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佳敏 舒利慶
摘要:綠道網是城市綠色基礎設施,其對完善區域自然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發揮著重要作用。長白山旅游經濟區開發建設首要問題是實現人和自然的和諧發展,因此,綠道網建設成為連接人和自然的紐帶,本文分析了長白山旅游經濟區綠道網建設存在著路線單一、規劃不完善、服務水平不高等問題,并提出了綠道網建設要遵循低碳環保理念、立體化規劃、提供異質性服務等完善建議。
關鍵詞:旅游經濟區;綠道網建設;長白山旅游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2-000-01
一、問題的提出
近些年,隨著旅游產業的迅猛發展,如何改善城市自然生態系統的功能,維護旅游經濟區生態安全格局成為國內專家研究的熱點。1867年美國波士頓公園建設了世界上第一條綠道系統,來完善波士頓自然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從而提高城市宜居水平。綠道逐漸被認為是一種體系化的規劃方法,發揮著綠色基礎設施的重要作用[1]。受國外綠道網建設的影響,自2000年起,國內專家開始研究綠道網規劃和建設方法。經過十多年理論研究和探索,我國部分城市和地區陸續開展綠道網的規劃和建設。其中,廣東省在全國綠道網規劃和建設方面走在全國的最前沿,率先建成貫穿全省、功能齊備的綠道網。長白山旅游經濟區是吉林省旅游產業的“第一名片”,是吉林省旅游產業的龍頭,隨著長白山旅游經濟區各產業園區的開發建設,經濟區的自然生態安全問題以及自然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完善問題就提上了日程,而長白山旅游經濟區綠道網的發展規劃是維護長白山自然生態安全的一個重要舉措。
二、長白山旅游經濟區綠道網建設必要性
長白山旅游經濟區位于吉林省東南部,是中朝兩國界山,是圖們江、松花江、鴨綠江三江發源地,是我國東北第一高峰[2],旅游資源豐厚,是吉林省旅游產業收入的主要來源。據2012年長白山保護開發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近3年長白山旅游業發展步伐加快,長白山景區接待游客由2010年的近90萬人次,增加到2012年的167萬人次,旅游收入由2010年的2000萬元增至2012年的47884萬元,翻了一番[3]。總體來看長白山旅游經濟區目前開發利用空間仍然很大,但產業開發仍屬于粗放型,在旅游產業、生態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礦泉水產業的培育過程中,仍然要把對自然生態環境的開發利用與環境保護有機結合作為重中之重工作來做,并且環境保護工作應作為開發建設工作的前提,盡量減少對長白山自然生態環境的破壞。綠道網建設是基于一個開放區域所建設的開敞空間連接紐帶,可以連接公園、自然保護地、名勝區、歷史古跡與高密度聚居區,由于綠道網的建設提倡人們綠色出行,慢節奏、深度旅行,因而能更好的保護生態環境,已經成為城市綠色基礎設施的重要內容。
三、長白山旅游經濟區綠道網發展現狀
(一)綠道網建設起步晚,線路單一
長白山旅游經濟區綠道網的規劃建設遠遠落后于國內其他省份和地區,2014年4月21日,吉林省發布《吉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實施意見》,首次提到各市要建設城市步行、自行車“綠道”的規劃建設。2014年7月,吉林省首個綠道——長白山二道白河鎮慢行系統正式投入使用。目前長白山經濟區綠道網規劃有兩條線路,除了二道白河鎮慢行系統以外,長白山景區還規劃了“環長白山365公里綠道系統”項目。上述兩條線路一條已經正式投入使用,另外一條尚未投入使用。
(二)綠道網規劃與產業規劃結合不緊密,開發空間有待提升
長白山旅游經濟區綠道網規劃是對旅游產業鏈的延伸,其主要以自然文化旅游資源觀賞為核心,而長白山旅游經濟區內重點打造的四大產業與綠道網規劃未能實現有機結合,由于綠道網是連接居民聚居區與公園、景觀之間的紐帶,因此,綠道網連接產業經濟發達地區聚居地與自然景觀的空間有待開發。
(三)綠道網各節點的服務水平有待提高
長白山旅游經濟區綠道網各節點服務設施的建設較為簡單,尚未實現智能化,提供服務的質量有待提高,同時,綠道網各節點的服務內容同質化嚴重,缺乏特色,旅游產品的開發與服務結合不緊密,旅游服務人員缺少必要培訓,服務水平不高。這些問題會嚴重制約綠道網使用效率,不利于綠道網使用群體擴大。
四、長白山旅游經濟區綠道網發展建議
(一)長白山綠道網建設要貫穿低碳環保的思想
長白山經濟區是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城鎮,在建設旅游經濟區過程中嚴格按照“以特色化內容實現國際化,以國際化標準完成特色化,讓森林走進城市,讓綠脈連接發展,讓人類融入自然”的特色城鎮化發展思路。在具有綠道網建設條件的城鎮應建設綠色低碳環保的城市基礎設施,鼓勵人們低碳出行,通過綠道網建設增加城市碳匯,減少碳排放量。
(二)長白山綠道網規劃應立體化
以“二道白河鎮環城60公里慢行系統”、“環長白山365公里慢行綠道”等低碳環保項目為依托進行綠道網規劃,綜合考慮長白山旅游經濟區自然資源、產業資源、文化資源等,將綠道網規劃與產業規劃有機結合,按照“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發展理念,將城鎮化綠色基礎設施建設與城鎮產業園區建設相結合,努力打造生態人文合一、生命力旺盛的鉆石級旅游特色城鎮,真正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三)完善綠道網各節點的服務
綠道網建設成功和使用效率取決于投入使用后的服務水平,一方面要提供無差錯、價格合理的綠道網各節點服務,另一方面要提供綠色出行的公共安全服務。前者提高綠道網使用效率,便于回收建設成本,實現綠道網設施基本功能,后者豐富綠道網使用者個人的旅游體驗,便于綠道網使用群體的擴大。綠道網各節點的服務還應異質化,以吸引游客和居民的使用,提高綠道網利用效率,實現綠道網預設功能。
參考文獻:
[1]呂銘志.旅游開發對中國吉林長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土地利用格局的影響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
[2]周敬東.促進長白山區特色文化發展對策探析[J].行政與法,2014(5).
[3]2012年長白山保護開發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 http://district.ce.cn/zt/zlk/bg/201303/12/t20130312_24192007.shtml,2012.
作者簡介:方佳敏(1978-),女,漢族,吉林長春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經濟管理。
基金項目:吉林省教育廳“十二五”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長白山旅游經濟區綠道網建設研究”,立項人:方佳敏,項目編號:吉教科文合字[2014]第47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