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梅
摘要:民辦高校教育基金會是民辦高校拓寬籌資渠道的有效途徑。文章分析了民辦高校教育基金會的職能及其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并從組織機構、資金籌集、管理運作、監督反饋等提出構建可持續發展的民辦高校教育基金會運行機制,為緩解民辦高校教育經費緊張的壓力提供一定的思路。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民辦高校教育基金會;運行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8.7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2-000-02
教育大眾化,高校教育經費短缺與高等教育快速發展的矛盾愈加突出,為了緩解教育經費緊張的壓力,高校紛紛成立教育基金會拓寬籌資渠道,滿足高校教育教學、科研的資金需求。截止到2016全國共有高校教育基金會405家,其中江蘇省58家,浙江省33家,全國排名分別為第一、第三,2014年末高校教育基金會凈資產江蘇省520,613萬元,浙江省173,905萬元,全國排名分別為第二,第三。江蘇省和浙江省高校教育基金會無論是基金的會數量還是基金會的凈資產規模均位居全國榜首,可見經濟越發達的地區,對高等教育的重視程度越高,高校教育基金會成長的空間越大。
民辦高校已經成為高等教育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民辦高校特殊的“民辦”身份使其難以獲取財政資金,而民辦高校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學設施的改善更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目前405家高校教育基金會中民辦高校教育基金會的數量寥寥無幾,現有的民辦高校教育基金會普遍存在著籌資渠道單一、投資運作不佳、管理模式不規范等問題,已嚴重影響民辦高校教育基金會的可持續發展。
一、民辦高校教育基金會的職能
1.民辦高校教育基金會承擔著高校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的職能
民辦高校教育基金會是以公益事業為目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一種非營利組織,其依法向個人、企業及組織等開展資金募集活動,服務于民辦高校提升教學質量、促進科學研究、改善教學設施。
2.民辦高校教育基金會承擔著資金募集、投資、運營管理的職能
民辦高校教育基金會面臨日益激烈的競爭和復雜的經濟環境,依法募集資金,按照安全、合法、有效的原則運營資金,實現資金的保值、增值。
3.民辦高校教育基金會承擔著維護利益相關者利益的職能
民辦高校教育基金會通過高效使用募集資金,及時的溝通反饋,嚴格的審查監督,積極維護捐贈者、政府和其他組織等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最終實現高校教育基金會價值最大化。
二、民辦高校教育基金會運行機制存在的問題
1.組織機構以行政管理為主,管理運作缺少獨立性
民辦高校為精簡機構大多將高校教育基金會作為學校的行政部門之一,或者與校友會等常設機構合署辦公,基金會負責人往往由校領導擔任,工作人員一般由校內員工兼任。民辦高校教育基金會的組織機構和工作人員缺乏應有的獨立性,資金募集決策、投資決策、管理運營決策等易受行政的干預,分工不明確,導致高校教育基金會缺乏積極性和創新力。
2.資金募集以“等捐”為主,資金籌資缺少計劃性
民辦高校教育基金會的非公募性限制其向社會公開募集資金,主要面向校友、企業及其他基金組織募集資金。多數民辦高校往往借助于校慶被動“等捐”,而日常具有長期性的募捐項目缺少明確的募集計劃,主動出擊募捐的力度不夠,加之民辦高校知名度不高,卓有成效的校友資源少,民辦高校教育基金會募集資金的規模有限。
3.資金增值以存款為主,投資理財缺少專業性
民辦高校教育基金會作為非營利性的法人組織,遵循基金會管理條例“安全、合法、有效”的原則實現資金的保值、增值。由于民辦高校教育基金會資金規模小、缺少專業化投資人才,存款成為大多基金會資金增值的主要方式,但隨著通貨膨脹的加劇,存款利率已不足以彌補通貨膨脹帶來的資金損失。
4.資金構成以定向捐贈為主,資金使用缺少靈活性
民辦高校教育基金會資金構成較單一,以校友捐贈為主,企業捐贈和營業收入比率低。民辦高校教育基金會接受捐贈的大部分資金都是指定用途的定向基金,大大降低高校教育基金會對資金使用的靈活性。收入的不穩定,導致民辦高校教育基金會公益支出規模小,組織活動、項目推廣的運作成本偏低,基金會資金投入失衡。
5.監督反饋不透明,資金來源缺少持續性
捐贈者捐出資金最關心的是教育基金會是否按其意愿使用資金,捐贈資金使用后取得什么效果,捐贈人的捐贈善舉是否得到認可等。民辦高校教育基金會雖設有監事會,但監事成員由民辦高校內部人員兼任,權限不明確,內部人監督缺少獨立性。民辦高校教育基金會通過報紙、新聞媒體、網站等進行信息披露不及時,披露內容不完整,影響捐贈者持續捐贈的信心。
6.政策保障不完善,稅收優惠缺少激勵性
為了鼓勵教育捐贈,國家允許滿足相應條件的高校教育基金會向有關單位申請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和非營利組織免稅資格,但稅前扣除資格和免稅資格的申請程序比較繁瑣。民辦高校教育基金會是由民辦高校發起設立,其公益性沒有完全得到社會認可,現有的稅收優惠沒有向民辦高校教育基金會傾斜,捐贈者選擇捐贈時更青睞于公辦高校。
三、可持續發展的民辦高校教育基金會運行機制
(一)建立合理的組織機構,適應市場化的需要
民辦高校教育基金會只有適應市場化的需要建立科學合理的組織機構才能實現長期持續的發展。民辦高校教育基金會設置理事會、秘書處、監事會,理事會依法享有獨立的決策權;秘書處下設募捐部、發展關系部、信息部、行政部和財務部等職能部門主要負責基金會的日常工作;監事會獨立于理事會依法對基金會財務會計資料以及理事會遵章守法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二)編制目標明確的籌資計劃,拓寬資金的籌資渠道
民辦高校教育基金會從以下四方面編制籌資計劃:首先要確定明確的籌資目標,讓捐贈者了解募集資金的期限、募集的數額、募集的用途以及預期的效果;然后圍繞籌資目標以及捐贈者的意愿設計項目活動如獎助金項目、獎教金項目、基礎設施項目等;其次挖掘潛在捐贈者,積極與捐贈者溝通,跟蹤捐贈項目的執行情況;最后將資金的募集納入業績考核。為實現籌資目標,民辦高校教育基金會要建立校院兩級的資金募集機制,一方面由校院領導參與資金募集,有利于擴大民辦高校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充分發揮二級學院畢業生資源、校企合作資源的優勢,做到分工明確,資源共享。
(三)搭建多元化的投資平臺,實現資金的保值增值
民辦高校教育基金會成立時間短,缺少專業化的投資人才,可以充分利用社會力量管理資金,將資金委托專業的投資機構,由其對高校教育基金會的資產進行風險評估和科學理財。在投資策略上可以選擇儲蓄、國債、股票、企業實體等進行組合投資,以保守投資為主,風險投資為輔,最終實現資金的保值增值。由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建立廣泛的宣傳渠道,擴大公益項目的影響
民辦高校教育基金會為民辦高校教育教學、科學研究及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支持。民辦高校教育品牌知名度以及民辦高校教育基金會的公益性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可,才更有利于增強校友的自豪感和校友企業的青睞,才能進一步激發校友捐贈及企業捐贈的熱情。民辦高校教育基金會實現可持續發展,一方面其本身要通過電視、廣播、校友聯誼、網絡媒體等傳播教育基金會的公益項目及其效果,另一方面與民辦高校教育基金會發展息息相關的民辦高校也要利用人才、設施等資源優勢與地方企業建立深度校企合作,基于校企共贏的基礎上增加企業捐贈。
(五)實施嚴格的監督反饋,提高社會公眾的信賴度
民辦高校教育基金會對內要充分發揮監事會的內部監督職能,對教育基金會資金的籌集、投資、運作管理等活動進行全程內部監督;對外要接受會計師事務所、民政部門的年審和專項檢查,通過官方網站披露基金會年報、項目活動報告、捐贈款項明細及用途,接受社會公眾的外部監督,內外結合的監督體系大大提高民辦高校教育基金會的社會公信力。嚴格的監督體系和暢通的信息溝通渠道能夠增強捐贈者捐贈的信心和動力,能夠保證民辦高校教育基金會持續健康的發展。
(六)爭取有利的政策保障,實現基金會的持續發展
民辦高校教育基金會不僅要積極申請稅前扣除資格和免稅資格的稅收優惠,而且要積極主動走出去與其他基金會建立良好的關系,爭取其他基金會組織對民辦高校教育基金會的資金捐贈。民辦高校要與地方政府溝通,利用地方政府強大的行政力和影響力,為高校教育基金會的發展爭取有利的優惠政策,如民辦高校教育捐贈的資金配比。
總之,隨著經濟的發展,民辦高等教育逐步得到社會高度的認可,向民辦高校教育捐贈的意識將不斷提高,可持續發展的運行機制將有力保證民辦高校教育基金會持續健康的發展,為民辦高等教育的發展壯大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持。
參考文獻:
[1]邢相勤,丁苗苗,劉銳.中美高校教育基金會運行機制比較及思考[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5:109-113.
[2]譚曉慧,葉舟.基于可持續發展的高校基金會投資問題研究[J].教育財會研究,2014,05:52-55.
[3]李曉靜,閆泓志.高校教育基金會運作機制研究:籌資、投資與運營管理[J].教育財會研究,2014,06:17-21+37.
本文系浙江省高等教育學會2015年度高等教育研究課題(KT2015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