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達韜
“不創新是等死。”如今,這幾乎是人們的共識。
與此同時,也有另外一種論調:“創新是找死,死得更快。”
誠然,創新有風險。也因此,一些地方和企業在面對創新時,總是存在畏難情緒。
這時,人們會經常提起諾基亞的故事。
在蘋果推出iPhone七年前,諾基亞團隊就曾演示了一款擁有彩色觸屏、屏幕下方有一個單獨按鍵的手機。
演示中,這款手機能夠定位餐館、玩賽車游戲,還可以訂購唇膏。
上世紀90年代晚期,諾基亞還曾秘密開發出另一款誘人的產品。那是一款平板電腦,有無線連接功能,配備了觸摸屏。
這些與后來的蘋果iPhone和iPad何其相似!
一直以來,諾基亞對研發不吝投入。
從2003年到2013年,諾基亞在研發上共投入400億美元,這一金額接近蘋果同一時期研發投入的4倍。
諾基亞在智能手機創新上的投入不可謂不大,技術不可謂不超前,可為什么最終被蘋果顛覆?
這是創新的過錯么?并不是!
創新有三大定律:
第一定律——懷疑定律。
正是基于對功能機的懷疑,諾基亞才早早布局研發智能手機。
第二定律——阻力定律。
iPhone的出現,展現了未來手機市場是智能手機天下的趨勢,但盈利更多的功能機業務卻成了諾基亞創新的最大阻力。
第三定律——勝出定律。
若是創新,必然勝出,不管經歷多少曲折。而在轉型的關鍵時刻,諾基亞戰略搖擺,沒有戰勝阻力,倒在了第三定律面前。
創新難么?確實不易。
但創新其實也很簡單:把握創新規律和共性,符合未來的發展規律和方向,創新者必然勝出。
換句話說,創新沒有投機取巧的捷徑可走,卻一定有正確的規律可遵循。
尋找創新的正確規律,首先需要堅定創新的決心和信心。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
同時,也要善于總結和把握創新成功者身上具有共性的規律。
對此,市委四屆九次全會指出了全市在創新實踐過程中必須遵循的五大理念。
明確創新的價值取向——堅持面向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
激發創新的活力源泉——堅持把市場作為配置創新資源的決定性力量;
把握創新的動力支撐——堅持把人才作為創新的第一資源;
拓寬創新的延展空間——堅持優化創新生態、厚植創新沃土;
強化創新的科技引領——堅持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帶動全面創新。
這五大理念,既遵循了創新的內在規律和共性特征,契合創新的變動趨勢和最新要求,也符合我市的客觀實際。
只要把這些理念貫穿推動創新的全過程和各環節,貫徹落實到各項工作中,重慶必然能成為創新驅動的“勝出者”。