3 著力培養、引進一支核桃產業發展的科技隊伍
產業要發展,科學技術是保障,培養和引進相結合,建立一支核桃產業發展的專業科技隊伍和科技服務網絡顯得十分重要。一是用好用活現有的科技人才,全縣農、林、水等部門現有的科技人員中有一大批真才實學的專家學者,要充分發揮其作用,并做到一才多用。二是有計劃地引進人才,重點放在聘請國內知名核桃專家作技術顧問和招聘專業對口的大專院校畢業生。三是選派鄉土人才到有關院校進行短期培訓和集中學習,培養一支不離鄉不離土的核桃生產農民技師和農民技術員隊伍,對核桃生產重點村要選派1~2名技術人員。四是開辦培訓班,重點培訓有核桃種植的鄉(鎮)、村干部,種植大戶,逐步實現核桃種植戶有1名核桃生產管理的明白人。
3.4 不斷完善和延伸核桃產業的發展鏈條
隨著核桃產業的不斷發展壯大,產業發展鏈條必然要不斷延伸,要做到未雨綢繆,超前規劃。一是在核桃果實的處理上,要引進企業和生產商家,開展青果銷售;二是在干果處理上,要推廣快速脫青皮、快速烘干以及果品包裝銷售;三是不斷延伸產業鏈,多渠道招商引資,鼓勵企業對核桃仁、核桃硬殼、核桃青皮、核桃木材、核桃工藝進行深度加工,使之物盡其用,物超所值。
3.5 建立統一高效的核桃產業發展領導機制和專業隊伍
(1)健全機構。核桃產業發展要充分借鑒柑桔、茶葉、煙葉發展的經驗,科學規劃,統一指揮,協調各方,齊抓共管。縣政府要成立核桃生產領導小組,由一名縣級領導任組長,有關部門和單位負責人為成員,對全縣核桃產業的發展負總責。領導小組下設核桃產業辦公室,做到“三有”,負責全縣核桃產業的日常工作。各鄉(鎮)也要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真正做到核桃產業有人主管、有人分管、有人專抓[3]。
(2)確權明責。核桃產業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事關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全縣各級各部門一定要從全局著眼,服務大局,齊心協力,打好總體戰。各級政府是實施核桃產業的核心,是核桃產業的第一責任人,要切實負起組織領導責任。林業部門要切實承擔起規劃設計,苗木供應,技術指導,檢查督促,驗收考核的責任。財政、發改、農業、移民、扶貧、水利、科技、金融等部門要在項目申報、資金支持、項目整合等方面通力合作,形成合力。農民是核桃產業發展的主體,要凝心聚力,把核桃產業的基地建好、管理好,使之發揮應有的經濟效益。
(3)督辦考核。縣委、政府督查室、縣核桃辦要圍繞縣委、政府核桃產業建設的總體部署,切實發揮督查職能,對各鄉(鎮)和有關部門工作情況進行跟蹤督辦落實。縣核桃辦要建立核桃產業發展的考核責任制,將核桃產業發展納入各鄉(鎮)、相關單位考核范疇,嚴格考核,予以獎懲。
參 考 文 獻
[1]鄧中美.宜昌市核桃產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J].湖北林業科技,2012(1):4950.
[2]屈定斌.秭歸核桃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J].湖北林業科技,2012(4):3840.
[3]楊風,周鴻斌,鄭方玲.宜昌核桃栽培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J].湖北林業科技,2012(4):7981.
(責任編輯:唐 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