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業的發展離不了資金,中小企業的發展也必須依靠融資來推動,但是中小企業由于起點低、規模小、信用差造成融資的過程中遭受到重重壁壘,本文從問題中分析原因,包括從企業、社會、金融機構等幾個方面原因分析。針對原因分析的角度,提出解決的辦法。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難;對策;分析
中圖分類號:F830.9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2-000-01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中小企業也出現了較大的發展,然而,中小企業要想發展,必須要通過融資來增加資本運用在發展壯大企業上,但是現如今中國融資問題是阻礙中小企業的一個大難題,不僅是在中國,甚至實在全世界范圍內,融資難也已經成為中小企業發展壯大過程中的攔路虎,這個問題短時間內都是難以解決的。
一、中小企業融資存在的問題
(一)融資渠道單一
雖然近年來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越來越多元化,但是仍然以傳統的融資渠道為主,如銀行信貸、民間借貸和自有資金等。由于資本市場的發展還存在不規范和不完善的地方,對債務和股權融資還有著一些限制,中小企業受到各種壁壘的限制,只能優先選擇壁壘相對較小的融資渠道。因此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我國融資渠道仍將非常狹窄,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仍然以銀行信貸為主。
(二)融資成本高
造成融資貴的主要原因是主要在于:第一,中小企業貸款相對風險較高,按照高風險高收益的原則,中小企業融資比大企業高有一定合理性;第二,中小企業市場地位低,議價能力差,商業銀行在追求利潤最大化原則下,在中小企業身上提高收益較為容易,見效快。除了利息以外,部份中小企業還需承擔銀行相關融資費用,擔保費用,從而造成了中小企業實際融資成本遠遠高于央行基準利率;
(三)融資結構不合理
中小企業除了有對銀行短期流動資金需求外,也有長期資金的需求。特別是中小企業自身在轉型升級、調整產品結構方面迫切需要能夠長期占用的資金。但目前能夠從銀行取得長期貸款的企業寥寥無幾,中小企業只能通過短期貸款的形式來實現長期貸款的目的需求。目前這種方式在中小企業中十分普通,初步估計至少 80%企業是通過短貸長用來獲取所需的長期資金。但這種方式往往造成中小企業流動資金貸款過高,降低流動比例,進而影響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
二、中小企業融資存在的問題原因分析
(一)從社會角度分析
1.擔保體系不夠健全。在我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主要是由我國政府或者相關的政府部門機構牽頭發展建立,商業性擔保機構和互助性擔保機構發展規模小,組織內部管理缺乏嚴重的不科學小和不合理性。
2.民間融資不夠規范。民間資本金融在為中小企業服務、解決資金問題的同時,也存在著巨大的金融風險。
(二)從金融機構角度分析
1.中小企業融資受到輕視。中小企業發展規模小,經濟實力相對弱小,其穩定性不如大企業好。銀行對中小企業的發展具有一定的輕視性,這無形中加大了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同時也限制了中小企業解決資金的籌集問題。當前,我國許多中小企業在信用制度體系建設顯得十分急功近利,許多中小企業需要貸款才會和銀行接觸,許多企業認為信用體系的建設與企業關聯不大,這使得企業的違信用行為不斷蔓延,最終導致融資受到影響。
2.審批過程復雜繁瑣。國有銀行的貸款審批程序嚴格精準,對于企業辦理的相關貸款業務需要通過實地考察、評估分析、財務報表等一系列資料證明文件,還要進行擔保、產品抵押、登記等一系列流程,最終辦理下來需要3個月甚至半年的時間。
(三)從企業自身角度分析
1.中小企業信用度低。目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正處于成長期,企業誠信的重要地位還沒有被確立。誠信意識淡薄,誠信觀念模糊,占據著企業的半壁江山。
2.中小企業自身擔保能力弱。缺乏足夠的自有資金和擔保抵押無法具體落實是中小企業融資面對的主要問題和麻煩。對比與大企業來說,中小企業有著發展規模小,發展前景相對模糊、公司盈利較低、自身發展不足較大等問題。
3.中小企業財務漏洞。中小企業自身的財務管理處于模糊、空白狀態,中小企業的管理者是對財務管理負責,沒有形成科學性、規范化、制度化、合理化的發展,在企業的實際發展過程中也因此加大了自身的市場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
三、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一)從社會角度解決
1.建立健全融資擔保體系。形成以政府為主導,金融、工商、稅收等重要部門為主要協調,研究建立適合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特點的征集、評級、發布和獎懲制度,加快落實和完善中小企業的信用體系建設。
2.建立中小企業的信用管理機制。嚴格記錄中小企業的偷稅漏稅、不誠信的商業行為,并進行嚴格的處罰處理。在法律制度上,確定征信體系的合法性、權威性、規范性,形成有效的法律制度保障和法律效用,通過我國各有關部門的深入合作,形成良好的循環系統。
3.加強民間資本融資的規范性。充分調動民間資本的積極性,發揮民間資本的巨大潛能和突出作用。積極引導民間金融步入正軌發展渠道,完善現有的金融體系,嚴厲打擊非法民間融資。通過發揮政府為導向,引導民間資本進入科學正軌的發展領域,促進中小企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二)從金融機構角度解決
1.積極支持中小企業融資。大型銀行要設立適合中小企業特點的業務組織機構,加強銀行產品創新,減少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歧視,積極鼓勵支持中小企業的融資發展。
2.簡化審批過程,提高工作效率。進一步簡化我國國有商業銀行貸款的審批程序,在合理合法的基礎上,對相關流程進行優化處理。
(三)從企業自身角度解決
1.提高中小企業自身信用度。中小企業自身需要建立嚴格健全的企業章程和各項具體的規章制度。加強財務管理,保證企業財務信息的透明化、公開化、真實化、合法化,能夠有效獲得銀行的支持和幫助。
2.提高中小企業的自身擔保能力。強化企業自身的資金管理,提高中小企業的自身擔保能力,提高企業的自身素質,不斷創新完善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3.加強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小企業應該強化內部管理,提高自身的經營管理和財務管理水平,充分利用現有的金融工具,更好的使用現有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參考文獻:
[1]陳敏菊,曹桂芝.企業主逃債事件背景下的中小企業融資缺口分析[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1,(12):22-25.
[2]遲憲良.中小企業融資困境與對策研究[D].吉林:吉林大學,2007:21-24.
[3]陸岷峰.中國小企業金融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0:5-9.
[4]黃孟復.中國小企業融資狀況調查[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0:3-7.
作者簡介:許國芬(1974-),女,四川人,學歷:大專,職稱:高級經濟師,研究方向: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